天天看點

十四五開局看重慶|酉陽:文化賦能 鄉村增彩

央廣網重慶1月8日消息(記者白刁尹 通訊員彭媛)“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産業是鄉村的基礎,文化是鄉村的未來,隻有真正實作鄉村文化振興,才能描繪出更加美好的未來,讓鄉情有來處,讓鄉愁有歸處。

十四五開局看重慶|酉陽:文化賦能 鄉村增彩

花田鄉何家岩村豐收的喜悅(央廣網發 彭媛攝)

近年來,重慶酉陽按照“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緊緊圍繞“1234”戰略目标,立足生态人文資源,紮緊文化之“根”、鑄牢文化之“魂”,大力實施以文促建、以文興旅,讓村民生活富起來、環境美起來、精神樂起來,一曲描繪着“詩”和“遠方”的鄉村文化振興之歌在當地不斷唱響。

藝術賦能鄉村 重新整理農村顔值

背簍、搭鬥、铧口……一件件舊時代農民生産、生活用具被畫上居民房牆;《美好攀升》《熒光》《傳來的都是好消息》等藝術作品伫立在村裡,這是酉陽縣舉辦“希望花田——中國酉陽第二屆鄉村藝術季”的成果。随着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這樣一件件具有特色的農村生活的藝術作品,在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岩村成為現實。

十四五開局看重慶|酉陽:文化賦能 鄉村增彩

鄉村藝術季作品(央廣網發 彭媛攝)

“這些藝術作品把我們的村莊裝飾得很美,每一件作品都貼近我們的生活,我們在茶餘飯後還能感受到藝術文化的熏陶。”談及根植在何家岩村寨裡的藝術作品,村民何紹華臉上洋溢着自信。

據悉,2021年7月至10月,來自國内的頂尖藝術家及四川美術學院、西南大學藝術學院、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等院校的30多名藝術家吃住在村,與何家岩村民曆時2個多月,共同創作了29件各具特色的鄉村藝術作品,探索出了一條藝術振興鄉村的新路徑,一幅共建、共創、共享的壯美鄉村田園畫卷在花田大地徐徐展開。

十四五開局看重慶|酉陽:文化賦能 鄉村增彩

鄉村藝術季作品柴扉美術館(央廣網發 彭媛攝)

“搭鬥、闆凳、蜂桶等農具依次從下往上組裝成一架樓梯,梯子底部的搭鬥用來收割和存放糧食,寓意溫飽,梯子中間是铧口、犁耙,再往上就是人生的轉折點,最後是蜂桶,象征着村民通過勤勞與奮鬥,由苦到甜,終将收獲甜蜜的幸福生活。”藝術作品《美好攀升》創作者之一符彪介紹,該作品采用超現實主義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将何家岩的生産、生活工具與自然生态結合在一起,展現了何家岩的山地風貌和當地人的生活習慣,象征着村民們在生産、生活與生态的融合中,攀升更加美好的生活。

“這些藝術作品涵蓋光影裝置、聲音裝置、木質雕塑、牆繪塗鴉多種類型,每一件都與當地村民的生産生活息息相關,增厚了何家岩的文化底蘊,實作了藝、文、農、旅深度融合。”何家岩村黨支部書記陶濤說,藝術家們将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以藝術為橋梁,讓藝術滋養群衆心靈、豐富群衆精神世界、激發群衆内生動力,促進了村民的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增強了鄉村文化自信,為花田鄉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盤活非遺文化 增加村民收入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百姓生産生活的“活化石”,這些傳統的文化技藝,猶如一座座可以深入挖掘的文化寶庫,從中能找到促進鄉村振興的文化力量。如何使非遺文化得以活化,助力鄉村文化産業振興,也留住鄉愁?酉陽縣通過支援以傳統工藝為主的非遺項目,有計劃、有組織地建設非遺工坊,實作農村人口就地就業和居家就業,形成了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十四五開局看重慶|酉陽:文化賦能 鄉村增彩

村民們繡織苗繡作品(央廣網發 彭媛攝)

“酉州苗繡”是第六批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2021年7月3日,“酉州苗繡”非遺傳承人、非遺企業代表陳國桃以花田鄉是重慶市鄉村振興重點鄉鎮為契機,把苗繡非遺工坊搬進了花田鄉何家岩村,标志着花田鄉苗繡教育訓練班正式開班。

55歲的胡蘭是何家岩村留守家中的婦女之一,前兩年胡蘭的丈夫查出了直腸癌,為了給丈夫治病花去了家中所有積蓄,而除了要照顧生病的丈夫,身體狀況一直不好的她也幹不了重活,靠着兩個女兒打工掙錢補貼家用。作坊住進了何家岩村後,吸納了當地的留守婦女前來教育訓練學習,胡蘭的生活也是以發生了變化。

“來作坊上班,一天能拿到50元的工資,一個月下來能賺到1500元,生活費也有了。在這裡縫制苗繡,活路輕松,不僅離家近,友善照顧家人,還能為孩子們減輕一點負擔。在陳國桃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我已經掌握了繡制技巧,能夠繡出一些簡單的苗繡産品。”在胡蘭看來,苗繡作坊開到了家門口,生活有了奔頭,也更有了希望。

苗繡紮根傳統村落,手工作坊開到村民家門口,不僅讓當地村民就近就地務工增收,還極大地傳承了苗繡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促進了花田鄉村旅遊發展,帶動了酉陽旅遊文化,成為了酉陽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緻富的有效途徑。

“我想通過手中的一針一線,把苗繡傳承下去,讓苗繡更好地在酉陽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開出美麗的苗繡之花。”陳國桃說,她将融合酉陽生态人文資源,讓前來花田旅遊的遊客能夠在非遺工坊裡體驗苗繡技藝,還要通過苗繡産品,把花田繡出來、把梯田繡出來、把菖蒲蓋繡出來,繡出農耕文化,繡出酉陽桃花源,讓村民記得住鄉愁,遊客停得下腳步,也讓更多人知道酉陽的鄉村振興故事。

赓續紅色血脈 激發愛國熱情

文韻與國韻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酉陽曆來注重挖掘和保護紅色資源,緻力于紅色資源和文旅産業融合發展,依托山地農業和山地旅遊業,做大做強紅色精品旅遊線路,成為傳承紅色血脈、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實作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

十四五開局看重慶|酉陽:文化賦能 鄉村增彩

趙世炎烈士紀念廣場(央廣網發 彭媛攝)

龍潭古鎮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曆史文化名鎮,這裡的每一所學校每月會安排一堂“趙世炎閱讀課”,通過老師講解、學生演講、師生讨論,營造“尊世炎、學世炎、傳世炎精神”的文化氛圍。此外,每當傳統佳節到來,該鎮的學生們都會到趙世炎烈士紀念館緬懷先烈,在“世炎精神”的熏陶下,激發愛黨愛國熱情。

“随着紅色旅遊影響力的進一步提升,趙世炎烈士故居吸引了本縣及周邊區縣不少機關機關、企事業機關和社會團體,在清明節、青年節、國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到這裡瞻仰烈士風采,聽講解員講述紅色故事。”據龍潭古鎮旅遊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曾越介紹,今年來,龍潭古鎮紅色旅遊市場繼續升溫,趙世炎烈士紀念館成為酉陽紅色旅遊重要目的地。

十四五開局看重慶|酉陽:文化賦能 鄉村增彩

酉陽鄉村振興一張牌(央廣網發 彭媛攝)

無獨有偶,在酉陽南部,還有另一顆璀璨的紅色明珠——南腰界。

“現在人氣起來了,我們的生意也更好了!”位于南腰界紅軍廣場不遠處的一家超市老闆羅群說,紅軍街以前是一條窮困潦倒、無人問津的破舊老街,通過打造,如今已成為了“香饽饽”。

“近年來,南腰界在全國的名氣越來越大。如今,從全國各地到南腰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人越來越多,南腰界遊客量成倍增長。” 南腰界鎮黨委書記秦勇說,南腰界是革命老區,我們将進一步挖掘紅色資源,打造以紅三軍司令部舊址、紅軍街、紅軍寨為中心的旅遊區,還将與沿河、印江、松桃、德江等周邊區縣共同發展,打造以南腰界為中心的紅色旅遊線路,讓更多的老區人民吃上“旅遊飯”,過上幸福新生活。

如今,行走在酉陽大地,處處都能感受到高品質文化供給帶給人們的文化獲得感與幸福感,酉陽的老百姓正在享受文化、參與文化、創造文化。未來,酉陽還将大力實施“文化+”“旅遊+”戰略,着力建構生态美、産業興、百姓富有機統一,讓文化遺産變文化資産,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打造“全域桃花源、滿滿幸福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