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文/高育鵬 攝影/張宏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槐花書院有幾個微信群,聚來了不少興平文人。這群人,不好定義,不好提煉主題詞或貼上單個的标簽。說是文化人,肚子裡東西倒不完,性格裡愛好從不減,卻沒有個正兒八經的知識分子的衣帽穿。說是文藝創作者,文章發到省市報刊,興平本地的公衆号多地不上算,卻沒有個以文養身的鐵飯碗。他們工作在不同崗位,閑餘時紮堆在文化圈,以文會友,活躍在地域文化的陶醉和傳承文化的癡迷上。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好幾年的發展,槐花書院由最初的夙願,呈現出繁華一片。從這裡走出的創作豐富的鄉土作者有王選練、劉尊建、劉公明、薛文德、郝保國、李小軍、吳全國、牛偉毅、馮明奇、劉展國、賀維超、徐娟、楊素環、賈會團、高育鵬等,走出的攝影達人有張绮雲、馮向成、彭開良、張宏、高瑜鴿、張偉等。幾十人的圈子在不斷地擴大融入,槐花書院像一座雄偉的古建一樣,逐漸矗立在興平的文壇藝苑。看似恢弘博大,追根溯源,考據商榷,槐花書院既非商業實體,亦非公費操辦,而是一個漂浮的美麗的想象的巴比倫空中花園,更像一個中國夢的興平文人版,和一個想接續晚清興平“槐裡書院”香火的熱戀。若非懂事時,或許追問,槐花書院在哪裡?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這是對靈魂的拷問,也是對窮酸文人尴尬的命題。馮文燦用一本書風在高處的書回答,王選練用一本興平村名溯源的書來回答,甚至劉尊建要用挖掘村史的精神來作答,其他文學愛好者用詩和遠方來指明方向。那都太含蓄了,卻不是虛僞,因為書稿和文章的實在,才情和鄉情的充沛,堪比建築物的久經風雨。真來文友了,坐在來哥的茶攤上,談在莽山公園的涼亭中,約在興平扯面的筋道裡,細聽拙作在朋友面前的感覺,然後天高地寬沒有圍牆地神谝浪說,還原文學生活态的快樂,一種釋然和忘卻,毫不在意地忘卻槐花書院的窗明案闊。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群裡有消息發出來,王選練院長邀請4月10日下午,在西城花王村農家書屋小聚。不等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就搞出大動作,他總是心太急,上個禮拜才叫的幼稚園小朋友去新裝扮的書屋參觀。好像他臘月二十日割了豬肉,等不得過年,就炖着叫親友來吃,說明不吝啬太熱情。吃完了咋辦?如今疫情把日子勒的緊巴巴的,大家都減少了活動,進入冬眠自保的狀态。王院長總有辦法,将日子過的紅紅火火,不會缸裡缺米,壺裡少油,茶幾上短缺招待人的美味水果。尤其在農家書屋事業上,王院長一往情深,隻要有閱讀的機會,隻要有文化的傳承,他都會少一次不如多一次,辦一回不如辦兩回。了解王選練院長對鄉村文化的摯愛,就會對那則平淡的消息,感到一如既往的喜愛。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等到那天,大家想着下午去,可惜鹹陽日報大記者趙鵬來的早,下午活動提前取消。午後新聞上刊登了《興平退伍老兵與他的農家書屋》,微視興平上劉公明及時報道了《我們都是槐花書院人》的長詩,讓花王村農家書屋火了一把,讓想參加閱讀活動的人猛咽口水。劉公明遠在千裡之外,都在關心和感受到王選練邀請大家來農家書屋的意義,跟帖接龍卻無緣拜會的文友,感到強烈的遺憾。可是,花王村農家書屋的故事,已經傳播開來,讓大家心目中的那一塊接地氣的書香陋室,銘上了祥雲瑞氣。農家書屋的開放,是讀書人美好的享受時刻,尤其在農村,想想那些娃娃們在翻書,想想幾位農民工在求知,想想城裡人還關切着鄉村文化的振興,是何等的三全其美。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花王村農家書屋的誘惑性,隔日地增長。王選練靜默幾日,又撂出好消息,讓大家4月17日來。王院長潛水時,必有大動作。果不然,他去鹹陽小桔燈公益,給農家書屋要書去了。郭恩偉也大方,看到花王村農家書屋的也像一盞小桔燈一樣,在照亮鄉村文化的繁榮,批了8千冊,還要親自送過來。這種友誼,不知是文人之間的惺惺相惜,還是慈善公益的偉大仁愛,反正事真不虛,送書不假。小桔燈和郭恩偉,是興平人的老朋友,伸出手來很慷慨很熱情。遇到這樣的好朋友,你還能說什麼,隻能以心記大恩,它又不圖報,那就相守初心,做個好人,服務社會,傳遞愛心到需要幫助的人。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書是書屋的底氣,也是文化的珍藏。花王村農家書屋,書架上已經放着近萬冊書,再來八千,讓知識像莊稼一樣五谷豐登,讓文人像馬雲一樣富有。小桔燈幫助農家書屋,農家書屋聯姻小桔燈,不僅花王村民受益,也讓槐花書院的文人們感到扶貧到了自己。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賈會團電話打給我:“東東,王哥周末書屋開放,你來把我一接,還有雲水瑤一塊去!”我本來就在小桔燈的志願者群裡,早兩天看到捐書的消息,二話不說答應。都自稱是槐花書院的人,卻不敢在文學之外細究,因為稍微打聽,就爆出比文章更震撼的特長來。比如說賈哥,文章一篇話匣子,毛筆一支書法子,烹饪一個好廚子。比如說劉西風,公益一串事迹子,跳舞一段美妙之,照片一張引人之。比如說蔣利科,象棋一愛今輩子,管理一幹升位子,主持一場才藝之。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來到書屋,窗明室靜,素顔清秀,淡妝雅座。土磚灑掃,相接地氣,西牆書廚,知識羅列。成冊入架,流墨溢香,閱之神清,覽之舒懷。桌平凳穩,開卷有益,農家環境,耕讀文化。關學之風,思接千年,漢風唐韻,此地可尋。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看書使人靜心明智,書屋使人修身養性。花王村農家書屋,從此紮根鄉村,滋養貧窮,卻用強大的磁力,吸引了城裡人。讓一種超凡脫俗的品德,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來糞土物質的、拜金的、庸俗的、利己的污染,即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又譬如陽春三月盛開了的花朵,招蜂引蝶成為雅趣。槐花書院來了一波人,吳全國、吳華、蔣利科、牛偉毅、王勇冠等不期而至,還有花王村正在閱讀的國小生和幾位村民,讓書屋頓時人流如織。堪比文人們夢中情人的書房,在見到花王村農家書屋時,來客便目不暇接,伸手拿看,賞心達意,留戀忘返了。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小桔燈的送書車,準時來到。小桔燈十幾位志願者非常貼心,很快投入到搬運環節。郭恩偉主任,指導我們采取傳遞的方法,幾十個人排成一條長龍,連國小生也加入了熱情高漲的隊伍。一本本書,捆成一摞摞,從一雙雙手中,傳遞着愛,表達着善,承望将鹹陽的關懷,恩惠興平,潤澤桑梓,造福鄉裡。王選練做了感激的講話說:“這是小桔燈公益,對鄉村振興、文化傳播的支援,是對文學創作基地和農村研學的支援,是秦人文化互動的融合。”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沉甸甸的書,堆滿半屋子。對文化人來說,這就是底氣,這就是财富。勞動了好一會的人們,擦擦汗都會心地微笑,感覺花王村農家書屋,更有吸引力,更有使命感了。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王選練是槐花書院的靈魂,他釋放着隊伍軍人報國愛民的風采,展現着共産黨員的模範帶頭的無私奉獻,承載着興平文化傳承發揚的初心使命。他非常具有号召力地做了一件件創舉,是槐花書院的驕傲,也是花王村農家書屋的光彩。世界假如缺少靈魂,就喪失了智慧;人類假如缺少靈魂,就剩下肉皮囊和空軀殼。一件事業如果缺少靈魂,就失去了深層的價值和源遠的動力。槐花書院的靈魂,是繼承了興平文人書院的夢想,負荷在了王選練的身上,做到了知行合一,靈魂發出巨大的光和愛,讓大家看到希望和鼓舞。王選練引用一篇詩意的文章,為《你若來,茶待你;你若在,茶更濃》,在邀請來農家書屋看書的溫情的題外話。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在我忙裡偷閑着筆的時刻,微視興平上署名雲水瑤已經發表了《今天7000冊圖書,捐給興平這個農家書屋》,陝西市政雜志吳全國、張根勞通訊報道了《興平花王農家書屋喜迎特殊捐贈者》,白萬平、張娣報道了《興平市新華書店開展書香興平悅讀相伴全民閱讀活動》,蔣利科寫出了《參加文化下鄉贈書記》。他們真是“快手”,聚了一會,看了一陣,搬會兒書,小坐片刻,照片啪啪啪,文章嗖嗖嗖,槐花書院在文藝方面的特質足以驚歎。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網友聽泉,文藝範兒,好久不見,一見如故,蘭心慧質,愈來靜婉。好多朋友,經年不遇,若馮明奇,若賀維超,見文如見人,文思細膩如精雕,文理委婉盡良言。都是槐花書院人,數也數不過來,請也請不來全,心靈确在一起牽着,哪怕是李秀芳去跳舞,郝保國去開公共汽車,劉尊建去送桶裝水,趙根生伏案拟對聯,俱未曾離開這個圈子。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顔。杜甫的心願,在此時此地,被王選練實作了。槐花書院不大,沒有寬敞的廳堂院落,卻庇護了興平文化人的落魄,雖然還是座空中樓閣,已經籠絡了很多人的文藝情懷。一個起着槐花書院名字的微信群,熱鬧了不止兩三年,在群友的心中,那是真的,那是确鑿的,那是不容置疑和追問的。如果說這間房子不夠大,數數柱子吧。王峰、王選練、劉尊建、來傑、高育鵬、吳全國、郝保國、賈會團、李秀芳等等,槐花書院群裡一百多人,都是撐房架梁的柱子,柱子這麼多,房子該有多麼大呀!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槐花,有一股芬芳的清香,有一種潔白的高尚,有一種樸實的含蓄。取名槐花書院,也許是故鄉的槐樹,在人的心目中有占有重要的位置?我有時在猜想,此間的誘人和神往。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王選練院長笑着淺解說:“槐花書院,槐乃興平古稱槐裡,花乃花王村是也。”衆裡尋他千百度,原來那書院,卻神秘地靜矗在花王村農家書屋。看着這滿櫃的書,滿眼的耕讀文化,滿腔的創作情懷,滿足的研學基地,難道不耦合夢寐以求的書院夙願麼?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槐花書院是一種追求,農家書屋是一種擁有。我們應該珍惜擁有,放飛追求。感謝王選練院長辛勤的奉獻,那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起點。

_____2022年4月18日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聚在花王村農家書屋,體驗接地氣鄉村文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