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文/高育鹏 摄影/张宏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槐花书院有几个微信群,聚来了不少兴平文人。这群人,不好定义,不好提炼主题词或贴上单个的标签。说是文化人,肚子里东西倒不完,性格里爱好从不减,却没有个正儿八经的知识分子的衣帽穿。说是文艺创作者,文章发到省市报刊,兴平本地的公众号多地不上算,却没有个以文养身的铁饭碗。他们工作在不同岗位,闲余时扎堆在文化圈,以文会友,活跃在地域文化的陶醉和传承文化的痴迷上。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好几年的发展,槐花书院由最初的夙愿,呈现出繁华一片。从这里走出的创作丰富的乡土作者有王选练、刘尊建、刘公明、薛文德、郝保国、李小军、吴全国、牛伟毅、冯明奇、刘展国、贺维超、徐娟、杨素环、贾会团、高育鹏等,走出的摄影达人有张绮云、冯向成、彭开良、张宏、高瑜鸽、张伟等。几十人的圈子在不断地扩大融入,槐花书院像一座雄伟的古建一样,逐渐矗立在兴平的文坛艺苑。看似恢弘博大,追根溯源,考据商榷,槐花书院既非商业实体,亦非公费操办,而是一个漂浮的美丽的想象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更像一个中国梦的兴平文人版,和一个想接续晚清兴平“槐里书院”香火的热恋。若非懂事时,或许追问,槐花书院在哪里?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这是对灵魂的拷问,也是对穷酸文人尴尬的命题。冯文灿用一本书风在高处的书回答,王选练用一本兴平村名溯源的书来回答,甚至刘尊建要用挖掘村史的精神来作答,其他文学爱好者用诗和远方来指明方向。那都太含蓄了,却不是虚伪,因为书稿和文章的实在,才情和乡情的充沛,堪比建筑物的久经风雨。真来文友了,坐在来哥的茶摊上,谈在莽山公园的凉亭中,约在兴平扯面的筋道里,细听拙作在朋友面前的感觉,然后天高地宽没有围墙地神谝浪说,还原文学生活态的快乐,一种释然和忘却,毫不在意地忘却槐花书院的窗明案阔。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群里有消息发出来,王选练院长邀请4月10日下午,在西城花王村农家书屋小聚。不等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就搞出大动作,他总是心太急,上个礼拜才叫的幼儿园小朋友去新装扮的书屋参观。好像他腊月二十日割了猪肉,等不得过年,就炖着叫亲友来吃,说明不吝啬太热情。吃完了咋办?如今疫情把日子勒的紧巴巴的,大家都减少了活动,进入冬眠自保的状态。王院长总有办法,将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不会缸里缺米,壶里少油,茶几上短缺招待人的美味水果。尤其在农家书屋事业上,王院长一往情深,只要有阅读的机会,只要有文化的传承,他都会少一次不如多一次,办一回不如办两回。了解王选练院长对乡村文化的挚爱,就会对那则平淡的消息,感到一如既往的喜爱。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等到那天,大家想着下午去,可惜咸阳日报大记者赵鹏来的早,下午活动提前取消。午后新闻上刊登了《兴平退伍老兵与他的农家书屋》,微视兴平上刘公明及时报道了《我们都是槐花书院人》的长诗,让花王村农家书屋火了一把,让想参加阅读活动的人猛咽口水。刘公明远在千里之外,都在关心和感受到王选练邀请大家来农家书屋的意义,跟帖接龙却无缘拜会的文友,感到强烈的遗憾。可是,花王村农家书屋的故事,已经传播开来,让大家心目中的那一块接地气的书香陋室,铭上了祥云瑞气。农家书屋的开放,是读书人美好的享受时刻,尤其在农村,想想那些娃娃们在翻书,想想几位农民工在求知,想想城里人还关切着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何等的三全其美。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花王村农家书屋的诱惑性,隔日地增长。王选练静默几日,又撂出好消息,让大家4月17日来。王院长潜水时,必有大动作。果不然,他去咸阳小桔灯公益,给农家书屋要书去了。郭恩伟也大方,看到花王村农家书屋的也像一盏小桔灯一样,在照亮乡村文化的繁荣,批了8千册,还要亲自送过来。这种友谊,不知是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还是慈善公益的伟大仁爱,反正事真不虚,送书不假。小桔灯和郭恩伟,是兴平人的老朋友,伸出手来很慷慨很热情。遇到这样的好朋友,你还能说什么,只能以心记大恩,它又不图报,那就相守初心,做个好人,服务社会,传递爱心到需要帮助的人。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书是书屋的底气,也是文化的珍藏。花王村农家书屋,书架上已经放着近万册书,再来八千,让知识像庄稼一样五谷丰登,让文人像马云一样富有。小桔灯帮助农家书屋,农家书屋联姻小桔灯,不仅花王村民受益,也让槐花书院的文人们感到扶贫到了自己。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贾会团电话打给我:“东东,王哥周末书屋开放,你来把我一接,还有云水瑶一块去!”我本来就在小桔灯的志愿者群里,早两天看到捐书的消息,二话不说答应。都自称是槐花书院的人,却不敢在文学之外细究,因为稍微打听,就爆出比文章更震撼的特长来。比如说贾哥,文章一篇话匣子,毛笔一支书法子,烹饪一个好厨子。比如说刘西风,公益一串事迹子,跳舞一段美妙之,照片一张引人之。比如说蒋利科,象棋一爱今辈子,管理一干升位子,主持一场才艺之。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来到书屋,窗明室静,素颜清秀,淡妆雅座。土砖洒扫,相接地气,西墙书厨,知识罗列。成册入架,流墨溢香,阅之神清,览之舒怀。桌平凳稳,开卷有益,农家环境,耕读文化。关学之风,思接千年,汉风唐韵,此地可寻。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看书使人静心明智,书屋使人修身养性。花王村农家书屋,从此扎根乡村,滋养贫穷,却用强大的磁力,吸引了城里人。让一种超凡脱俗的品德,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来粪土物质的、拜金的、庸俗的、利己的污染,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又譬如阳春三月盛开了的花朵,招蜂引蝶成为雅趣。槐花书院来了一波人,吴全国、吴华、蒋利科、牛伟毅、王勇冠等不期而至,还有花王村正在阅读的小学生和几位村民,让书屋顿时人流如织。堪比文人们梦中情人的书房,在见到花王村农家书屋时,来客便目不暇接,伸手拿看,赏心达意,留恋忘返了。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小桔灯的送书车,准时来到。小桔灯十几位志愿者非常贴心,很快投入到搬运环节。郭恩伟主任,指导我们采取传递的方法,几十个人排成一条长龙,连小学生也加入了热情高涨的队伍。一本本书,捆成一摞摞,从一双双手中,传递着爱,表达着善,承望将咸阳的关怀,恩惠兴平,润泽桑梓,造福乡里。王选练做了感激的讲话说:“这是小桔灯公益,对乡村振兴、文化传播的支持,是对文学创作基地和农村研学的支持,是秦人文化交互的融合。”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沉甸甸的书,堆满半屋子。对文化人来说,这就是底气,这就是财富。劳动了好一会的人们,擦擦汗都会心地微笑,感觉花王村农家书屋,更有吸引力,更有使命感了。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王选练是槐花书院的灵魂,他释放着队伍军人报国爱民的风采,展现着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的无私奉献,承载着兴平文化传承发扬的初心使命。他非常具有号召力地做了一件件创举,是槐花书院的骄傲,也是花王村农家书屋的光彩。世界假如缺少灵魂,就丧失了智慧;人类假如缺少灵魂,就剩下肉皮囊和空躯壳。一件事业如果缺少灵魂,就失去了深层的价值和源远的动力。槐花书院的灵魂,是继承了兴平文人书院的梦想,负荷在了王选练的身上,做到了知行合一,灵魂发出巨大的光和爱,让大家看到希望和鼓舞。王选练引用一篇诗意的文章,为《你若来,茶待你;你若在,茶更浓》,在邀请来农家书屋看书的温情的题外话。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在我忙里偷闲着笔的时刻,微视兴平上署名云水瑶已经发表了《今天7000册图书,捐给兴平这个农家书屋》,陕西市政杂志吴全国、张根劳通讯报道了《兴平花王农家书屋喜迎特殊捐赠者》,白万平、张娣报道了《兴平市新华书店开展书香兴平悦读相伴全民阅读活动》,蒋利科写出了《参加文化下乡赠书记》。他们真是“快手”,聚了一会,看了一阵,搬会儿书,小坐片刻,照片啪啪啪,文章嗖嗖嗖,槐花书院在文艺方面的特质足以惊叹。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网友听泉,文艺范儿,好久不见,一见如故,兰心慧质,愈来静婉。好多朋友,经年不遇,若冯明奇,若贺维超,见文如见人,文思细腻如精雕,文理委婉尽良言。都是槐花书院人,数也数不过来,请也请不来全,心灵确在一起牵着,哪怕是李秀芳去跳舞,郝保国去开公交车,刘尊建去送桶装水,赵根生伏案拟对联,俱未曾离开这个圈子。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心愿,在此时此地,被王选练实现了。槐花书院不大,没有宽敞的厅堂院落,却庇护了兴平文化人的落魄,虽然还是座空中楼阁,已经笼络了很多人的文艺情怀。一个起着槐花书院名字的微信群,热闹了不止两三年,在群友的心中,那是真的,那是确凿的,那是不容置疑和追问的。如果说这间房子不够大,数数柱子吧。王峰、王选练、刘尊建、来杰、高育鹏、吴全国、郝保国、贾会团、李秀芳等等,槐花书院群里一百多人,都是撑房架梁的柱子,柱子这么多,房子该有多么大呀!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槐花,有一股芬芳的清香,有一种洁白的高尚,有一种朴实的含蓄。取名槐花书院,也许是故乡的槐树,在人的心目中有占有重要的位置?我有时在猜想,此间的诱人和神往。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王选练院长笑着浅解说:“槐花书院,槐乃兴平古称槐里,花乃花王村是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原来那书院,却神秘地静矗在花王村农家书屋。看着这满柜的书,满眼的耕读文化,满腔的创作情怀,满足的研学基地,难道不耦合梦寐以求的书院夙愿么?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槐花书院是一种追求,农家书屋是一种拥有。我们应该珍惜拥有,放飞追求。感谢王选练院长辛勤的奉献,那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起点。

_____2022年4月18日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聚在花王村农家书屋,体验接地气乡村文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