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新華廣播電台使用的第一台發射機
新聞輿論工作是黨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黨的新聞輿論工具主要是報刊和通訊社。抗日戰争初期,受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頑固派的破壞和幹擾,黨報很難傳送到國統區和淪陷區。新華社的文字廣播,通過接收和譯電才能閱讀。在國統區公開發行的《新華日報》,也由于國民黨的新聞審查和控制,許多重要的評論和文章難以登載。讓更廣大的群眾收聽到黨中央的主張和聲音,成為越來越迫切的任務。
在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的展廳裡陳列着一台蘇制發射機,長101.5cm、寬55.6cm、高161cm;箱體外殼已經變形,表面生鏽,有很多劃痕;油漆變色脫落,儀表盤有裂痕、破損,螺絲缺失;開關生鏽,内部零件有很多缺失。這部鏽迹斑斑、嚴重破損的發射機,是延安新華廣播電台使用的第一台發射機,它見證了中國共産黨創辦播音事業的最初歲月。
1939年8月,周恩來因右臂受傷去莫斯科治療。在莫斯科期間,周恩來、任弼時在與共産國際上司人季米特洛夫的會談中,提出在延安建立廣播電台,得到季米特洛夫的支援。1940年3月,周恩來傷好回國,帶回由共産國際援助的一台蘇制廣播發射機,為籌建延安廣播電台準備了最為關鍵的裝置。為了便于運輸,這部發射機被拆卸後先空運到新疆,然後再用汽車經蘭州、西安等地運抵延安。
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廣播委員會,由周恩來任主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三局局長王诤、新華社社長向仲華任委員,上司籌建廣播電台的工作。周恩來到重慶後,由朱德主持籌建工作。軍委三局反複考察後,将延安西北40裡的王皮灣村選作廣播台台址。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華廣播電台開始播音,标志着人民廣播事業的誕生。延安新華廣播電台頻率為7500千赫,功率300瓦,呼号XNCR。X是國際電信聯盟規定中國廣播電台使用的代碼。NCR分别是“新中華廣播電台”英文“New Chinese Radio”單詞的第一個字母。播音初期,延安新華廣播電台播音次數和時間屢有變更,開始每天1次2個小時,後增至2次3小時和3次4小時,使用的波長先後有28米、30.5米、61米等。
延安新華廣播電台的成立,打破了國民黨的新聞封鎖,傳播了黨中央的聲音。延安新華廣播電台主要播報中共中央重要檔案、《解放》周刊和《解放日報》的重要文章社論、國際國内的時事新聞、革命故事和抗日歌曲等。廣播稿由新華社提供,具體負責編寫稿件的是廣播科,每天由通信員騎馬送至廣播電台。由于延安廣播電台的頻率比較弱,女播音員的聲音相對清晰些,是以當時擔任播音任務的都是女同志,先後有麥鳳、姚雯、蕭岩、孫茜等。毛澤東非常支援廣播電台的工作,當他得知電台有手搖唱機時,還把自己珍藏的20多張唱片給電台播放。
1941年1月,國民黨悍然發動皖南事變。18日,《新華日報》登載了周恩來的題詞:“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在《新華日報》與國民黨展開尖銳鬥争的時刻,1月下旬,延安新華廣播電台播發毛澤東寫的《為皖南事變發表的指令和談話》。據現有材料,這是黨的廣播電台首次播發毛澤東的著作。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從空中沖破了國民黨當局的新聞封鎖,揭露了皖南事變的真相,傳播了黨中央的聲音,在鬥争中顯示出巨大的威力。1941年11月7日,在紀念十月革命24周年的日子裡,毛澤東發表了廣播講演,号召全國人民加強團結,驅逐日本強盜出中國;呼籲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把世界反法西斯的鬥争推向更高的階段。
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華廣播電台首次進行日語廣播。廣播對象主要是侵華日軍。稿件由八路軍總部政治部敵工部提供,内容主要是揭露日本侵華戰争的反動和殘忍,宣傳中國共産黨的政策,号召日本士兵積極投入反戰活動。廣播時間每周五一次,每次30分鐘。播音員是華籍日裔女同志原清志。
由于延安新華廣播電台裝置簡陋,發射功率小,機器經常出故障,是以一直時播時斷。1943年3月,延安新華廣播電台不得不停止播音。兩年多的播音,雖然時間不長,但延安新華廣播電台書寫了人民廣播事業新的篇章,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傳播黨中央主張和聲音,為人民廣播事業教育訓練了第一批編播和技術人員。
1945年8月,抗日戰争勝利後,延安新華廣播電台恢複播音,除用原來的發射機外,又新增一部500瓦的BC—601發射機。
歲月流逝,時代變遷。黨的廣播事業和宣傳工作蓬勃發展,為人民解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在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裡的發射機已經斑駁,但是,中國共産黨人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中展現出的克服一切困難的決心,展現出的現代科技意識和創新精神,将鼓舞新時代的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繼續創造出更加壯麗的人間奇迹。(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供稿)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