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頭上噴灑藥水清除虱子、私塾放學學生作揖告别老師、婦女端坐形象霸氣……10張老照片,認識晚清社會曆史。

在田間休息的老農。
這位老農有點意思,身材肥碩,生活似乎很豐足。說實話,在晚清廣大農民群體中,像他這樣胖乎乎的身材不多見。
噴灑藥水清除頭上的虱子。
以前男人、女人普遍留長發,但是大家的衛生習慣又不好,不能經常洗頭,很容易生虱子,既奇癢難耐,又會傳播疾病。為了殺滅虱子,江湖遊醫調制了中草藥水往頭發上噴灑,民間也發明了很多土方法。
淑女與古琴。
照片中的女子衣着華麗,配飾講究,面容姣好,左手托腮,面部略帶愁容,極盡東方女性的優雅與柔美。擺拍的場景也十分講究,桌面上除了古琴,還有書籍、香爐、盆景等。背景虛化處理,使得人物更加突出。
雜技表演。
舊社會有很多江湖藝人,走南闖北,在人多熱鬧的地方表演雜技、說唱。這些人往往出身貧寒之家,沒什麼出路,不得已才幹了這一行。他們不像戲園子裡的演員,能靠收門票過日子,他們的收入,就是熱心觀衆扔過去的幾個銅闆。
旗人家庭合影。
老中青三代人都入鏡了,他們的發型和服飾都很日常,為研究晚清旗人生活提供了參考。竹簾後面隐約可見人影,可能是羞于面對鏡頭的家人。那個年代,拍照很奢侈,但是也有很多人難以接受,“攝魂”的傳說仍然在民間流傳。
肅親王隆懃之女善坤格格。
肅親王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這個家族享受了200多年的榮耀。善坤是第九代肅親王隆懃的五女兒,身為尊貴的格格,嫁給了蒙古劄薩克親王貢桑諾爾布。她性格彪悍,曾将王府裡的侍女編成娘子軍進行訓練。
端坐的旗人婦女。
此人衣着講究,顯然出身于八旗貴族階層。她腳上穿的花盆底鞋,正是貴婦的标志之一,行走不疾不徐,凸顯婀娜身段。不過這位貴婦略顯男相,形象霸氣,可能不太“婀娜”。
私塾放學。
“師道尊嚴”一詞,在這張照片裡得到了很好的展現,放學之時,老師坐在太師椅上,表情嚴肅,每個孩子離開前都要向他作揖告别。私塾老師一般是落地的秀才、退休的官員,承擔了大部分基層啟蒙任務,培養了很多人才。
甯波勇營士兵。
這支隊伍守護甯波治安,由地方官府編練,朝廷不會為其撥付經費。它的起源是:1861年太平軍攻打甯波時,當地官府征募一千多人,組建了甯郡衛安勇,配以洋槍洋炮,以西法訓練,太平天國滅亡之後就保留了下來。
巡防營統領與親兵。
1907年,清廷谕令各省的勇營、綠營、團練等舊軍隊逐漸裁汰,将年輕體壯者編為巡防營。其職責是保衛地方,有軍、警雙重性質。巡防營的防區在各省内劃分為若幹路,設左、右、前、後、中5路(或東、南、西、北、中5路),每路設統領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