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8年,陳赓報告敵軍騎兵向我軍包抄,徐老總:部隊埋伏不要動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在一次我軍與日軍的戰鬥中,日軍騎兵要包抄我軍,徐老總卻下令部隊先不要打,這是為什麼呢?1938年3月31日,八路軍129師386旅的旅長陳赓給河北省涉縣響堂鋪的129師前線指揮的徐老總打了一個電話,彙報日軍一支部隊的動向。“772團發現東陽關的日軍派出了二百多個人向馬家峪去了,長甯東南高地上還有日軍騎兵,正在向我軍側後方運動。要不要把主力撤到廟上村和鴨兒山阻擊敵人。”

1938年,陳赓報告敵軍騎兵向我軍包抄,徐老總:部隊埋伏不要動

當時,劉伯承師長剛指揮部隊在神頭嶺打了一次伏擊,大獲全勝。而劉伯承師長發現響堂鋪的地形比神頭嶺更适合打伏擊,且公路上全都是碎石,日軍的汽車在這種路上行駛會十分不便。路南緊挨着一處十分陡峭的懸崖,日軍也沒有辦法攀登,而入北則是起伏高地,有很多的谷口,如果在這裡打伏擊,日軍就不容易發現我軍戰士,戰鬥開始後也便于兵力展開。于是,劉伯承師長決定在這裡設伏,但是當時又恰好需要他去開會,他就隻能将這次伏擊戰交給120師的副師長徐向前指揮。

1938年,陳赓報告敵軍騎兵向我軍包抄,徐老總:部隊埋伏不要動

徐老總對着地圖思考良久說:“日軍這支部隊是沖着指揮部來的很有可能早就發現了這次設伏,他們的前頭部隊應該是要先将我軍後方包抄起來,而随後的日軍大部隊形成一個包圍圈,那樣就不用阻擊了還得趕緊撤退。但是如果不是沖着指揮部來的,那麼這場伏擊就可以打。如果貿然阻擊這股日軍,可能就會将附近的日軍全部招來得不償失。”徐老總又看了下日軍調動的情報,發現這可能隻是一個巧合。

1938年,陳赓報告敵軍騎兵向我軍包抄,徐老總:部隊埋伏不要動

于是,徐老總立馬指令部隊原地不要動,然後讓情報人員再去核實情報,結果情報人員發現,所謂的敵騎兵就是幾個老百姓趕着驢車運貨,這次終于徐老總松了一口氣,下令伏擊繼續。響堂鋪伏擊戰打響後,我軍成功殲滅日軍四百餘人、摧毀日軍180多輛汽車、擊斃一個日軍哨所繳獲了衆多的物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