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寫出最偉大的著作,卻因為了一個投降于匈奴的人,被漢武帝定了罪!

曆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曆史,了解曆史。

我們都知道司馬遷的史記,但很少有人去了解過史記的由來。史記的作者其實最開始應該是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司馬談在世時曾是漢朝的太史,他在遺留前告戒司馬遷他們司馬一族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主管着天文工作,希望在以後的時間裡他能承擔起家庭的記載曆史的工作。那時在位的漢武帝是一個比較重視武将的帝王,還有想要完成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是以司馬談的太史工作并不如意,那個時候的他根本無法對所有的人評論記載,不敢也不能,在那個年代有太多的忠義之士,在帝王的統治下四海也都很太平。

他寫出最偉大的著作,卻因為了一個投降于匈奴的人,被漢武帝定了罪!

但是他作為太史沒能記載所有的曆史記聞卻是一種失職,是以司馬談的内心十分害怕,怕在以後的時間裡所有時代的痕迹就在他這裡被中斷了。故而在他去逝前,可以接替他的職位成為太史的司馬遷,就成為了他的希望。并且為了讓司馬遷用心著作,不要忘記了先祖曾經的輝煌,他還用孔子寫春秋一作來激勵自己的兒子。也正是因為這是父親的遺願也是家庭曾經的輝煌,再加上司馬遷自己的理想,才有了後來讓世人能夠認識到朝代變遷的史記。如果沒有史記,也許就像司馬談想的一樣,在朝代變更後,那些曾經在這個世界生存過的人們怕是再無痕迹,我們也就不可能知道那些名人名事。

他寫出最偉大的著作,卻因為了一個投降于匈奴的人,被漢武帝定了罪!

再說到司馬遷完成史記的過程中,還有一件事雖然更加地激勵了他要寫史記的心,但同時也讓他是以受辱,遺憾而死。而事情的起因說起來其實很簡單,隻是因為他自己說的一句話,但也顯得很沉重,卻是因為一場戰役。我們都知道漢武帝在位時最大的敵人就是匈奴一族,而在攻打匈奴的過程裡,漢朝有勝有敗,更甚至有一次全軍覆沒。而讓戰役全軍覆沒的将領就是武帝一位寵妃的哥哥,一位叫李廣利的人。

他寫出最偉大的著作,卻因為了一個投降于匈奴的人,被漢武帝定了罪!

李廣利戰敗後就逃了回來,而擔任騎都尉的李陵卻自請五千步兵,想要以寡擊衆,可是因為李陵的骁勇,引起了匈奴方面的重視。是以匈奴兵越來越多,而已方的援兵卻一個都沒有,在最後被幾倍的匈奴團團圍住,五千人最後突圍時卻隻剩下了四百餘人。在兵盡糧絕之後李陵最終被抓住,投降于匈奴。這一消息傳回後,武帝在一開始有多欣賞李陵現在就有多痛恨李陵。在所有人都責罵李陵,在武帝已經定罪給李陵的父母妻兒并把他們打入監獄的時候,司馬遷卻站出來為李陵說話。

他寫出最偉大的著作,卻因為了一個投降于匈奴的人,被漢武帝定了罪!

他認為李陵在以已方人少的情形下不但殺了敵方一萬多人,還把匈奴在這一戰的全部力量都吸引了過去,算是可以功過相抵,并且認為李陵投降隻是權宜之計。劉徹那時候怒火沖天,再加上之前李廣利的敗逃,按照司馬遷的說法,這不是在說他自己選的李廣利不如李陵嗎?是以最後李陵被滅了族,而司馬也被降了罪,受了刑。在監獄中的司馬遷面對着那些大刑,心中起了想要自殺的念頭,但是想到父親的遺願,自己的書也沒有完成,念頭又退了下去。

他寫出最偉大的著作,卻因為了一個投降于匈奴的人,被漢武帝定了罪!

又想到那些在曆史上的名人不都經曆過種種磨難,但他們依然能在磨難中把那些讓後人受用無窮的著作給寫出來,這在無形中給了司馬遷很的鼓勵和推進。也正是因為在監獄裡受了侮辱,他在著史記的時候對那些下層的人員抱有很大的同情心,對那農民起義的領袖也都十分推崇,盡管史記裡帶着一些司馬遷的個人理念和對曆史人物評價,但他的這部史記卻把從神話中的黃帝時期到他所生活的武帝在位的西漢時代都編制了進去,那麼多的朝代,那麼多的曆史和人物都是他的筆下鮮活了起來,我們是以便可以相像得到這是一部多麼偉大的作品。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