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悲觀,巴菲特樂觀,2022是經濟複蘇,還是大衰退?

短視訊時代:企業持續增長的關鍵邏輯

短視訊時代的到來,讓傳統線上管道流量開始向短視訊領域轉移。

平台10億的使用者規模,更簡單高效的獲客方式。

企業入局短視訊直播=站在變現風口?

企業又該如何實作持續增長?

2022年1月11日 18:00,來"單仁行"直播間!

與單仁博士一起探尋短視訊時代,企業持續增長的關鍵邏輯!

Ps:直播間還會有特惠活動和抽獎大禮包喲!點選下方,即可預約!

-

今天是單仁行陪伴您的第2108天

(錄音可在點選播放後自行調整倍速)

01

在新年伊始之際,很多機構、學者和企業家對2022年的宏觀經濟做了預測。

比如馬斯克就持悲觀态度,預測全球範圍内的經濟大衰退最早會在2022年春爆發。

相反,摩根大通則表示2022年全球經濟會全面複蘇,疫情大流行會結束,經濟和市場狀況恢複正常;摩根士丹利還預測2022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會高出預期。

如何評判這些悲觀和樂觀的預測呢?2022年會是經濟複蘇,還是經濟衰退的一年呢?

2

馬斯克悲觀,巴菲特樂觀,2022是經濟複蘇,還是大衰退?

首先,我們來聽聽單仁資訊集團董事長,央視鳳凰特約評論員單仁博士的看法。

2022年的經濟發展狀況究竟如何?取決于下面幾點。

第一、取決于對疫情的評估。是正面的,積極的,還是負面的、消極的?

目前,對全球經濟發展的評估凡是比較正面積極的,都是對疫情在2022年得到有效控制有關。

我的觀點是比較積極。

目前,随着病毒不斷更新,雖然傳染性逐漸在增強,但病毒對人體的傷害性會越來越小。從最新的資料和觀察來看,病死率大幅下降。

馬斯克悲觀,巴菲特樂觀,2022是經濟複蘇,還是大衰退?

從生物學的研究來看,自然界和病毒長期共存,病毒本身從一開始在人群中出現,人體會出現強烈的不适應,随着時間推移,到人類逐漸産生抗體和獵殺病毒能力提升,病毒為了生存,逐漸更新到能夠跟人類妥協相處的程度。

新冠病毒從阿爾法到戴爾塔到奧密克戎,逐漸的更新,朝着跟人類共存的方向發展,成為和其他感冒症狀類似的病毒。

從目前的各種資料來看,感染奧密克戎的人群,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的感染。特别是對于那些已經注射了疫苗的人群來說,不會對肺部産生嚴重的傷害。

全球疫苗生産能力的大幅提升,中國2022年的疫苗生産能力是80億支。

在去年年底的12月22号,國家衛健委準許了中國首款新冠病毒的針劑,随着主管部門的準許,這款藥劑會大量投入的生産,用于感染人群的治療。就像感冒可以打針吃藥一樣的制止。

馬斯克悲觀,巴菲特樂觀,2022是經濟複蘇,還是大衰退?

疫苗種植的普及,和對病毒治療能力的提升,這一波新冠病毒爆發對經濟的影響有望在2022年中期得到緩解。

随着病毒的逐漸緩解,世界的經濟交往在2022年會逐漸恢複。

按照這個推斷,2022年的上半年,受病毒的影響,特别對于病毒傳染性的恐懼,經濟仍然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第二、2022年的經濟的評判,取決于對美國的擔心是正面的、積極的?還是負面的、消極的?

今天,對全球經濟的評價當中,對美國的擔心是最主要的因素。

包括全球頂尖的經濟學家,也包括馬斯克,他們的擔心更多的是對美國經濟的擔心。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大量的印發鈔票所帶來的通貨膨脹,美元在全球信用體系的坍塌危險,再加上因為疫情蔓延導緻美國大量的失業。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的經濟不穩定一點會影響到全世界。

無論是美元的穩定性,還是美國大量印發貨币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都會在2022年影響全球整個生産經營體系。

債台高築、危機四伏、疫情失控的美國,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假如美國處理不好,不僅美國吃不了兜着走,而且還會對外輸出危機,波及到全球安全形勢的穩定,更加影響全球經濟。

馬斯克悲觀,巴菲特樂觀,2022是經濟複蘇,還是大衰退?

這是2022年全球經濟最不安定的因素。

第三、疫情的變化對中國的供應鍊的影響。

疫情的好轉對國内經濟來說是正面影響,但對中國全球供應鍊的總體影響,是偏負面的。

疫情一旦好轉,中國的各行各業将會快速的複蘇。

但是,如果全球疫情得到緩解,全球對中國供應鍊的依賴度會下降,大量的采購又會轉移到東南亞和其他的第三方的生産國。

總體來說,從中國的國内市場規模來說,中國經濟具有很強的韌性,中國整體的産業更新,特别是十四五規劃的九大發展方向,會在2022年逐漸展開,深度帶動中國經濟的發展。

第四、沒有不好的經濟,隻有不好的公司,沒有不好的行業,隻有不好的企業。

對每個企業來說,即使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也會有企業倒閉。即使在經濟發展減緩的時候,會有高速成長的企業。

今天,在總體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也會産生特别行業,特别領域,特别的使用者群的新需求,也會有非常多的新的機會,新的應用場景。

對每個企業來說,必須學會運用新的技術工具和平台,幫助企業去拓展更多的機會和可能。就像短視訊直播的産業化應用,成為企業殺出重圍,脫離苦海的機會視窗。

03

馬斯克悲觀,巴菲特樂觀,2022是經濟複蘇,還是大衰退?

接下來,資深投資人,單仁行專欄作者宋子老師的觀點。

事後諸葛亮好當,事前諸葛亮難測!

投資就是對未來的預測,我平時在工作中,會閱讀大量的宏觀、行業、公司的分析報告,基本上每個研究所、投資機構對同樣的行業和公司都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最終的決策還是要根據我自己的調研和投資決策系統來做出決策。

那麼,究竟未來如何?是經濟大蕭條還是大機會?這是很難判斷的,包括最頂尖的行業大佬都會出現誤判的情況。

我們可以回顧2020年3月份的直播:

一位是手握1500億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裡歐,看空。

馬斯克悲觀,巴菲特樂觀,2022是經濟複蘇,還是大衰退?

另外一位是持有5000億美元的最大私募股權基金,黑石公司創始人蘇世民,看多。

而作為股神巴菲特,則是一貫堅定看多。

這三位大神,在前無古人的疫情迷霧中,你聽誰的呢?

2021年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上漲30%,高于标普500的27%。橋水基金截止到2021年11月,收益是9%,真是事前諸葛亮難測。

我對于2022年的判斷,在三個月前就分析會進入【第11波牛市】,而且我們已經做好了布局。

在行業中,我比較看好雙碳政策驅動的新能源行業,值得我們特别關注。

有朋友說,新能源不是已經火了一年了?

我覺得還沒有完,新能源作為中國未來經濟轉型的新引擎,我們看到反壟斷、雙減、房地産行業的整治,就能了解我們高層對政策落實的堅決程度和政策持續性。

馬斯克悲觀,巴菲特樂觀,2022是經濟複蘇,還是大衰退?

有朋友也很擔心,2022年是新能源車享受補貼政策的最後一年,新能源車會不會出現衰退?

開始我也有這個擔心,在深入研究後,我們有三點看法:

1、2020年補貼削減20%,但是2021年新能源車實作了銷量翻倍。

從這個趨勢來看,即使2022年之後補貼取消,也不會對新能源車造成多大的影響。

2、除了補貼以外,還有一個新行業政策,國家對新能源車還有一個“雙積分”政策,是指車企的油耗積分和新能源積分。

傳統汽車廠商不生産新能源車,“雙積分”就為負,那你就得花錢向新能源車企去買積分。

新能源車企就可以通過雙積分來賺錢,間接拿到補貼。

馬斯克悲觀,巴菲特樂觀,2022是經濟複蘇,還是大衰退?

就像比亞迪公司在2020年有75萬正積分,目前的市場行情是1分3000元,比亞迪的75萬正積分就價值22.5億元,接近2021年比亞迪前三季度利潤24.43億。

3、找準市場定位。

在周三文章我和大家分享“國民神車”五菱汽車MINI 電動車,敢于放棄補貼,并沒有去做能拿到國家新能源補貼300公裡續航的新能源車,而且定位于短距離代步。

在2020年7月五菱宏光MINI EV上市,續航裡程隻有120公裡,價格定位2.88萬元,同時通過小紅書打造的新内容、新管道、新使用者,把汽車從象征身份地位的耐用消費品,變成了實作短距離代步的時尚消費品,一上市就成為爆款。

對于我們企業家來說,無論是否從事新能源産業,都可以沿着這個思路,找對市場定位和盈利模式,通過新消費的五新:“新内容、新使用者、新管道、新産品、新組織架構”,重新定義你的産品和公司戰略。

04

馬斯克悲觀,巴菲特樂觀,2022是經濟複蘇,還是大衰退?

最後是資深企業家、單仁行專欄作者士老帽老師。

《戰國策》中有個成語,叫做:三人成虎,用來比喻有些事情說的人多了,就能讓更多的人把謠言當作事實。

唱衰世界經濟,成不成“虎”,是不是狼來了,還有待觀瞻,也真不是哪個人就說了算的。

但是,居高臨下的語言,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與惶恐,未雨綢缪總是好的。

即使疫情難測,某國與我們的摩擦不斷,還是要相信,我們面對的一切,會越來越好。

國家的錢會因為政策自上而下,接下來,錢自然沿着“十四五規劃”走,再向下,按照各級政府的年度報告走,到了企業那裡,都是應用與消化承接。

馬斯克悲觀,巴菲特樂觀,2022是經濟複蘇,還是大衰退?

是以說,國家層面的高屋建瓴,我們從三點當中,能夠看出端倪:直接作用,間接影響,與“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我們面對的一切,推到這三個層面去看,就能得到相應的結論。

上次圓桌論壇,我們談到,新的一年要擁抱變化,改變自己。

首先,是要做對自己。

企業運作不能隻是為了經濟利益,遵守商業道德、契約精神、精益求精制造産品,是企業的天職。

企業要做社會型企業,讓政府放心、老百姓安心,否則不可能持續發展。

其次,是要做強自己。

馬斯克悲觀,巴菲特樂觀,2022是經濟複蘇,還是大衰退?

不跟風,發揮長處,堅持到底,争取在疫情後逆勢增長。

要避免“榮譽”陷阱,全民學習華為并不是好事,“百花齊放,百家争鳴”才是可喜可賀。

然後,是要做好自己。

事業家庭要兼顧,更要保持身心健康。

最後,祝大家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羅英凡

本文圖檔均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