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巨鹿之戰疑點重重,項羽真是戰神嗎?我們可能對史記有些誤會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乃遣當陽君、蒲将軍将卒二萬渡河,救钜鹿。戰少利,陳馀複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縱兵。

這是《史記·項羽本紀》對巨鹿之戰的記載,在司馬遷的記載中,巨鹿之戰時救援趙國的軍隊雖然有十多支,可隻有項羽的楚軍敢與秦軍交戰。楚軍和秦軍決戰時,諸侯們的軍隊都作壁上觀沒有參戰,楚軍接連擊退秦軍九次,終于将其擊潰,王離也被楚軍俘虜。如果是這樣的話,巨鹿之戰就全是項羽和楚軍的功勞,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巨鹿之戰疑點重重,項羽真是戰神嗎?我們可能對史記有些誤會

漢文帝有次路過趙國,接見了年老的馮唐,與他有一番談話。漢文帝問他作為一個趙國人,是否知道秦末趙國名将李奇的事迹。漢文帝說自己在代國生活時,常常老人講起他的事迹,和他在巨鹿之戰時率領趙軍作戰時的英勇表現。還說自己現在腦子裡全是李奇,已經到了沒心思吃飯的地步了。

這則小故事與司馬遷的記載相悖,司馬遷特意強調,當時救援巨鹿的諸侯軍有十幾支,他們因為畏懼強大的秦軍,都“莫敢縱兵”,在司馬遷的記載裡,巨鹿之戰時的諸侯軍都是跑龍套的角色,光輝隻屬于項羽一人,那麼這個李奇難道是趙國人自己想象出來的?難道其他的諸侯中,就沒有另一個李奇了?

巨鹿之戰疑點重重,項羽真是戰神嗎?我們可能對史記有些誤會

在現代看來,巨鹿之戰是秦朝末年的一個大轉折點,在此之前,秦将章邯接連擊敗陳勝、魏咎、田榮、項梁,幾乎掃平了農民起義。可就在随後的巨鹿之戰中,王離被項羽擊敗,章邯被項羽吓退,又在随後的戰鬥中投降了。然後秦朝喪失了所有的抵抗力量,眼睜睜看着項羽逼近關中。

我們要知道,秦朝的動員能力是很強的。拿秦滅楚之戰來說,秦國一下就能湊出六十萬大軍,就連實力國力都遠比不上秦國的趙國,也能在長平之戰中湊集40多萬大軍。巨鹿之戰時章邯兵力也就在二十萬上下,為何他被擊敗後,秦朝就連二十萬、四十萬的兵力都再也掏不出來了呢?

如果你說是因為北伐匈奴和南征百越已經把秦朝的兵源耗盡,那我請問你,彭城之戰前劉邦的56萬大軍是從哪裡來的?劉邦和秦朝都立足于關中,為何劉邦能湊得出一支大軍,秦朝就湊不出來呢?

巨鹿之戰疑點重重,項羽真是戰神嗎?我們可能對史記有些誤會

其實在巨鹿之戰爆發之前,秦朝的主力就已經被劉邦擊潰了,我并不是憑空想象,請看《高帝本紀》的這段記載:

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乃道砀至成陽,與杠裡秦軍夾壁,破二軍。楚軍出兵擊王離,大破之。

要知道,章邯擊敗楚國大司馬項梁的主力後,楚兵已經散敗,因為秦軍的威脅,楚懷王并不能及時收聚散卒,是以他派宋義帶着項羽救援巨鹿的那支軍隊,人數和戰鬥力都不強。

巨鹿之戰疑點重重,項羽真是戰神嗎?我們可能對史記有些誤會

派宋義北進的同時,楚懷王又派劉邦帶兵直接攻擊關中,還給了他收聚陳勝和項梁的散敗之卒的權力。

陳勝當年能派周文帶領40萬大軍挺進關中,憑此一件事,就能知道他的總兵力是有多麼龐大了。而項梁一直是楚國的主将,他手下的士兵當然是楚國最精銳的那部分。

劉邦收集了陳勝、項梁的散卒後,實力當然是遠遠要強過項羽的,因為項羽帶着的就是一幫在定陶之戰中幸存下來的殘兵敗将而已。被圍困的趙國早已處在破滅的邊緣,而據司馬遷所說其餘的諸侯軍都是群作壁上觀的酒囊飯袋。

巨鹿之戰疑點重重,項羽真是戰神嗎?我們可能對史記有些誤會

這樣看來,當時劉邦率領的部隊,應該是諸侯陣營中最強的那支;同時諸侯們的目的是自保,而劉邦的目的則是直接進攻秦朝的老巢,他才是對秦朝最有威脅的人。秦朝當然也不是不知輕重的,他們自然會先集中精力對付完劉邦後,才會去操心别的事。

《史記·曹相國世家》:擊王離軍成陽南,複攻之杠裡,大破之。追北,西至開封,擊趙贲軍,破之,圍趙贲開封城中。西擊将楊熊軍於曲遇,破之,虜秦司馬及禦史各一人。

趙贲這個人很有意思,是劉邦的老對手了,他曾與劉邦在開封附近激戰,被重挫後逃入開封城中,樊哙在戰鬥中殺死了他手下的一名侯爵的将軍。劉邦被封漢王後定三秦時,他又帶領秦軍與劉邦對抗。

巨鹿之戰疑點重重,項羽真是戰神嗎?我們可能對史記有些誤會

為秦朝作戰時他手下竟有侯爵的将軍,為諸侯作戰時他又是秦國勢力的主将,可見這人在秦國的地位之高。秦二世派王離、章邯攻打趙國時,或許又派出了一支主力抵抗劉邦,其主将正是趙贲。

“出兵擊王離,大破之”、“擊王離軍成陽南,複攻之杠裡,大破之”而且在巨鹿之戰前,劉邦就已經把王離擊潰了,且将其擊潰了兩次。王離的殘兵敗将在趙贲的掩護下北逃,後在章邯的指令下圍困巨鹿,然後才被項羽擊敗。

巨鹿之戰疑點重重,項羽真是戰神嗎?我們可能對史記有些誤會

巨鹿之戰最令人不解的地方在于,一、被擊敗項羽的是王離,為何章邯要投降。二、為何秦朝在巨鹿之戰後無法再組織起抵抗力量。

上文就可以解釋這兩個疑點了,原來諸侯與秦之戰的主戰場在劉邦那邊,劉邦擊敗了秦朝至少一支中央軍團和王離的長城軍團,這是秦朝最有力的抵抗力量。而巨鹿之戰實際上是支線劇情,在那裡圍困趙國的秦軍早已是強弩之末。章邯投降時,秦軍主力早已被劉邦擊潰,且劉邦已經逼近關中,秦朝危在旦夕,是以章邯放棄了抵抗。

是以巨鹿之戰的意義,被現代人放大了,攻滅秦國的最大功臣和第一個進入關中的人實際上都是劉邦。項羽先擊敗了王離殘部,後逼降了絕望的章邯,他的功勞最多也隻能與劉邦齊平。而在分封天下時,項羽無視劉邦的功勞,把他貶到秦朝安置罪犯的巴蜀之地,也難怪劉邦那麼氣急敗壞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