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
“嫦娥五号”成功着陸
圓了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
月球“土特産”到達地球,世界矚目
與此同時,中國網友搓手期待——
月球上能種菜嗎???

數千年農業大國的“耕種”理念深入基因
“見土就想種”的執念根深蒂固
海灘、沙漠、高原、鹽堿地……
“不可能”的地域也一一解鎖
網友戲言:
中國科技的盡頭是種地
以及如何更好地種地
千百年來,中國科學家繼往開來
廣袤土地上譜寫愈發恢宏的篇章
放眼全球,也不乏被注入的中國力量
2021年世界糧食日
25個個人或團體糧食英雄揭曉
唯一的中國人——浙江大學學者葉明兒
吸引國人目光
聯合國糧農組織官網評價:
35年如一日兢兢業業推廣果樹技術
他的事迹表明
靈活創新種植技術能促進作物生長
提高産量,同時可以保護自然資源
改善農民生計
家喻戶曉、知名學府、中國TOP3……
浙江大學聲名在外
頂尖高校、頂尖實力,可想而見
小編卻是“孤陋寡聞”
竟不知其在農業領域的建樹同樣出色
此一番
可謂烈火烹油、鮮花着錦
“糧食英雄”葉明兒一番話
正道出浙江大學的“秘訣”:
“浙大不僅在教學、學術上世界一流
對社會責任貢獻上也是世界一流。”
樹我邦國,自是一流
“諸位
現在我們若要拯救我們的中華民族
亦惟有靠我們自己的力量
培養我們的力量來拯救我們的祖國
這才是諸位到浙江大學來的共同使命。”
浙江大學老校長竺可桢
使命定基調,精神即風骨
從亂世救國,到盛世強國
浙大人的風骨
或許便是這樣挺立起來的
邵飄萍
鐵肩辣手、亂世飄萍
一支筆抵十萬軍
中國新聞事業的先驅
立志“新聞救國”,宣傳愛國民主思想,傳播馬列主義
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的先驅之一邵飄萍
是浙大人
陳望道
粽子蘸着墨汁,嘗透真理滋味
1920年春
29歲的青年居山村陋室
翻譯《共産黨宣言》的中文譯本
為中國革命引進馬克思主義的火種
譯者名為陳望道
北鬥導航系統組建完成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
“天問一号”開啟新征程……
中國航天在創造一個又一個精彩
而這背後的英雄冊上的名字
“中國人創造衛星之父”趙九章
1964年
一聲東方驚雷響徹寰宇
一朵蘑菇雲騰空而起
羅布泊馬蘭基地光輝的一頁
有程開甲、王淦昌等人
一同風刀霜劍,一同為國埋名
在中國科學界整整“失蹤”17年
他們同是浙大人
據不完全統計
先後有百餘位浙大人奮戰馬蘭
截至目前,仍有30餘位
耕耘在那片無垠戈壁
抗擊非典疫情、汶川抗震救災
抗擊埃博拉疫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無雙國士”陳薇
是國人皆知的院士、專業技術少将
“人民英雄”稱号獲得者
亦是浙大人
超重力大設施效果圖
2021年七一前夕,央視播報
建設中的超重力離心模拟與實驗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傳來好消息
主機室基坑開挖施工全面完成
容量世界最大
18台機載裝置中6台國際首創
12台技術名額國際領先……
這一國之重器從最初設想到如今
在背後艱苦探索十餘年的
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
4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1位“八一勳章”獲得者
1位全軍挂像英模
5位國家榮譽稱号獲得者
6位“最美奮鬥者”
210餘位兩院院士
……
從革命志士
到為新中國終生奮鬥的功勳人物
再到奔走在民族複興大道上的建設者
或許家喻戶曉,或許“無名英雄”
“你許我求是魂骨,我予你少年意氣”
此般浪漫的告白
讀起來似乎柔和文藝
卻被浙大人注入了最強大的力量
這群人為國求索,殊途同歸
不計利害,自是一流
史冊翻閱三百餘年前
明末科學家宋應星著《天工開物》
書中序言有一句言簡有力的話:
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後來,竺可桢反複強調浙大“求是精神”
首先即是“隻問是非,不計利害”
時空相隔,理念異曲同工
或許這便是做學問的人的共性
縱觀浙大百年
從無到有,曆久彌新
往縱深處“潛”,向高遠處“飛”
目标皆是求是非真理——
樊龍江教授率團隊發現
水稻在世界各稻區存在野化或去馴化現象
提供全球水稻趨同野化的基因組特征
為首次全球範圍的調查研究
成果對水稻進化、資源利用和雜草稻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浙大文化遺産研究院數字化考古隊
依托學校的學科交叉優勢,實作文物“永生”
與雲岡石窟研究院合作完成
全球首例可移動3D列印複制洞窟
于2020年開啟世界巡展
金仲和教授團隊專注皮衛星研究20餘年
現已自主研制并在軌運作衛星3型5顆
在研衛星3型18顆,參研衛星超過30顆
填補了中國在皮衛星研究領域的空白
2021年來
浙江大學在《科學》《自然》《細胞》三大頂刊上
以第一機關發表論文11篇,涉及多個學科
不斷在科學真理的土地上,解鎖新的領域
還有世界第一台雙水内冷發電機
我國第一台高速攝影機
第一份國産蛇毒血清
我國第一台基于自主知識産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
這些,也全都由“浙大出品”
回望1936年秋天
竺可桢在浙大開學典禮上提出兩個問題:
- 到浙大來做什麼?
- 将來畢業後要做什麼樣的人?
如今,“竺可桢二問”刻于石碑
每當浙大學子走過紫金港校區的大門
皆駐足靜默
也許
每一個剛剛踏入校門的浙大人
都難以回答這兩個問題
但是
啟真湖畔、求是講堂、陽明橋上
到處是求是之人
華夏大地、浩瀚寰宇、無垠碧海
到處皆求是之果
那些引領、書寫、創造石破天驚的事
那些追趕、學習、成為擔當大任的人
都為這“二問”
書寫了最無懈可擊的答案。
今朝複興,自是一流
頂尖高校、名牌大學等溢美之詞
大多流傳于坊間
C9、華五等“圈内名詞”
對于浙大來說其實也屬“贅述”
網絡上甚至不乏
“浙大為何能穩居前三”等諸如此類的文章
但功名簿的背後,往往是奮鬥史
1897年,浙大前身求是書院誕生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學制
最早創辦的心事高等學校之一
1936年4月
竺可桢上任浙江大學校長
當時的浙大
可謂全國最破敗的大學之一
浙大難過、苦過
曆經過風雨
才有了今日的輝煌
其間是120多年的筚路藍縷
再觀當下,短短數十年時間
它已然穩坐國内大學TOP3寶座!
2017年教育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
浙大39個一級學科被評為A類
11個一級學科獲評A+
數量居全國各高校第3
同年,“雙一流”建設藍圖布局高教版圖
浙江大學入選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18個學科入選國家建設一流學科
數量居全國高校第3位
各大權威排名中,浙大同樣發揮穩定——
2022年QS亞洲大學排名
位列内地高校第3
2021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
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3
軟科202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穩居中國内地高校第3
2021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浙大總計上榜學科37個
居榜單第2
綜上可見
無論看口碑還是查實力
浙江大學妥妥穩在中國高校TOP3陣營中
可以說除去清北便是浙大
甚至在某些方面
它優于清北二所——
軟科釋出2021中國最好學科排名
浙大59個學科上榜
位列高校第1
泰晤士高等教育釋出2021年度中國學科評級結果
浙大高居榜首
2021年11月3日
遲到許久的2020年度國家科技獎揭曉
浙江大學作為第一完成機關
“毫不客氣”拿走11項國家科技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3項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項
青塔以第一完成機關獲獎情況做統計
浙大高居第1名
當年為求“亂世中的一張書桌”
不惜西遷“長征”的學校
如今已成領跑中國高等教育的主力軍
浙大這一鐵打的營盤
迎來一支又一支“王者之師”
而一現象
最直接展現在學子踏入學校的“門檻”上
想要拿到頂尖名校的通行證
顯而易見,聯考分數是關鍵
根據2021年聯考錄取分數線統計
浙大在各省的錄取分數位居前列
大多分數均在660分以上(理科)
而在天津的錄取分數更是直逼700
高達699分
在聯考大省河南、新聯考省份湖南、山西等省份
錄取分數線也“全線飄紅”
高居TOP3
果然
實力TOP3學府的分數
自然也是讓小編這樣的“學渣”望塵莫及
唯有掩面“悔恨”的份兒
假如當年魯迅先生看到今日的浙大
想必也不會說出
“功課較為别緻的,還有杭州的求是書院,然而學費貴”
畢竟,這樣的實力高校
有誰會因為“學費貴”拒絕呢?
況且人家如今學費不僅不貴
還“物超所值”
百廿歲月可以很長
長到可以見證曆史變遷
容下滄海桑田
百廿時光也可以很短
短到讓一所巍巍學府風華正茂
今朝複興正當時
名譽中外的名氣
穩坐三甲的實力
或許都是學子選擇這所大學的原因
但“與曆史上衆多燦若星辰的名字一起
分享‘浙大人’這個無上光榮的稱号
共同承擔起國家和社會的責任”
想必是每個浙大人最引以為傲的夢想
注:部分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