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是中國曆史上的大名人,他于公元前36年出兵西域,率領西域諸國兵及漢屯田吏卒4萬餘人組成的雜牌軍,越過蔥嶺,經大宛至康居,奇襲匈奴郅支單于。匈奴軍隊招架不住,郅支單于把自己的女人也派上用場,讓她們拉弓引箭與匈奴士兵一起對付漢軍。

這是史書裡記載的唯一一次匈奴女人參與戰鬥的經曆,但女人畢竟是女人,她們幾十個人怎麼能夠對付了強大的漢軍呢?很快,她們就成了漢軍的活靶子,被漢軍生生射死。随後,漢軍攻入城中,郅支單于帶着一百多人跑進内室。漢兵放火,争着進入内室,但郅支單于卻因受重傷而死,漢砍下了單于兵便将他的頭砍了下來,接着展開了一場屬于勝利者的屠殺,一共斬殺匈奴貴族1500多人,俘虜100多人,收降1000多人,凱旋而歸。

随後,陳湯上奏書說:“臣等聽說天下的大道理,應當是天下一統,以前有唐和虞,如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自稱是北藩,隻有郅支單于反叛對抗,沒有受到懲罰,大夏以西的地方,都以為強大的漢朝不能使郅支單于臣服。郅支單于殘酷毒害百姓,罪大惡極通達到上天。臣甘延壽、陳湯率領仁義的軍隊,替天誅伐,依賴陛下的神靈,陰陽調和,天氣晴朗明麗,沖鋒陷陣打敗敵人,斬了郅支單于的首級以及殺死了名王以下的人。應把所砍的頭懸挂在稿街蠻夷的官邸間,用以昭示萬裡之外的人,讓他們明白違犯強大的漢朝的,即使再遠也一定要誅殺。”

這便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出處,但誰會想到呢,在兩千年後的上世紀,人們在陳湯的戰鬥之後,杜撰了一些子虛烏有的故事。即公元前53年,羅馬執政官克拉蘇集七個軍團之兵力入侵安息(伊朗一帶),在卡爾來遭圍殲。克拉蘇長子普布利烏斯率第一軍團突圍,越安息東界,流徙西域,經多年輾轉,于公元前36年前後,相繼從大月氏匈奴歸降西漢王朝,被安置于今永昌縣者來寨。漢稱羅馬為骊靬,故設骊靬縣,賜羅馬降人耕牧為生,化幹戈為玉帛。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又說,據《漢書》記載,緻支城之戰是在公元前36年,而到了公元前35年,也就是陳湯将這些羅馬戰俘帶回西漢後不久,在西漢涼州府的行政區劃中,就新設定了一個骊靬縣。而骊靬縣這個怪僻的縣名,其實就是漢時中國對古羅馬的稱謂。《永昌縣縣志》載:“在今涼州府永昌縣南,本以骊靬降人置縣”,另有史籍載:骊靬縣設定在番禾縣南面的照面山下。經考證,文獻中所指的照面山,正是如今與者來寨緊緊相臨的祁連山,而古之番禾縣,則正是今天的永昌縣。

今天,我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說,骊靬人就是羅馬人、漢王朝為歸降的羅馬人設縣是根本不可能的,持此說者是曆史造假。

一是,《漢書》裡根本就沒有漢朝政府為羅馬戰俘設定骊靬縣記載。骊靬作為地名早在西元前60年以前就已出現,早于克拉蘇被擊敗的年代,不可能是為安置俘虜而取的希臘詞開頭音節在中亞語言中常被省略,亞曆山大裡亞在中亞語讀音“坎大哈”,不會是骊靬的音轉,非名字來源。骊靬也可稱犁靬,指古國塞琉西亞。塞琉西亞的希臘文作Σελε κεια,讀音若“塞犁靬”則很有可能與漢文一樣讀作“黎軒”或“犁靬”。

二是,陳湯攻殺郅支單離卡萊戰役已近20年,《漢書陳湯傳》:“凡斬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級,生虜百四十五人,降虜千馀人,賦予城郭諸國所發十五王。”意思是,陳湯将虜獲分給了協助漢軍作戰的十五個西域國家,他根本沒有俘虜将帶回漢朝,更别說漢朝政府為異域的俘虜們設定骊靬縣了。

三是,2007年科學家也通過對當地人的遺傳鑒定後,發現其Y染色體多為東亞本地固有類型,且大部分單倍型和羅馬人沒有關系,并指出報導當地人DNA有羅馬血統的新聞為假新聞,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劉國鵬就曾經撰文介紹國際知名漢學家白佐良觀點認為“羅馬軍團流落中國”之說是各路新聞媒體争相抛售的報導,而千篇一律的新聞報導也正說明其缺乏足夠的科學和文獻支援。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我們在去永昌的高速路上,一進入金昌的地界就收到了“西部花都、神秘骊靬歡迎你”的短信廣告,而在隸屬金昌市的永昌縣城,我們看到了座幾個外國人模樣的巨大雕塑,其後有一段文字,說的大約就是那段造假的曆史。中華文明海納百川,這樣的場景應該不奇怪,但用一段假曆史且将幾個“外國人”造像矗立在一座中國的縣城,這分明是一種因為獵奇而獲得的恥辱。

随後,我們趕往距縣城隻的十多公裡的骊靬古城,遠遠地就看到“羅馬風格”大白柱立在道路的兩邊,一尊雕塑被高高豎起,上面有兩個分不清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的兩個人在握手,旁邊是一個被稱為骊靬文化園的地方,正在修建着一座氣勢恢宏的金頂建築。走進了一看,才知道是在修在座還沒有完工的寺廟,熱火朝天的景象與巨大的金頂加在一起,有些吓人,一身冷汗之後,我們不禁發問:中國的寺廟什麼時候變成了這種模樣?又在何時變得如此屠華浪費得驚人?

再向前走,我們看到了一道很是氣派的圍牆,也是羅馬風格的,有一座高大的門,門前是一個看不出什麼風格的建築,據說建成後将是所謂的“骊靬文化博物館”。在懷疑自己學識淺薄的同時,我們問自己:骊靬文化到底是個什麼文化?在滿心的困惑中,硬是沒回答上來。

然而,讓我們困惑的還不至于此。進入“羅馬”的城門,我們發現被“羅馬”的城牆圍着的竟然是一個極其貧困和破敗的村莊——骊靬村。村裡剩下的隻有不多幾戶人和很多殘破的房子,據說,這個村裡的人就是羅馬人的後裔了,而“羅馬牆”将村子圍起來就是為了讓外地人前來參觀。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在一個被搭了茅草來仿古的土房子後面,我們找到了兩個被個鐵鍊與石柱圍起來的土墩,前方有一塊石碑上面寫了類似“骊靬遺址”的話語,還有一塊碑上寫着“愛護文物,人人有責”,但碑上卻沒有寫哪一級的文物,顯然是被刻意“引用”了文物二字。我們真的沒有懷疑地曆史上骊靬古城的存在,但這兩個土墩讓人很容易聯想到過去有錢人居住的堡子的殘垣斷壁。

走進搭了茅草的院子,我們看到頂頭的房子是一個商店,旁邊的房子挂着類似“骊靬民俗館”之類的牌子。聽到外面有人,商店裡走出一個五六十歲的女人,我們問民俗館有沒有人,女人說不鑰匙,但随後商店裡又出來了一個五六十歲的男人,聽到我們想要參觀,就告訴我們他有鑰匙,一個人收費5元,但當聽到我們說隻進去一人參觀,他便所乎乎地了句不夠麻煩錢,便躲進商店不願意出來了。

離開,我們在村子裡見到了一個牧羊的老人,他趕着10多隻羊,告訴我們自己祖輩都生活在這裡,但我們硬是沒有在他的身上看到“羅馬人”的形象與樣子。而在另一戶人家門前,我們看到了一個大胡子,為其拍了張照,希望找到些許羅馬人的基因,但我們卻被一位婦女告知,那個是個殘障人士,“糊塗着呢”。随後,婦女告訴我們,她家本來有幾畝地,但今年沒有種,原因是有限的水源被“上面的寺廟”用了,為此,他們得到每畝地1000多元的補貼。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我們問:“上面的寺廟不是文化園嗎?”婦女說:“是寺廟。”随後,我們出了羅馬的城門,向婦女說的“寺廟”進發,二者不遠,約摸一裡地的樣子,我們遠遠便聽到了“寺廟”中的音響傳來的誦經的聲音,但眼前卻是極其羅馬化的建築群。

步入建築群,羅馬人的群像出現,一個個高高在上,但前方卻插着“阿彌陀佛”的彩旗,讓人感覺不倫不類。一個巨大 “洋蔥頂”的很羅馬化的建築被完完全全地當成了大雄寶殿,裡面是高大無比的佛。

我們非常想不通,這麼宏偉的一座建築怎麼就變成了一座龐大無比的寺廟?寺廟的城牆上能跑小轎車,據說,和尚有200多個……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甘肅有個破敗的村子被高大的羅馬牆圍起來,用羅馬人的後裔造假曆史

此時,我們的内心已經完全地失望了,或者說對于這個所謂的“景點”,已經徹底絕望了。也許,這就是造假曆史的後果,一切都與羅馬甚至與骊靬無關,而一切也都隻能落實在“寺廟”上了——在這裡沒有關于羅馬甚至與骊靬隻言片語!

我們說,搞旅遊,為了吸引人,獵奇一下是可以的,但如永昌把事情做到這份兒,也許就得有人出來管一管了。高大的羅馬牆圍苦的是那些拿到“補貼”的老百姓,而在骊靬村,不被尊重的何止曆史?而造假曆史之人不過一群跳梁小醜而已。

另外,我們想要說的是,中國古史書上就把骊靬人稱作秦胡、虔人種羌、骊靬戎。王莽篡漢後,大改郡縣名,骊靬縣被改名為羯、羯胡、羯虜。晉代,羯被列為北方少數數民族之一。當年學者研究還發現,東漢至南北朝時代在政治和軍事上十分活躍的盧水胡就是骊靬人,因為西漢時管轄和北面是大片泉水注湧的沼澤地,叫盧水,骊靬人也就被稱作盧水胡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