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三院兒童結核門診開診,填補深圳沒有兒童結核門診的空白

南都訊 記者李榕1月6日,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童結核門診正式開診,這是深圳首家兒童結核門診。

市三院兒童結核門診開診,填補深圳沒有兒童結核門診的空白

該門診由肺病醫學部學科帶頭人盧水華教授領銜。作為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候任主委、中國防痨協會學校與兒童結核病分會主委,盧水華表示,“兒童結核門診将填補深圳在這一領域的空白,珠三角的患兒不用跑到北京上海去也能得到及時的救治。”

2020年全球新感染結核病患者990萬人,兒童占比11%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最新全球結核病疫情報告估算,2020年全球約有990萬人新感染結核,其中兒童占比11%。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我國2020年結核發病人數為84.2萬,其中9.24萬為15歲以下兒童。

盧水華介紹,全球現有兒童結核患者超過100萬,隻有46%被發現,僅2015年一年,全球有約24萬名兒童死于結核病,超過96%發生在未接受結核病治療的患兒中。兒童結核病症狀常常不典型,部分患者表現為急性發病,部分患兒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此外,由于兒童免疫力低下,更易發生如結核性腦膜炎、淋巴結結核、骨結核等疾病,原發免疫缺陷病患兒則常常合并有卡介苗播散疾病。

兒童結核發病往往不具備呼吸道疾病的典型症狀,易漏診錯診

與成人結核病相比,兒童結核病的發病症狀與治療手段都有很大不同。對成人而言,一般咳嗽咳痰兩周以上是結核病的明顯征兆,而兒童患者(特别是嬰幼兒患者),通常不具備慢性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典型症狀,且發病較急,以高熱及全身性疾病為主。

“有時發現孩子什麼病都不像,要考慮可能是結核病,”盧教授強調,兒童結核病患者的首診科室往往不是呼吸科,如感染科、風濕科、骨科、神經科、消化科、腎病科、免疫科等科室都會發現有結核病患兒就診,而這些科室的醫生對于兒童結核病缺乏診斷經驗和意識,可能會延誤最佳治療時期,往往确診時已經發展為重症。

同時,兒童與成人患者之間症狀的不同也意味着以往依靠痰液進行結核菌病原學檢測的方法作用不大,醫生需要進行胃液、大便檢查以發現結核菌;治療方面,目前市面上缺少合适的兒童抗結核藥,使用成人劑型的抗結核藥物會影響兒童結核病的治療效果。需要強調的是,兒童結核病應根據藥物敏感情況與病情發展斟酌治療方案。

填補深圳沒有兒童結核門診的空白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結核病學是國家級重點專科,2021年中國醫院科技量值排名第五,複旦版《中國醫院專科綜合排行榜》中位列第四。但此前深圳三醫院沒有開設專門的兒童結核門診,甚至在全國範圍内,兒童結核病領域的專家、團隊都非常少。

以往,盧水華在上海看診時,常有珠三角的患者家庭一個月去上海一次,連着去一年甚至更長時間,長途跋涉,給患兒家庭帶來不少負擔。

“有些孩子轉診來的時候已經發展成重症了,病死率明顯增高。”盧水華表示,此次開設的兒童結核門診填補了深圳在這一領域的空白,希望能讓珠三角乃至華南地區的患兒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科學的治療。

盧水華提醒,成人免疫系統較為完善,部分成人感染發病後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是已具有傳染性,低齡兒童可能被家庭成員無意識傳染,延誤診斷常常導緻病情加重,部分具有基因缺陷、對分枝杆菌有易感性的兒童更是高危人群,家長必須樹立起兒童防治結核病的意識。卡介苗可以明顯減少兒童結核病的發生率、重症率和死亡率,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及時接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