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次作業-準備

作業要求來自于:http://www.cnblogs.com/greyzeng/p/9581624.html

  在大學裡,到教室來上課有意思嗎?不好說,看課程可以用什麼形式來講授。教室隻是提供一個正規、舒适的環境來給予師生授予知識與接受知識的地方。

對于認為老師講課很無聊、很“水”[1],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即便知道老師的水準肯定比我們高很多,但是對于我來說他們一些教學方式可能不适合我。是以,在課堂上,我大多數會選擇自學,當然,我會及時停下來留意老師的進度和老師提及的關于自己不容易弄懂的内容。

  學習過程中,我更多的遇到過路人甲/路人乙、健身教練/健身學院的師生關系[2]。有些老師隻是講完自己的課程就好,幾乎很少理會學生的反應。還有一些老師則比較負責任,她會根據學生的進度來決定課程速度,并且會及時向學生提出回報。其實,還碰到過一種師生關系——“教我們造大船,卻叫我們造航空母艦(引用他人的評價)。”

結緣計算機

  •  你為什麼選擇計算機專業?你認為你的條件如何?和這些部落客比呢?

  當初選擇計算機專業時一方面是因為考慮到計算機行業比較熱門,而另外一方面是我想了解我們使用的軟體——不管是PC端的軟體還是移動端的軟體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高中時期我看到一位男同學在手機上敲着英文,那些英文不像我平時寫的英語作文,它沒有寫完一行就換行了,而且還夾雜着括号與分号。我問他這是什麼,他說這是代碼。在很久之後,我就慢慢地想了解軟體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了。

  現在我自身的程式設計能力還是很弱的,并且學校提供的資源也參差不齊,相對的學術氛圍不算濃厚。

  • 計算機是你喜歡的領域嗎?是你擅長的領域嗎?

  其實計算機并不是我擅長的領域,而我對計算機領域也僅僅是興趣,談不上喜歡或者不喜歡。但是,在每一次老師示範結果或我運作我的代碼時會有一種神奇又開心的感覺。

  由于我的代碼量較少,是以每次在寫代碼時需要花費的時間長、效率低。我的自學能力還算可以,但是效率依然較低。因為我總是會碰到晦澀的術語,我得需要一些時間來查閱其他資料或者尋求他人解答,直到得到一個清晰簡單的解釋為止。

  • 你熱愛這一專業嗎?你對計算機的熱愛是怎樣的?僅僅是口頭的嗎

  我不熱愛這個專業,我隻是對它擁有一定的興趣與好奇度。

在計算機系裡學習

  • 你對你的大學生活有什麼想要吐槽的地方嗎?你理想的大學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跟學校給你的有什麼差別?比較你在中國大學的經曆,你的老師和學校能做到和國外那樣嗎?如果不能,請分析一下為什麼。

  其實我最想吐槽的是作為理工科的計算機系在商學院中夾縫生存。當然,我并不是歧視,而是覺得學術氛圍不夠濃厚。而我理想的大學應該是偏西方化——課堂讨論以組為機關,實踐多于理論授課。然而,學校的大部分形式是與我12年學習方式相同——一排一排的坐滿了人,老師在講台上講授着理論知識。當然,理論知識是必不可少的,隻不過依然是老師的獨角戲。

  實踐次數也不少,可是感覺知識一些碎片化的知識,我知道這個怎麼操作了,但是真正實作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是以道阻且長呐。學校課程提供做大項目次數至多兩次,即期中或者期末,而且因為課程進度的原因,老師需要灌輸大量的理論知識,我們才能在期中乃至期末勉強做項目。

  在大學經曆中,JAVA課程給我印象深刻。老師并不是對着書本的架構從頭至尾給我們講授一遍,然後一部分内容一段小實踐。他是以一個項目(簡易俄羅斯方塊)為課程,一點一點地傳輸我們程式設計過程與基礎知識。他會将一個真正可行的項目與理論知識融合在一起。雖然這門課程接觸的隻是java的皮毛(雖然我吐槽過老師為什麼不講基礎知識,但是Java的知識實在是太豐富了,是無法用傳統的教授方式以一個學期的時間講授完的,仍然需要靠自己主動學習)。 老師以項目的形式講授,我能更清晰地了解一個軟體開發過程的全貌。即便它隻是一個很小很小的軟體。學校與老師能不能做到和國外那樣,其實也不是不能,隻要老師能稍微的放下中國式填鴨教育的方式,至少是能夠慢慢實作的吧。

  •  迄今為止,你寫了多少代碼,描述你做的最複雜的軟體項目/作業。

  迄今為止,我的代碼量極少——平時作業+期末大作業+少量的練習。最複雜的軟體大作業就是作業系統後期的作業和WEB大作業了(線上考試系統)。作業系統後期的作業函數的用法太深奧了,剛開始一些我可以通過查閱資料與閱讀其他人的代碼來了解,後期完全不清楚是什麼。即便了解它們的用法也不會使用.......而WEB大作業呢,老師花大量的時間将前面的基礎知識,後面資料庫部分講的極少,然而大作業主要部分是資料庫部分。我花了一些時間來弄懂。但是在簡答題評分與評分後簡答題分數儲存到資料庫和其他題目分數一起顯示到螢幕上無法實行。也許我的思路不對,又或許我當時了解的知識無法支撐該功能的實作。

  • 學習有幾種方式,速成的教育訓練班,傳統的大學教育(以課堂授課為主), MOOC, 翻轉課堂, 你覺得最适合你的是什麼方式,為什麼?

  我算是自學愛好者,是以更傾向于MOOC。當然也需要老師在旁輔助,因為有太多的晦澀的術語使我無法了解容易放棄。是以,翻轉課堂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這需要很大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 學線性代數和機率論的時候,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疑問“我們為什麼要學這麼多數學,這和我們的計算機有關系嗎”,你現在是否還有這樣的疑問?對這個問題,你有自己的解答了嗎?那麼其他學科呢?

  隻是有懷疑過為什麼要學機率論,現在依然有這個疑問——機率論一直學不好。但是,能夠了解為什麼要學那麼多數學——除了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之外其實計算機與數學息息相關的。比如離散數學的圖與樹。英語更是必備學科,閱讀文檔、閱讀代碼、閱讀國外資料時都是以英語為基礎。

未來規劃

  •    對于你未來在IT行業的發展,你有什麼樣的夢想或者未來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

  未來在IT行業發展,如果能力允許的話,我更傾向于管理類的工作。我不會選擇長期處于高腦力勞動中,我可是女孩子呀,我要保護我的頭發!

  •  你準備怎樣來規劃你技術道路,職業道路和社會道路?

  對于規劃未來的道路,其實我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最主要的一點是一定一定要調動積極性保持緊張感、不要三分熱度。除了課堂汲取知識之外,需要慎重選擇一門程式設計語言作為主攻方向。當然,僅僅學會一種的技術是不行的,需要對其他方面有一定了解。科技時代,日新月異。要時刻了解IT行業資訊。

  •  你對于實作自己的夢想已經做了或者計劃做什麼樣的準備?

  已經着手考證書。

  •  你們馬上就要面臨實習了,你打算在企業内實習還是在實驗室實習?

  當然是選擇在企業内實習,我并不是于技術型的人。

  • 實習經驗究竟有多重要?是否需要馬上開始積累實習經驗?

  即将面臨實習了,是以要将落下來的知識補上去,基礎知識是很重要的。沒有能力就會被淘汰,優勝劣汰。實習也經驗的積累同樣重要,因為老師大部分講授的是理論知識和零碎的實踐,面對真正的大項目,我是不可能完成的,甚至如何起步也無從下手。是以,需要通過實習,跟着前輩學習,了解具體的軟體開發,積累實習經驗。就如部落格[D]所提及的自學與基礎,與我的觀點不謀而合。鞏固知識是前提,否則實習也成為空談。

更多

  • 你對這門課的期待是什麼?你打算平均每周拿出多少個小時用在這門課上?

  我對這門課的期待是老師盡量以兩到三個真實有效的項目進行授課,其中要具體滲透基礎的知識。而如果我時間允許的話,我會用一兩個晚上的時間用在這門課上。當然可能會更多,因為我要着手準備考證書!

  • 這門課的團隊項目中間要換人,請和團隊成員達成共識,如果要換的人是自己,要有心理準備。

  可以的吧。但是如果要換的人是我,那麼請尊重/善待我之前的勞動成果。

  以上是我進入計算機系的一些感想,謝謝!

[1]http://www.scalerstalk.com/816-attention

[2]http://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5/16/2048044.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