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9年宋子安去世,宋慶齡追憶幼弟:他最了解我

宋嘉樹稱得上近代史最著名的虎爸,他一生養育了6個子女:宋霭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良和宋子安。

他成就了宋氏三姐妹的傳奇,也培育了幾個出色的兒子。

宋子安在宋家排行老六,出生于1906年。作為最小的兒子,他不僅受父母寵愛,也被哥哥姐姐們疼愛着。

其中,二姐宋慶齡最喜歡這個小自己13歲的弟弟。小時候的宋子安調皮搗蛋,小男孩胡鬧起來多少是有些考驗人耐心的。但無論宋子安闖了什麼禍,宋慶齡都不曾嚴厲地訓斥過他,還會安慰他:“ 沒事沒事,有二姐在”

小孩都會察言觀色,知道誰對自己心軟,誰對自己嚴格。宋子安也是以喜歡跟在宋慶齡身邊,做她的小尾巴。

童年的時光無憂無慮,直到宋子安7歲這一年,孫中山上司的“二次革命”失敗,為了躲避袁世凱對他的迫害,孫中山逃到了日本,支援孫中山的宋家人也逃去了日本。

年紀幼小的宋子安自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家人慌張的神色被宋子安看在眼中,他隐約能感覺到這是不好的事情。

1969年宋子安去世,宋慶齡追憶幼弟:他最了解我

宋子安一生都對政治不感興趣,也或許是從小就經曆過受政治拖累的緣故。

1915年,宋子安的二姐宋慶齡嫁給了大她27歲的孫中山。兩人的婚事遭到了宋家的強烈反對,本應是一件喜事,最終因為親人的不了解成了宋慶齡終生的遺憾。

那時候,唯有9歲的宋子安是支援二姐的。他年紀太小,不懂什麼合不合适,隻知道二姐開心,他就開心。

宋慶齡出嫁後,郁郁寡歡的父親宋嘉樹身體健康狀況一日不如一日。1918年,宋嘉樹在上海去世,年僅54歲。

宋嘉樹的去世讓宋子安提早體會到了人生的無常。不經曆親人的離世,誰都以為來日方長。

12歲的宋子安送走了父親,也上了沉重的人生一課,他從此更加重視親情。

宋子安是一個不缺愛的孩子,他有愛他的哥哥姐姐們,有愛他的父親母親。他在感受到家人的溫暖後,也随時想要回報。

他一直都是宋家的黏合劑,希望把政見不同,性格不一的兄弟姐妹們能團結在一起。

1969年宋子安去世,宋慶齡追憶幼弟:他最了解我

1926年,20歲的宋子安考入了哈佛大學,研究經濟學。他的大哥宋子文曾經從這裡畢業,崇拜哥哥的宋子安也以哈佛大學為自己理想。

宋慶齡知道弟弟的喜訊後,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談道

:“宋子安,我們的小弟弟,将于今秋進哈佛大學。他将于八月赴美。起先我計劃與他同去,但後來我決定最好還是等一等,因為今年在國内有許多事要做。”

兩人聚少離多,但宋慶齡始終都關心着她最疼愛的小弟,這或許便是兄弟姐妹讓人感覺溫暖的地方。無論落魄還是榮耀,都有人在默默地分擔你的憂愁,分享你的喜悅。

友情容易褪色,愛情容易變質,唯有血濃于水的親情終其一生不會淡薄。

宋家幾個子女都從政,但因為政見分歧,宋慶齡成了被孤立的人。

1926年尚在國共合作蜜月期,宋家兄弟姐妹還能站在一條戰線。1927年,蔣介石決定清共,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産黨人。

蔣介石的做法引起了宋慶齡的強烈反對,認為他背叛了孫中山的遺願。

宋霭齡,孔祥熙,宋美齡,宋子文站在了蔣介石的一方,孤立無援的宋慶齡是以被迫去了外國。

當宋子安知道二姐的處境後,他特意趕到了宋慶齡所在的德國,陪伴他的二姐。

1969年宋子安去世,宋慶齡追憶幼弟:他最了解我

宋子安的出現對于宋慶齡來說無疑是灰暗歲月中的一抹亮色,兩人一起去了周邊國家旅行,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當時與宋慶齡同在柏林的章克寫道

:“在宋子安與她在一起的五天裡,我在旁觀察到宋慶齡對宋子安的感情是比較深厚的。她是多麼渴望她能和她的母親和弟弟經常在一起,叙天倫之樂啊! 但因種種原因,這個願望很少得到實作,他們之間,分離的日子多于相聚的時光。”

細心的宋子安在和宋慶齡遊玩的過程中,留意到了宋慶齡經濟比較拮據。回中國前,宋子安特地把自己身上的存款都交給了宋慶齡的朋友,托他轉交給宋慶齡。

宋子安太了解姐姐,知道如果他直接把錢給宋慶齡,宋慶齡會拒絕。他在離開之前還囑咐宋慶齡的朋友章克照顧好他的二姐,如果宋慶齡生活出現困難,一定要通知他。

宋子安回國後,立刻對他的哥哥姐姐們生動地描述了二姐宋慶齡在外國的難處。

對宋子安而言,他是沒有政治立場的,他所想所考慮的便是不讓宋家分裂。他既要把二姐宋慶齡的困境傳遞給他的大姐,三姐,也要把她們的難處傳達給宋慶齡。

宋子安不問政治的态度讓他成了雙方的溝通管道,擔當了最佳傳話筒,讓宋家始終沒有成為散沙。

1969年宋子安去世,宋慶齡追憶幼弟:他最了解我

1931年,宋家的一家之主倪太夫人倪珪貞病逝。遠在德國的宋慶齡趕了回來,為了辦母親的喪事,宋家兄弟姐妹六個終于聚在了一起。

親人的離世總是能讓活着的人感慨良多,那些曾經發生在彼此之間的沖突和争執也是以軟化。宋家兄妹知道,政治無情,但親情是可貴的。

宋慶齡和小弟宋子安在父親墓前拍了一張合影,照片背面寫上了“樹長萬代,葉落歸根”八個字。宋慶齡和宋子安已經商量好兩人以後也是要陪着父母一起長眠于此的,這是他們的約定。

宋慶齡很珍視這張照片,她在日後想念弟弟的時候,隻能睹物思人。

宋子安畢業後,并沒有和他的哥哥姐姐們一樣踏入政壇。他從事着和他專業相關的工作,沒有脫離金融,經濟的範圍。

但身處宋家這個特殊的家庭,宋子安也很難獨善其身。

1969年宋子安去世,宋慶齡追憶幼弟:他最了解我

他的哥哥宋子文和蔣介石經常因為意見不同而吵鬧不休,關系頗為僵硬。1943年,兩人又因為史迪威的問題發生激烈争吵,蔣介石不願再見宋子文。宋子文不着急,宋子安卻很着急。

在宋子安看來,無論蔣介石還是宋子文都是他的親人,他不忍看着他們傷和氣。他為此去找了蔣介石,告訴他一定要見宋子文,隻有見面才能解決問題。

事後,蔣介石在日記裡評價宋子安“彼誠幼稚而天真之人也”。對于政客蔣介石來說,宋子安這樣的做法确實太過幼稚,但這何嘗不是一種可貴的單純。人心在社會的大染缸裡容易變複雜,宋家老幺宋子安卻始終天真爛漫。

1949年,宋子安追随宋子文,定居在了美國。宋子安從1954年到1966年,前後11次帶着妻兒去台灣探望三姐宋美齡和姐夫蔣介石。

同時,宋子安堅持勸說宋子文去台灣探親。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曾經對蔣介石心灰意冷的宋子文也帶着妻兒回過台灣,他和蔣介石一笑泯恩仇。

沒有了工作立場的對峙,蔣介石和宋子文的再見面是純粹的,是溫馨的。他們的關系不再是上級和下級,而是妹夫和大舅子。

宋子安對此很欣慰,唯一讓他感到遺憾的是二姐宋慶齡。他牽挂着她,卻又不知道兩人何時能再見面。

1969年宋子安去世,宋慶齡追憶幼弟:他最了解我

宋慶齡也始終挂念着自己的小弟,每目前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經理鄭鐵如回大陸拜訪宋慶齡時,宋慶齡總要詢問鄭鐵如,宋子安在國外的情況。鄭鐵如曾說過

:“我每次見到孫夫人,孫夫人總要探問宋子安先生的近況,如果我說得籠統,孫夫人就會叫我回港後再設法了解得詳細些,然後告訴她。”

當知道宋子安一切都好,她才能放下心來。對宋慶齡來說,無論宋子安年紀多大,始終是她的弟弟,是需要她關心的親人。

因為當時中美尚未建交,宋慶齡不便去美國,她隻能希望弟弟有一天回大陸看自己,然而天不遂人願。

1969 年2 月25 日,宋子安赴香港參加廣州銀行開幕時突發腦溢血去世,年僅62歲。

當宋慶齡得知這個噩耗後,她隻覺天暈地旋。她不敢相信這是事實,宋子安一直身體健康狀況都不錯,怎麼說沒就沒了呢。

1969年宋子安去世,宋慶齡追憶幼弟:他最了解我

宋子安去世後不久,宋慶齡收到了來自宋子安律師的航空郵件,裡面寫着請她接收由宋子安代管的屬于她的遺産。

關于郵件裡提到的遺産,是指當初宋家分财産時,宋慶齡分到的錢。宋慶齡因為和家人政見不合,沒有要這60多萬美元。

宋子安幫二姐宋慶齡保管着這筆錢,因為姐姐的固執,宋子安一直在等着合适的機會把這錢給姐姐,然而他沒有等到這一天。宋子安病逝前,仍然不忘對這錢作出安排,讓這錢物歸原主。

沉浸在悲痛中的宋慶齡此時已經是70多的老人了,她在宋子安去世後,回憶了一遍又一遍弟弟的音容笑貌。她對秘書感歎道宋子安是弟輩中最了解她的。

幾年後,宋慶齡仍然不能釋懷這件事情,她在給廖夢醒的信中寫道

:“我親愛的小弟,他身體很健康,卻在香港暴死,死因至今還沒有弄清楚。”

宋子安的去世成了宋慶齡心中難以撫平的傷痛,未能出席弟弟在美國的葬禮,這讓宋慶齡很是遺憾。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從前那些姐弟相聚的好時光已經定格成了老照片,隻能懷念。

宋慶齡在送走父母,送走孫中山後,弟弟的突然離世再次讓她感受到了人生的無奈。

人與人之間的所有緣分都是以相聚開始,以别離為結局。

宋慶齡沒有接受這60多萬美元,她向宋子安的律師發了電報,在電報裡談到

:“請向宋子安夫人轉達我喪親的巨大的震驚和深切的哀痛。我願放棄給我的任何遺産,将它們留給子安的子女。”

把錢留給弟弟的後代,或許這是她能為弟弟做的最後的事。宋慶齡的經濟并不寬裕,但對她而言,錢财隻是身外之物,又怎比得上她最親愛的小弟。

宋子安去世後,宋慶齡時常會想到他。人到晚年,會越來越喜歡回憶過去,那些平生的遺憾,那些曾經的傷痛,那些消失的美好,都會被翻來覆去地溫習着。

她看着那些照片,就像弟弟還在身邊。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病逝。她在去世前低聲呼喚着“美齡”、“子安”……,

親情是宋慶齡一生難以割舍的牽挂。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