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9年宋子安去世,宋庆龄追忆幼弟:他最了解我

宋嘉树称得上近代史最著名的虎爸,他一生养育了6个子女: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和宋子安。

他成就了宋氏三姐妹的传奇,也培育了几个出色的儿子。

宋子安在宋家排行老六,出生于1906年。作为最小的儿子,他不仅受父母宠爱,也被哥哥姐姐们疼爱着。

其中,二姐宋庆龄最喜欢这个小自己13岁的弟弟。小时候的宋子安调皮捣蛋,小男孩胡闹起来多少是有些考验人耐心的。但无论宋子安闯了什么祸,宋庆龄都不曾严厉地训斥过他,还会安慰他:“ 没事没事,有二姐在”

小孩都会察言观色,知道谁对自己心软,谁对自己严格。宋子安也因此喜欢跟在宋庆龄身边,做她的小尾巴。

童年的时光无忧无虑,直到宋子安7岁这一年,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为了躲避袁世凯对他的迫害,孙中山逃到了日本,支持孙中山的宋家人也逃去了日本。

年纪幼小的宋子安自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家人慌张的神色被宋子安看在眼中,他隐约能感觉到这是不好的事情。

1969年宋子安去世,宋庆龄追忆幼弟:他最了解我

宋子安一生都对政治不感兴趣,也或许是从小就经历过受政治拖累的缘故。

1915年,宋子安的二姐宋庆龄嫁给了大她27岁的孙中山。两人的婚事遭到了宋家的强烈反对,本应是一件喜事,最终因为亲人的不理解成了宋庆龄终生的遗憾。

那时候,唯有9岁的宋子安是支持二姐的。他年纪太小,不懂什么合不合适,只知道二姐开心,他就开心。

宋庆龄出嫁后,郁郁寡欢的父亲宋嘉树身体健康状况一日不如一日。1918年,宋嘉树在上海去世,年仅54岁。

宋嘉树的去世让宋子安提早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不经历亲人的离世,谁都以为来日方长。

12岁的宋子安送走了父亲,也上了沉重的人生一课,他从此更加重视亲情。

宋子安是一个不缺爱的孩子,他有爱他的哥哥姐姐们,有爱他的父亲母亲。他在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后,也随时想要回报。

他一直都是宋家的黏合剂,希望把政见不同,性格不一的兄弟姐妹们能团结在一起。

1969年宋子安去世,宋庆龄追忆幼弟:他最了解我

1926年,20岁的宋子安考入了哈佛大学,研究经济学。他的大哥宋子文曾经从这里毕业,崇拜哥哥的宋子安也以哈佛大学为自己理想。

宋庆龄知道弟弟的喜讯后,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谈道

:“宋子安,我们的小弟弟,将于今秋进哈佛大学。他将于八月赴美。起先我计划与他同去,但后来我决定最好还是等一等,因为今年在国内有许多事要做。”

两人聚少离多,但宋庆龄始终都关心着她最疼爱的小弟,这或许便是兄弟姐妹让人感觉温暖的地方。无论落魄还是荣耀,都有人在默默地分担你的忧愁,分享你的喜悦。

友情容易褪色,爱情容易变质,唯有血浓于水的亲情终其一生不会淡薄。

宋家几个子女都从政,但因为政见分歧,宋庆龄成了被孤立的人。

1926年尚在国共合作蜜月期,宋家兄弟姐妹还能站在一条战线。1927年,蒋介石决定清共,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蒋介石的做法引起了宋庆龄的强烈反对,认为他背叛了孙中山的遗愿。

宋霭龄,孔祥熙,宋美龄,宋子文站在了蒋介石的一方,孤立无援的宋庆龄因此被迫去了外国。

当宋子安知道二姐的处境后,他特意赶到了宋庆龄所在的德国,陪伴他的二姐。

1969年宋子安去世,宋庆龄追忆幼弟:他最了解我

宋子安的出现对于宋庆龄来说无疑是灰暗岁月中的一抹亮色,两人一起去了周边国家旅行,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当时与宋庆龄同在柏林的章克写道

:“在宋子安与她在一起的五天里,我在旁观察到宋庆龄对宋子安的感情是比较深厚的。她是多么渴望她能和她的母亲和弟弟经常在一起,叙天伦之乐啊! 但因种种原因,这个愿望很少得到实现,他们之间,分离的日子多于相聚的时光。”

细心的宋子安在和宋庆龄游玩的过程中,留意到了宋庆龄经济比较拮据。回中国前,宋子安特地把自己身上的存款都交给了宋庆龄的朋友,托他转交给宋庆龄。

宋子安太了解姐姐,知道如果他直接把钱给宋庆龄,宋庆龄会拒绝。他在离开之前还嘱咐宋庆龄的朋友章克照顾好他的二姐,如果宋庆龄生活出现困难,一定要通知他。

宋子安回国后,立刻对他的哥哥姐姐们生动地描述了二姐宋庆龄在外国的难处。

对宋子安而言,他是没有政治立场的,他所想所考虑的便是不让宋家分裂。他既要把二姐宋庆龄的困境传递给他的大姐,三姐,也要把她们的难处传达给宋庆龄。

宋子安不问政治的态度让他成了双方的沟通渠道,担当了最佳传话筒,让宋家始终没有成为散沙。

1969年宋子安去世,宋庆龄追忆幼弟:他最了解我

1931年,宋家的一家之主倪太夫人倪珪贞病逝。远在德国的宋庆龄赶了回来,为了办母亲的丧事,宋家兄弟姐妹六个终于聚在了一起。

亲人的离世总是能让活着的人感慨良多,那些曾经发生在彼此之间的冲突和争执也因此软化。宋家兄妹知道,政治无情,但亲情是可贵的。

宋庆龄和小弟宋子安在父亲墓前拍了一张合影,照片背面写上了“树长万代,叶落归根”八个字。宋庆龄和宋子安已经商量好两人以后也是要陪着父母一起长眠于此的,这是他们的约定。

宋庆龄很珍视这张照片,她在日后想念弟弟的时候,只能睹物思人。

宋子安毕业后,并没有和他的哥哥姐姐们一样踏入政坛。他从事着和他专业相关的工作,没有脱离金融,经济的范围。

但身处宋家这个特殊的家庭,宋子安也很难独善其身。

1969年宋子安去世,宋庆龄追忆幼弟:他最了解我

他的哥哥宋子文和蒋介石经常因为意见不同而吵闹不休,关系颇为僵硬。1943年,两人又因为史迪威的问题发生激烈争吵,蒋介石不愿再见宋子文。宋子文不着急,宋子安却很着急。

在宋子安看来,无论蒋介石还是宋子文都是他的亲人,他不忍看着他们伤和气。他为此去找了蒋介石,告诉他一定要见宋子文,只有见面才能解决问题。

事后,蒋介石在日记里评价宋子安“彼诚幼稚而天真之人也”。对于政客蒋介石来说,宋子安这样的做法确实太过幼稚,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可贵的单纯。人心在社会的大染缸里容易变复杂,宋家老幺宋子安却始终天真烂漫。

1949年,宋子安追随宋子文,定居在了美国。宋子安从1954年到1966年,前后11次带着妻儿去台湾探望三姐宋美龄和姐夫蒋介石。

同时,宋子安坚持劝说宋子文去台湾探亲。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曾经对蒋介石心灰意冷的宋子文也带着妻儿回过台湾,他和蒋介石一笑泯恩仇。

没有了工作立场的对峙,蒋介石和宋子文的再见面是纯粹的,是温馨的。他们的关系不再是上级和下级,而是妹夫和大舅子。

宋子安对此很欣慰,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二姐宋庆龄。他牵挂着她,却又不知道两人何时能再见面。

1969年宋子安去世,宋庆龄追忆幼弟:他最了解我

宋庆龄也始终挂念着自己的小弟,每当前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经理郑铁如回大陆拜访宋庆龄时,宋庆龄总要询问郑铁如,宋子安在国外的情况。郑铁如曾说过

:“我每次见到孙夫人,孙夫人总要探问宋子安先生的近况,如果我说得笼统,孙夫人就会叫我回港后再设法了解得详细些,然后告诉她。”

当知道宋子安一切都好,她才能放下心来。对宋庆龄来说,无论宋子安年纪多大,始终是她的弟弟,是需要她关心的亲人。

因为当时中美尚未建交,宋庆龄不便去美国,她只能希望弟弟有一天回大陆看自己,然而天不遂人愿。

1969 年2 月25 日,宋子安赴香港参加广州银行开幕时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62岁。

当宋庆龄得知这个噩耗后,她只觉天晕地旋。她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宋子安一直身体健康状况都不错,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1969年宋子安去世,宋庆龄追忆幼弟:他最了解我

宋子安去世后不久,宋庆龄收到了来自宋子安律师的航空邮件,里面写着请她接收由宋子安代管的属于她的遗产。

关于邮件里提到的遗产,是指当初宋家分财产时,宋庆龄分到的钱。宋庆龄因为和家人政见不合,没有要这60多万美元。

宋子安帮二姐宋庆龄保管着这笔钱,因为姐姐的固执,宋子安一直在等着合适的机会把这钱给姐姐,然而他没有等到这一天。宋子安病逝前,仍然不忘对这钱作出安排,让这钱物归原主。

沉浸在悲痛中的宋庆龄此时已经是70多的老人了,她在宋子安去世后,回忆了一遍又一遍弟弟的音容笑貌。她对秘书感叹道宋子安是弟辈中最了解她的。

几年后,宋庆龄仍然不能释怀这件事情,她在给廖梦醒的信中写道

:“我亲爱的小弟,他身体很健康,却在香港暴死,死因至今还没有弄清楚。”

宋子安的去世成了宋庆龄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未能出席弟弟在美国的葬礼,这让宋庆龄很是遗憾。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从前那些姐弟相聚的好时光已经定格成了老照片,只能怀念。

宋庆龄在送走父母,送走孙中山后,弟弟的突然离世再次让她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奈。

人与人之间的所有缘分都是以相聚开始,以别离为结局。

宋庆龄没有接受这60多万美元,她向宋子安的律师发了电报,在电报里谈到

:“请向宋子安夫人转达我丧亲的巨大的震惊和深切的哀痛。我愿放弃给我的任何遗产,将它们留给子安的子女。”

把钱留给弟弟的后代,或许这是她能为弟弟做的最后的事。宋庆龄的经济并不宽裕,但对她而言,钱财只是身外之物,又怎比得上她最亲爱的小弟。

宋子安去世后,宋庆龄时常会想到他。人到晚年,会越来越喜欢回忆过去,那些平生的遗憾,那些曾经的伤痛,那些消失的美好,都会被翻来覆去地温习着。

她看着那些照片,就像弟弟还在身边。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病逝。她在去世前低声呼唤着“美龄”、“子安”……,

亲情是宋庆龄一生难以割舍的牵挂。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