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成公主:大家隻知她入藏和親,功勞巨大,卻不知她最後的結局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文成公主的遠去的身影消散在了茫茫大漠之中,她對漢藏文化交流的貢獻卻永載史冊,書寫了民族間友好往來的篇章。

同時也彰顯了唐文化的相容并蓄。

可是,人們隻知道她入藏和親,貢獻巨大,卻不知道她最後的結局。文成公主嫁過去後的生活如何呢?

她在藏的生活幸福嗎?

文成公主:大家隻知她入藏和親,功勞巨大,卻不知她最後的結局

一、真假公主

文成公主,史書記載為唐朝宗室女,并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親生公主。

可是面對日漸崛起的吐蕃,和三番五次求婚的吐蕃使者,唐太宗李世民猶豫了。

原來在唐貞觀八年贊普松贊幹布就曾遣使大唐,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

,但是面對如此唐突的請求立刻就遭到唐太宗嚴詞的拒絕。

因為自古以來,派公主和少數民族和親是國力衰敗和統治者無能的表現。

文成公主:大家隻知她入藏和親,功勞巨大,卻不知她最後的結局

而此時的唐朝正值盛世,國力強盛,萬國來朝。李世民怎麼能輕易将公主下嫁到邊疆少數民族的部落中?

況且此時的吐蕃早已被大唐打敗,根本沒有任何理由要将公主外嫁遠方。

于是松贊幹布第一次和親的請求就這樣以失敗而告終。

可是松贊幹布非常仰慕大唐文化,非常希望能有漢族皇室的公主來作他的妻子。

于是,貞觀十二年松贊幹布就找到了一個借口,揚言要從西藏出兵唐朝的松州,如果唐太宗還是不答應和親,便要從松州率兵大舉入侵,借此逼迫李世民就範。

文成公主:大家隻知她入藏和親,功勞巨大,卻不知她最後的結局

可惜他的實力還是欠缺,僅僅是唐朝先鋒軍就把他們的軍隊打了個落花流水。松贊幹布眼看局勢不妙,就趕緊遣使謝罪,再并求得李世民的原諒。畢竟自己的目的是為了迎娶公主,而不是與唐朝為敵。

是以再次請婚後,就立馬派使者帶着黃金千兩和無數珍寶來正式下聘禮。

由于此時李世民的公主們沒有适婚的年紀,藏族使者又是如此執着,是以唐太宗就将一名流淌着皇家血脈的妙齡女子許配給了松贊幹布。

松贊幹布對公主的真實身份自然是知道的。不過,這并不影響松贊幹布日後對她的寵愛。

文成公主:大家隻知她入藏和親,功勞巨大,卻不知她最後的結局

二、公主的貢獻

“自從貴主和親後,一半胡風似漢家。”

這句詩贊美了文成公主入藏後,對漢藏文化做出了傑出貢獻。密切了唐蕃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兩百年間,凡新贊普即位,必請唐天子“冊命”。

入藏之後,文成公主把唐朝博大精深的漢文化和先進的生産技術傳入了西藏,并且一生都在緻力于發展吐蕃的經濟和文化。公主的努力在文化方面的貢獻尤為突出,由于是遊牧民族又常年戰亂,是以在當時藏族沒有文字。

人們依然用原始的方法記錄,非常不便。

文成公主:大家隻知她入藏和親,功勞巨大,卻不知她最後的結局

是以,文成公主就主張進行了文字的編寫,奠定了藏文的基礎。

松贊幹布非常贊賞文成公主的知書達禮,雖然民族不同,但是他對文成公主非常用心。

由于此時松贊幹布的正妻是一位尼泊爾公主,按照中原的規矩,文成公主再嫁過去就該做妾,可是松贊幹布沒有這樣做。

他待文成公主還是以正妻的禮數,甚至文成公主的地位還要高于那位尼泊爾公主。

不僅如此,松贊幹布事事依着文成公主的喜好來。吐蕃人有一種叫做赭面的習俗,可是文成公主看後并不喜歡。

文成公主:大家隻知她入藏和親,功勞巨大,卻不知她最後的結局

于是松贊幹布此後就不允許吐蕃人在文成公主面前進行赭面。

出于對中原文化的喜愛,和希望緩解妻子思鄉之前為出發點,松贊幹布平常還常穿絲綢衣服,讓文成公主給自己講解漢國文獻。

三、晚年歲月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文成公主二十六歲這年,松贊幹布突然暴斃身亡。

留下了她和無人繼承的政權 。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時隻有十七歲,這短短八年,他們并沒有留下子嗣。而松贊幹布的兒子也是早逝,隻留下了一個年幼的孫子。

文成公主:大家隻知她入藏和親,功勞巨大,卻不知她最後的結局

最後吐蕃王的位置留給了他的孫子芒松芒贊。

而掌管吐蕃的大權,自然而然落入了扶持芒松芒贊的宰相祿東贊手裡。

如果文成公主有孩子的話,她也可以協助管理西藏的事物。現在宰相當權,文成公主失去了松贊幹布這個依靠,況且這些都是西藏内部的事情。

她雖然貴為唐朝的公主,卻也不合适插手。而宰相也礙于她高貴的身份沒有對她怎麼樣,可是她從此也漸漸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直到五十六歲死于天花。

文成公主:大家隻知她入藏和親,功勞巨大,卻不知她最後的結局

在這三十年間,宰相祿東贊一改松贊幹布在世時的與唐朝交好的政策,開始向外擴張,還是選擇從上次與唐朝交火的吐谷渾進軍,這一年

文成公主三十九歲。一年後吐魯番的軍隊終于徹底滅掉了吐谷渾這個小國,憑借一己之力把吐蕃的版圖擴大了半壁。

可是此時吐谷渾已是唐朝的藩屬國,吐蕃對吐谷渾的占領,一定不是一個友好的信号。

加上吐蕃勢力日漸強大,一改往日的萎靡,可以威脅唐朝的安全了。

文成公主:大家隻知她入藏和親,功勞巨大,卻不知她最後的結局

是以,唐朝統治者決定在文成公主46歲的時候,派唐朝的名将薛仁貴進入青藏高原,給吐蕃一點顔色看看,讓他安分守己。

而吐蕃這邊也沒有閑着,為了對付唐朝的大将薛仁貴,集結了四十萬大軍,想要與唐朝一決死戰。起初薛仁貴一路順暢無阻,想要直搗拉薩。

但是後面唐軍内部分崩離析,在他們忙着内亂的時候,吐蕃的軍隊悄悄切斷了唐軍隊的糧草。最終薛仁貴被圍困被迫隻得和吐蕃大軍議和。文成公主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這時她的态度雖然不重要,但是她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和平,即使在藏多年,可是還是改變不了這樣的局面。

文成公主:大家隻知她入藏和親,功勞巨大,卻不知她最後的結局

四、總結

文成公主是偉大的女性,她識大局,得大體。

能夠為了家國大義而犧牲小我的一己私利。她自從十七歲離開大唐就一生沒有回去過,

松贊幹布的早逝更是讓她的處境雪上加霜。

三十多年一個人在人生地不熟的高原上,無依無靠,還要适應西藏惡劣的環境,談何容易?可是到文成公主五十六歲病故時,她都牢記自己的使命,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想家的話。

她向我們展示的這般堅毅與頑強,說明她就是當之無愧的公主。

文成公主:大家隻知她入藏和親,功勞巨大,卻不知她最後的結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