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蔥歲月(五)我所幹過的農活:種蕃薯

作者:鶴野仙尊

在田少土多的丘陵地區,蕃薯作為地位僅次于水稻的農作物十分重要,隻是地位次于水稻,但畝産量卻是稻子的幾倍。我們那兒的蕃薯以淡黃皮白心為主,少有紅皮白心、紅皮黃心的,那些個都産量小,僅作補充而已。

一、剪插。蕃薯屬于扡插類植物,隻要把帶有葉芽的根插入地土裡就能生枝發葉結薯。在初夏時分,下雨的時候,我們把種蕃薯(用作種苗)的藤割回來,沿藤把發了枝尖的莖剪下來,大概十公分左右,按手握量再綁成捆。下雨了,待之前已整好的土地濕透了,我們披上簑衣、戴上鬥笠、背上滿籃的蕃薯苗出發了,用秧鋤(專用于栽秧苗的小鐵鋤)挖開一個孔,把蕃薯苗埋好,第一道工序完成了。

二、土間管理。蕃薯苗一入土生根,長得很快,其生長期有三件事要做,一是松土鋤草,松土是為了使其迅速汲取水份與營養,鋤草是減少其生長期的營養競争者,雜草的生存掠奪能力太強了;二是施肥,以前沒有化肥,也很少用化肥,我們都用土肥,須在晴日,把土肥分埋在蕃薯蔸的邊上,待下雨慢慢浸入;三是翻藤,翻藤就是把雜亂的藤理順了、整直了。蕃薯藤越長越長,而且是爬行生長,每個枝芽處均可以落地生根生長出小蕃薯,如果任其橫行,則主蔸的産量受很大的影響。翻藤至少要兩次,除了增加主産量外,還有就是收蕃薯時割藤很順手。

三、收獲。挖蕃薯是初冬時節,基本扮完晚稻就開始收獲蕃薯了。蕃薯藤此時又長又重,得先把藤割了,成把成捆挑回來,曬在收了晚稻的田埂上、晾在家門口的門梁邊,這可是富含澱粉的植物,晾幹後主要作豬、牛、羊的過冬主要食物。蕃薯藤割後,用挖鋤(比較扁的鐵鋤)在根蔸5cm處挖下,把一整蔸蕃薯扯出,有時一蔸有三四個蕃薯,有時是一個大的捎帶幾個小的。鄉下土一般是有梯度的,挖蕃薯時切記從高處挖起,一是可以盡可能把土質均勻化,二是為下一步種植作物提供均地資源。蕃薯挖出後要入窖貯藏,窖是我們在小土山坡

青蔥歲月(五)我所幹過的農活:種蕃薯

土窖雛形

下臨路開的小洞,冬暖夏涼濕氣重。蕃薯收獲後把蔸根清理後放入窖中,一直可收藏至第二年春夏之交。

四、深加工。蕃薯富含澱粉,第一加工産品是做蕃薯粉,蕃薯粉是一道南北通吃、老少皆喜的美食。把生蕃薯洗淨打成漿,用水洗過濾後沉澱即成最初的蕃薯粉,之後可以曬幹成粉,也繼續把蕃薯粉通過加明礬、燒沸、粉絲加工具,做成蕃薯粉絲或蕃薯粉片,奉為桌上美味。蕃薯第二是加工成各種幹糧,窖存蕃薯有腐敗的風險,我們那時候利用冬日暖陽,把蕃薯切成絲、剁成米曬幹,則可以收存時間長,在做飯時拌進稻米裡,大大增加飯量;第三是各種小吃。蕃薯因澱粉糖化,經加工後口味很甜,鄉下勤勞人間把蕃薯煮好蒸熟,或做成蕃薯幹,或拌上橘子皮、芝麻經曬制成蕃薯片,用油炸後,香脆可口;第四是延伸存續。蕃薯可以紅發酵釀煮成蕃薯酒、熔煉出蕃薯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