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書香家庭” |高峰家庭

高峰家庭堅守:讀書源自心生,學問始于藏書。“往不追來不拒苟以是心斯樂受,鳳所居鸾所止養成爾羽自高飛。”秉持天下書籍為天下人所用,藏好書,用好書,達已達人,服務社會。目前收藏當代書籍10000多冊,影印書籍約2000冊,古籍善本60餘種、200餘冊。家庭捐獻《徐州高後樓村高氏渤海堂家譜》《八百年故事——後樓村》等四冊書籍被國家圖書館收藏。

高峰幼年時,常聽長輩講述先祖偉業,教以祖訓家風,其受益匪淺。據說,元末明初,為避元寇之擄,高家太祖遷居于此,衆多姓氏聚居,形成自然村落。先祖高尚德,于明朝後期建立仰峰書院學堂,藏書育人。記憶中,祖宅座北朝南,磚石雕砌,瑞獸祥雲,甚為精巧。然“文革”時期,明清古民居被拆除,數箱古籍和譜牒遭焚毀,衆多古籍不知下落,僅存《明巴東令仰峰高公配孺人合葬墓志銘》碑刻一方。據考證,碑文由明代萬曆二十三年會試第一名、禮部侍郎、書畫家朱之蕃撰寫,“抱德繕行,課子耕讀……”銘文被族人視為家風祖訓傳頌。家族中,先後湧現出明朝抗倭名将巡海兵備道高良野,民國時期抗日烈士高康榮,先賢英雄事迹一直激勵後人。

1982年,高峰18歲高中畢業,攜帶父輩保留下來的幾本古籍和學生課本,離開家鄉,踏入社會。背負長輩先賢的囑托和希望,得益這些書籍,高峰考入石家莊陸軍學院,先後在北京市紀委、北京市委巡視部門任職。期間随着工作調動,走了幾個省市,但購買和收藏的書籍始終跟随身邊。定居北京後,整理家中書籍,40年來已收藏書籍萬餘冊。經濟上也有所寬裕,于是将老宅進行整修,将大部分書籍運回家鄉,提供附近學校學生、村民無償借閱。仰峰書院遺址得到地方政府保護和支援,在推動家鄉新農村文化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讀書活動以微信平台和藏書閣為依托,建立《墾紙齋讀書群》,廣泛交流。藏書緻用,達已達人,學有所成,業有所就。家庭三代成員中,有五人大學學曆,兩人碩士研究所學生。老人雖不識字,卻以管理好、保護好,為子孫守住精神糧倉為樂趣,養心養身兼而有之,九十高齡,為書而樂此不疲。家庭成員先後在報刊雜志發表文章數百篇,宣傳黨的政策,弘揚中華文化,研究學術理論。其中《夜色的記憶》等10多篇作品,在報刊雜志組織的評比中獲獎。

審校:潘啟雯

編輯:孫敏 張子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