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軍中将沒把八路軍放在眼裡,被八路軍武功高手輕松幹掉!

說起戰争,我們腦海裡往往是千軍萬馬戰場厮殺的浩大場面,事實上,小分隊作戰的方式也是戰争中不可或缺的模式,比如這兩年熱播的電視劇《我是特種兵》,就展示了小分隊作戰的特殊作用。

在抗戰時期,因八路軍以遊擊戰為主,小分隊作戰模式更是應用廣泛,比如鐵道遊擊隊、敵後武工隊等等,為抗戰的勝利立下了不少功勞。

日軍中将沒把八路軍放在眼裡,被八路軍武功高手輕松幹掉!

這幾天我們介紹了飯冢國五郎、飯野賢十,都因作死的行為,被中國軍隊一槍擊斃,今天再來介紹一個日軍中将飯田泰次郎,也是死得稀裡糊塗的。看來,姓“飯”的日本人命都不大好。

話說1940年6月,華北日軍展開了瘋狂的“肅正作戰”,性質基本上和“三光政策”差不多。當時日軍的主要負責人,就是這個飯田泰次郎。

日軍的這次軍事行動橫跨黃河,對冀南一帶的八路軍根據地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為了力保根據地,八路軍冀南軍區司令陳再道立刻組織了強有力的反擊,除了在戰場上強勢抵擋外,還發動了大量群衆對日軍的通訊線路、運輸線路進行破壞。

而日軍呢,雖然戰鬥力比較強,但是面對這些神出鬼沒搞破壞的老百姓,卻是拿不出什麼好辦法,氣得幾乎發狂的飯田泰次郎幾度揚言要報複,并親率第35步兵旅團殺入冀南腹地,對當地的村子進行掃蕩。

日軍中将沒把八路軍放在眼裡,被八路軍武功高手輕松幹掉!

為了打掉飯田泰次郎的嚣張氣焰,陳再道特地召開了緊急會議,商量怎麼除掉這個家夥。因為當時飯田泰次郎手下有第35步兵旅團和第4旅團騎兵團,總兵力超過6000人,而且武器精良,是以硬拼是不可能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派出一支小分隊,搞一場“斬首行動”。

一番準備之後,小分隊趁飯田泰次郎率軍掃蕩駐紮野外的機會,于1940年11月18日發動了突然襲擊。

這支小分隊雖然隻有20幾個人,但個個都是武功高手,身手不凡,而且久經沙場,經驗非常豐富。趁着夜色,小分隊很快摸進了飯田泰次郎的營地。

因為日軍的人數較多,駐紮的營地範圍很大,帳篷更是多得數不過來,想要準确找出飯田泰次郎的帳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小分隊很快就鎖定了目标,因為當時已經是深夜了,所有的帳篷都熄燈了,唯獨有一座,不僅燈光明亮,外面還有幾個士兵站崗。毫無疑問,裡面一定就是最高指揮官飯田泰次郎了。

日軍中将沒把八路軍放在眼裡,被八路軍武功高手輕松幹掉!

而飯田泰次郎呢,平日裡高傲慣了,而且已經多次來掃蕩,根本不擔心八路軍會來搞偷襲,警衛也很松懈。

小分隊的人都是武功高手,三下五除二幹掉守衛,然後潛進了帳篷,輕松幹掉了熟睡的飯田泰次郎。這個張狂了多時的家夥,就這麼稀裡糊塗地死在了睡夢裡。

因為行動迅速,營地裡的日軍幾乎毫無察覺,是以小分隊得以全身而退,還順手拿走了不少槍支。

這次偷襲行動,幹淨利落,不僅幹掉了日軍頭子飯田泰次郎,而且極大地震懾了當地的日軍。也正是因為飯田泰次郎的突然死亡,日軍放緩了對冀南地區的掃蕩行動,使得根據地軍民的壓力得以緩解。

現在很多人吐槽抗日神劇,其實,有不少“神劇”都是有曆史根據的,民間武林高手秘密幹掉日軍軍官的例子,也不在少數,隻是被有些刻意追求刺激的神劇給醜化了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