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最暖心的文字,治愈孤寂的心,關注我,溫暖你。

-01-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說:“靠自己生活,靈魂都是安甯的。”
獨來獨往,不是不合群,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生命行深的必然境界。
人到中年,獨處,是最好的修行。隻有獨處時才能超越俗世的爾虞我詐,抛開一切凡塵瑣事,回歸靜寂的心境。
曲意逢迎的事情做多了,内心總會感覺疲憊。古往今來,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那種能夠在喧嚣中追求獨處的人。
美國哲學家梭羅說過:
“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獨處使我身心健康。與人為伴,即使是與最優秀的人相處也會使人厭倦。我好獨處,至今我尚未找到一個夥伴能有獨處那樣令我感到親切。在獨處時,我做回了自己。”
-02-
《莊子》有言:“獨來獨往,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不論何時何地,學會獨處,不争,遠離,才會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
比起外界的熱鬧和浮華,真正成就一個人的,反而是離群索居自律專注事業的時光。
與其費盡心思配合别人,讓自己不斷陷入疲憊的狀态,還不如把自己置身于獨處的狀态。心境澄澈,不受打擾,這樣的狀态,讓人感覺自在。
你的安全地帶,少了旁人的關注和闖入,你可以放放心心做自己。每個人都必須要有這樣獨處的時刻,學會精簡社交,精簡生活,給自己制造獨處的環境。
世界再繁華,也不是我的繁華;生活再熱鬧,也不是我的熱鬧。高品質的獨處,不是消極的人生态度,而是積極、正能量的自我安排。
尤其是到了中年,有許多人會變的向往簡單安靜的世界,不願再被所謂的人情世故所束縛。
-03-
《清靜經》中有言:“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在世間,我們疲于奔命地應付外界的紛擾,以至于忽視了内心的修行。
獨處,是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我們可以與靈魂來一場促膝長談。
人生需要獨處的時刻,在獨處中遇見最真實的自己,回歸精神的安甯,回歸靈魂的本真。
獨處,是精神的減負,是心靈的回歸,更是靈魂的升華。一個人隻有獨處的時候,方能找回内在的力量,遇見更好的自己。
就像蔣勳在《孤獨六講》裡寫到的那樣:“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别人相處。”
-04-
周國平曾說:“人之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内在的整合。”
人世間的喧嚣和紛擾,總會迷惑我們。你不會享受獨處,也就容易迷失自我。
獨處,是為了遇見一個更真實、更優秀的自己。一個真正聰明人不會讓“無效社交”占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人生過半,時間變得越來越珍貴,留在自己生命裡的東西太多,毫無意義的人就不要聯系了。
餘華在《在細雨中呼喊》寫下這麼一段話:“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歲月匆匆,人來人往,走到最後才發現,懂自己的人屈指可數。
後半生,一人,一屋,三餐,四季,自己隻需做個安靜的看客便好。
很高興能在我的文字裡與你相遇,願用最溫情的筆觸,陪你把生活過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