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子世無雙——中國曆史上的大帥哥(四)衛玠(下)

公子世無雙——中國曆史上的大帥哥(四)衛玠(下)

琅邪人王澄素有名望,很少推崇别人,但聽到衛玠的言論時,就為之歎息傾倒。

為此,當時的人說:“衛玠談道,王澄傾倒。”

王澄與侄子王玄、太原王家的王濟在當時雖有盛名,卻都在衛玠之下,世人說:“王家三子,不如衛家一兒”。

王澄、王玄出身于琅琊王氏。

話說琅琊這麼有韻味的名字,現在改成了臨沂,真是一大遺憾啊!

正如常山趙子龍成了石家莊趙子龍一樣無語。

而這個琅琊王氏可不是一般人家,它和衛玠的外祖父太原王家都是世家大族,而琅琊王氏又是兩漢以來的頭号名門望族,對時局有着巨大的影響力。

家族裡的男子位居高位,女子嫁入高門,形成權貴們之間一張綿密複雜的姻親關系網。

永嘉之亂後,西晉滅亡。

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族人,從北方南遷至金陵。

在之後的東晉、宋、齊、梁、陳五朝裡,王家的王導、謝家的謝安及其後繼者們功業顯著、彪炳史冊,是被人嫉羨的世家大族,故有“王謝”之合稱。

王家不僅權傾朝野,在文學藝術上也大放異彩,王羲之、王獻之等都是它的家族後人。

二十四孝裡,“卧冰求鯉”的故事也出自王家族人王祥。

到了唐代,劉禹錫的《烏衣巷》還在感慨王謝兩門的榮耀: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琅邪王氏和太原王氏的顯赫一直延續到唐代以後,和京兆王氏并稱天下三王。

王濟是衛玠的舅舅,如果說誇耀外甥還有親屬的偏袒的話,那王澄對于衛玠的誇獎就是比較客觀的了。

王澄比衛玠大17歲,出身名望士族,論閱曆論見識,都比常人要強得多,他能對一個毛頭小子如此推崇,可見衛玠的魅力之大。

特别是來自琅琊王家的肯定,那更是含金量十足的金口玉言。

這并非是信口開河的阿谀之語。

以當時的風氣來說,士族高門是極度自負和清高的,一般之人難以入目。

是以,來自于極貴極重的士族大家的王澄,對衛玠溢于言表的喜愛和推崇,這個分量是很重的。

公子世無雙——中國曆史上的大帥哥(四)衛玠(下)

衛玠久有賢名,當權者幾番要他做官效忠,他都拒絕了,最後才擔任了太傅西閣祭酒、太子洗馬。

這兩個官職都是教導、輔佐太子的,可以看出皇帝對衛玠的看重。

時局紛亂,衛玠轉而到江西宦遊。

當時,來自于琅琊的王家、王敦在那裡鎮守,來自于陳郡謝家、名士謝鲲(謝安的伯父)也在那裡做官。

兩個人見了衛玠,都十分高興,相談甚歡,通宵達旦。

王敦、謝鲲都出自名門,見慣名士大儒,卻都對衛玠感佩不已。

王敦對謝鲲說:“此子複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緒,絕而複續。不意永嘉之末,複聞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當複絕倒。”

(譯文:“(過去王弼在朝中的談吐像金聲),此人在江表的言論如玉振,精微言論,斷絕了又續接。沒想到永嘉末年,又聽到正始年間的聲音,何晏如果還在,一定傾倒。”)

王敦出身豪貴,又是司馬炎的女婿,屬于皇親國戚,平素豪爽高調,好居人上,不是一個韬光養晦、低調沉穩之人。

衛玠深刻體會過位高人愈險的含義,對于祖父、父親等人的慘死心有餘悸,他不敢久留于是非之地,又到南京謀求出路。

他的帥、他的雅已經聞名遐迩,南京的粉絲人山人海,都等着觀看他的儀表風度。

衛玠不堪重負,對于衆目睽睽的關注不能适應,竟然勞累成疾,病情危重,于永嘉六年(312年)去世,年僅二十七歲。

當時的人,都說衛玠是被看死的,稱作“看殺衛玠”。

但所謂的“看殺”并不準确,根本原因應該還是衛玠體質虛弱,長途跋涉之後,疲累不堪,和王敦、謝鲲清談耗時耗力,多重因素疊加,才會英年早逝。

衛玠死後,很多名人雅士追念不已,謝鲲痛哭流涕,認為這是國家棟梁之死。

丞相王導也建議厚葬他說:“此君風流名士,海内所瞻,可修薄祭,以敦舊好。”

(譯文:“此人是風流名士,海内仰望,可以準備薄祭,來勉勵舊日好友。”)

公子世無雙——中國曆史上的大帥哥(四)衛玠(下)

雖然衛玠儀态萬方,談吐迷人,有“玉人”之稱,但他并沒有著作問世,也沒有政績可表,是一個比較虛的傳奇人物。

他早年娶妻樂氏。

嶽父樂廣受衛玠的祖父衛瓘的賞識而做官,還曾經和潘安是同僚和朋友。

看來衛玠、潘安這兩位大帥哥在樂廣這裡有了一點交集。

樂廣有一個女婿是八王之一的成都王司馬穎,也算是皇親國戚。

樂廣擅長清談,應該會欣賞衛玠的才能。

可惜樂氏早逝,沒有子嗣。

征南将軍山簡見到衛玠,欣賞他賢達儒雅,又出身世家,就把女兒嫁給他。

看來,男人的顔值也很重要啊!

隻是衛玠沒有留下成人的子嗣,這般風流的品貌竟沒有傳人,實在是一件大大的憾事!

公子世無雙——中國曆史上的大帥哥(四)衛玠(下)

請您點亮點贊+在看+分享,這是我原創的最大動力!

上一篇:公子世無雙——中國曆史上的大帥哥(二) 衛玠(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