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初年竟然向突厥俯首稱臣十二年,忍辱負重終于徹底擊敗突厥

唐朝是中國曆史上最輝煌和強盛的朝代之一,但是在初建立時卻有正史上諱莫如深的不光彩曆史。這一切都跟它與突厥鬥智鬥勇有關。突厥是唐朝建立的功臣。

隋朝末年,統一強大的中原政權漸趨衰落,各路勢力紛紛起事,勢力大的占領州郡稱王稱帝,勢力小的也聚集了幾百上千人割據一方,隋末北方有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據者十多個。

唐朝初年竟然向突厥俯首稱臣十二年,忍辱負重終于徹底擊敗突厥

與中原陷入亂局相反,北方勢力卻逐漸統一強大起來。突厥政權趁着中原隋朝大亂,先後征服了包括吐谷渾、高昌在内的西域小國和附近的遊牧民族部落,不僅疆域擴大了,軍事力量也不斷壯大。原本,突厥是向隋朝納貢稱臣的,但是,在公元615年,突厥的始畢可汗趁隋炀帝北巡的機會,以幾十萬騎兵将隋炀帝圍困在雁門關,雖然隋軍拼命抵抗,勉強讓隋炀帝撿回一條命,但是隋朝元氣大傷,突厥自此之後正式擺脫了臣屬關系,再也沒納過貢。

突厥的強大直接影響了中原政局,隋末各路起兵割據者紛紛向其稱臣。唐高祖李淵起兵太原時,就十分懼怕突厥。有一次,突厥軍隊趁機襲擊太原,數萬名突厥騎兵突然出現在城外,李淵曾派部将率一千多名騎兵出城試探出擊,結果這一千多人有去無回,被殺得片甲不留!突厥軍隊乘勝殺入大原城,他們從北門殺入,在城裡逛了一會兒後,就從東門出去了,如入無人之境。

唐朝初年竟然向突厥俯首稱臣十二年,忍辱負重終于徹底擊敗突厥

突厥的這次奇襲讓李淵父子一下子意識到,強大的突厥是自己逐鹿中原的巨大障礙。于是,李淵聽從謀臣的建議,派使者前往突厥,希望向其稱臣,以便與突厥化敵為友,獲得其支援。然而,突厥并沒有輕易允諾,唐使三顧,才終于讓突厥松口,不僅派騎兵相助,還開通了牛馬市;李淵急欲結好,不僅稱臣納貢,還許諾把征戰中所得的女子、玉帛、奇珍異寶等财物都無條件奉送給突厥。

于是,在唐朝初期平定各割據勢力的戰争中,每次唐軍攻城略地之後,都要向随後到來的突厥軍隊“孝敬”大量金錢,這樣雖然損失了大量财物,但是避免了突厥與其他割據勢力聯合對抗唐軍,也借助了突厥壯大了自己的軍事力量,得以在逐鹿中原的戰場上節節取勝。

唐朝初年竟然向突厥俯首稱臣十二年,忍辱負重終于徹底擊敗突厥

唐朝對突厥的戰争和懷柔政策

對唐朝在政治上支援、軍事上贊助的始畢可汗雖然後來自恃助唐有功,不斷向唐索取财物,但是唐與突厥并沒有發生直接的軍事沖突。可是,始畢可汗的後繼者颉利可汗卻把唐與突厥的軍事沖突公開化,迫使唐朝割讓國土,以至于到後來,突厥與唐朝多次發生正面戰争。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剛剛即位,突厥大軍直達長安附近的渭水便橋北岸,李世民出于利益的衡量,被迫與突厥的颉利可汗達成“渭水之盟”,颉利可汗帶着大批金帛領兵北退。

唐朝初年竟然向突厥俯首稱臣十二年,忍辱負重終于徹底擊敗突厥

不過,那時突厥内部的沖突逐漸暴露出來,颉利可汗的苛政引起其他部衆的不滿;漠北又遇上雪災,不僅牲畜沒有草料可吃,連人也缺衣少吃,災情持續了一年之久。李世民就利用了這個絕佳的戰機,在公元629年正式發起反攻,任命李靖、柴紹等六員大将統率十幾萬大軍,分兵出擊突厥。曆時4個月,于公元630年3月,唐軍大破突厥于陰山(今呼和浩特以北),其部衆紛紛降唐,唐軍乘勝追擊,生擒颉利可汗,突厥主力十餘萬全部投降。至此,當了唐朝12年君主的突厥政權徹底滅亡。

唐朝平定突厥後,唐太宗君臣圍繞着如何處置突厥召開了讨論會,最終采納了中書令溫彥博“分而治之,以夷制夷”的建議。于是,唐太宗在突厥部族聚居區設定了定襄都督府和雲中都督府,由突厥部族首領任職。

唐朝初年竟然向突厥俯首稱臣十二年,忍辱負重終于徹底擊敗突厥

對于俘獲的颉利可汗,大宗非但不殺,還封其為右衛大将軍,賜給住宅莊園,供養其全家。并對歸唐的十餘萬突厥子民予以妥善安置,允許他們在聽命于唐朝的前提下,對所轄區域有一定的自治權。

唐太宗厚待突厥官民的聲威遠播,各族大小部衆湧向長安歸降成為一時的潮流。公元646年,回纥、同羅等11個鐵勒部落“百餘萬戶”前來歸附;此後,又有遠居西北的高昌(今新疆吐魯番)、西域諸國、蔥嶺一帶的康國(今烏茲别克斯坦撤馬爾罕一帶)等地民族部落相繼向唐朝稱臣,表示歸附。

唐朝初年竟然向突厥俯首稱臣十二年,忍辱負重終于徹底擊敗突厥

至此,唐朝從—個向别人俯首稱臣的割據勢力,一躍成為影響力無遠弗屆的強盛大國,達到了我國古代輝煌的頂峰。謝謝您關注小編“日月晨雲”,您的關注點贊評論是對我的最大支援,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