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越王勾踐為了報仇,20年勤儉治國,食不加肉

越王勾踐為了報仇,20年勤儉治國,食不加肉

“卧薪嘗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公元前494年吳越之戰中,吳國大勝,越王勾踐不但戰敗,還被迫到吳國作奴隸,忍辱負重得以放回,此後睡稻草、嘗苦膽以磨砺心智,曆經20年終于一舉滅吳。很多人看到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堅強意志,卻不知道他為了滅吳,也采取了許多措施。

越王勾踐為了報仇,20年勤儉治國,食不加肉

表面降服,麻痹吳國

為了積極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越國在對外政策上,奉行“結齊、親楚、附晉、厚吳”的方針,積極與他國發展友好關系。為迷惑吳國,越國一方面不斷送給吳王優厚的禮物表示恭順,暗中賄賂吳臣,争取他們的同情和幫助;另一方面用高價收買吳國的糧食,使其内部糧價高漲,造成供應困難,以此破壞吳國的經濟基礎。

越王勾踐為了報仇,20年勤儉治國,食不加肉

勤儉治國,厚待群眾

為安撫民心,勾踐下诏罪己: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同時,勾踐下令“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勾踐本人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彩,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赈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在他這種自勵精神和撫民優惠政策的鼓舞下,舉國上下,萬衆一心,同仇敵忾,為奪取戰争的勝利做好了精神上的準備。

越王勾踐為了報仇,20年勤儉治國,食不加肉

寓軍于民,整頓軍備

越王勾踐剛剛被從吳國放回來的時候,面對的是已經到了崩潰邊緣的爛攤子。當時,由于越國的士兵大批陣亡,需要撫恤;大量武器及打造武器的青銅制品被吳國收繳,越國連剿滅土匪都捉襟見肘。為了積蓄戰争潛力,越國及時掩埋旗幟、化軍為民休養生息。同時,編設兵役組織,對青壯年定期進行訓練,寓軍于民,并制造兵器,訓練水師,經過軍事範蠡的苦心經營,越國軍隊逐漸變成了一支訓練有素、進退有據、骁勇敢戰的精銳之師。

越王勾踐為了報仇,20年勤儉治國,食不加肉

獎勵農耕,增加人口

針對當時民生凋敝的情況,越王勾踐在大夫文種的輔助下,減免賦稅,制定出各種政策,獎勵人民開墾荒地、督促農桑,增加生産,積極為重新開機戰争準備足夠物資。為了補充大戰之後後備兵員的不足,勾踐規定老百姓生男生女都有獎勵,生二子,由政府代養一個,生三子,代養兩個,同時在國内對6至8歲的兒童進行訓練,積極儲備後備力量。

經過20年苦心經營,越國國力迅速恢複,大勝從前。公元前473年,越國一舉滅吳,報仇雪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