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玄武門之變前夜,李世民為何讓尉遲恭拿劍去請房玄齡和杜如晦?

一、蕩舟遊玩的李淵,無可奈何的父親

玄武門之變,是唐代最著名的一次政變,也是中國曆史上極為著名的政變之一,這場政變,讓武德年間兩大重要的政治力量徹底攤牌。隻是讓李淵無奈的是,這兩股勢力不是朝臣的勢力,如果那樣的話,無論誰勝利,對自己的地位都不會有任何影響。

玄武門之變前夜,李世民為何讓尉遲恭拿劍去請房玄齡和杜如晦?

但這次政變,是他兩個兒子之間的争鋒,而争鋒的焦點,是自己屁股底下的皇位。史料記載,在玄武門政變發生之時,李淵居然在後花園裡蕩舟遊玩,前面打的天昏地暗,作為皇帝的李淵,居然充耳不聞。

我們不否認這樣是曆史的事實,當時,李淵的确在蕩舟遊玩,直到尉遲恭取了李元吉李建成的人頭,然後,李世民跪在地上吸李淵的乳頭,來表達父子之情,李淵才在震驚以及悲憤中,将皇位讓給了李世民。

大量的學者從這些真實事件中,找到了一些隐含的原因,這些隐含的原因歸根到底,就是,李淵是不得已遊玩的,換句話說,李淵一定知道要發生什麼,然後,沒有任何辦法阻攔。

這場政變,壓力最大的應該是李世民,因為這一場政治冒險,隻能成功,不能失敗。李世民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積累了相當多的能人異士,而且這些人都是極為忠誠的。但問題是,既然是冒險,前提就是,他們沒有必勝的把握,甚至有很大的可能是失敗的。

二、李建成的實力

我們先看一下李建成的勢力,到底有多大,頭号人物,李建成,二号人物,李元吉,這個集團的手下,也有很多能力超群之人,比如魏征,王珪,這兩個人在後來的貞觀之治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比如武将薛萬徹,這個人雖然沒有位列淩煙閣,但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帥才,他在軍中的地位,也遠高于尉遲恭。

再比如,裴矩,這個人背景極為深厚,是一個世家大族,從北齊開始,就擔任着重要的職位。

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人是個左右逢源的精明角色,最善于的就是外交工作。是以,在隋朝時,他通過外交手段,拉攏東突厥,削弱吐谷渾,在隋朝滅亡後,他在窦建德,宇文化及,李建成手下都是紅人。

這樣的人物,是極為厲害的人物。

秦王的實力,其實從核心成員的品質上看,其實是不差的,有像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這類的人傑,也有像尉遲恭、侯君集這樣的名将,但他的綜合實力以及在長安城的根基,遠不如李建成。

三、文臣武将價值觀的探讨

這樣的冒險行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像房玄齡,杜如晦的認可和支援,他們兩個是絕對忠心的。

玄武門之變前夜,李世民為何讓尉遲恭拿劍去請房玄齡和杜如晦?

但我們必須注意一點,他們都是書生,都是文臣,對于這些書生文臣,他們的政變,都源自于筆杆子和舌頭,而并非刀兵相見。血腥暴力的政變,實際上并不符合這些文臣的價值觀以及審美。

這樣的價值觀和審美是文臣和武将的根本差別,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鴻溝,很少有人可以逾越,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曆朝曆代,文人和武将總是不對付,即使他們沒有什麼太大的分歧,但總是有很多小沖突,這些的根本原因,就是價值觀的不同。

這樣的價值觀不同,導緻文臣更偏于保守,而武将更偏于激進,對于這樣一場玄武門政變,尤其是涉及到血腥暴力一類比較符合武将審美觀的大事件,武将會産生一種興奮,而渴望這樣的大事件出現,有時候,這種渴望可以超出自己對生存的渴望。

他們可以不在乎生死,隻是為了幹成一件大事情。

李世民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人才,在曆史上,比較少見的文武全才的皇帝。我們都知道,貞觀之治的文治相當厲害,武功也相當厲害,其源頭在于,皇帝李世民,會打仗,也會治國。

但我們從李世民的生平,以及成長的軌迹看,李世民十六歲就已經開始帶兵打仗,并且參與雁門關解救隋炀帝的戰役,在唐朝統一天下過程中,李世民的軍事才幹發揮到了極緻,他像是很多勇猛無敵的将領一樣,帶頭沖鋒,甚至敢帶着幾千人去打十幾萬人。

可見,雖然李世民文武雙全,但他的骨子裡,依然是一個武将。

玄武門之變前夜,李世民為何讓尉遲恭拿劍去請房玄齡和杜如晦?

是以,對于李世民而言,像許多武将那樣,一旦決定了一場政變,就非常渴望通過血腥暴力的手段,來奪取政權,是以,在玄武門政變發生後,他很果決冷靜的射死了李建成。

冷靜,沉着,無情,這些看似貶義的詞語,對于一個武将,一個軍人而言,是最高的贊賞。

這樣的武将情結,讓李世民對于房玄齡,杜如晦這樣的文臣産生一些奇怪的感覺,李世民從來沒有懷疑過他們的忠誠,但李世民很清楚,文臣的保守和武将的激進,是一個很難調和的沖突。李世民根本沒有時間去讨論這件事的可行性,以及風險。更不想去讨論。

解決這個沖突的辦法很簡答,就是用刀劍,讓兩個人不再去想那些有的沒的的東西,而是像武将一樣,腎上腺素暴增,頭腦發熱,然後幹一場驚天動地的大事。

而要讓文臣在短時間内熱血沸騰,隻能由一個文化水準不高,忠誠,暴躁,而又能拼命的武将,采取一些簡單粗暴的辦法,來實作,于是,尉遲恭就是最佳人選。

玄武門之變前夜,李世民為何讓尉遲恭拿劍去請房玄齡和杜如晦?

後世對于尉遲恭拿劍去請房玄齡,杜如晦參加玄武門之變,往往有了過多的猜想,甚至覺得是不是李世民不信任這兩個人,或者這兩個人有什麼其他想法。其實,這樣的猜測顯得過于謹慎,這件事的根本原因,隻是文臣和武将的審美以及價值觀的不同。李世民為了能讓這些保守溫和的文人在短時間内熱血沸騰起來,采取的一次心理戰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