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實戰”時外強中幹?國産車的問題,不在于發動機

“實戰”時外強中幹?國産車的問題,不在于發動機

中國的汽車行業實力究竟如何呢?對于這個問題國内網友一直沒有達成共識。有的人認為中國的汽車行業正在崛起,國内技術正在彎道超車。但也有人認為,中國的汽車行業大而不強核心技術還是要依靠從國外進口。

事實上,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形勢十分複雜,在一些技術領域中國已經實作了逆襲,比如軸承、發動機等方面,中國甚至已經做到了大量向國外出口。但是目前純國産車在性能表現上并不是特别理想,尤其是在動力方面與國外汽車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國産發動機實力不行?

很多人認為國産汽車實力不如國外汽車,主要原因是發動機性能不足,一直以來都有人認為這麼多年來中國的發動機制造行業進步非常緩慢,在性能上國産發動機與國外發動機沒有可比性。事實上這是對于國産發動機的偏見,近十年來中國的發動機制造業發展迅猛,其中湧現出了許多實力不俗的企業。

“實戰”時外強中幹?國産車的問題,不在于發動機

比亞迪、長城、領克等企業所研發的發動機實力,早就已經不遜色于國外發動機。比亞迪、長城所研發的1.5T發動機,在馬力上已經達到了180-190匹,這種馬力已經超過了國外的很多老牌發動機廠商;剛剛上市新型本田1.5T發動機馬力僅僅達到177匹,而一直以發動機制造見長的豐田,其所研發的1.5T發動機馬力僅僅隻有150匹。由此可見在動力方面,國産發動機并不遜色于國外發動機。

由領克制造的國産2.0T發動機馬力已經超過250匹,如此強大的動力已經讓領克在發動機制造領域跻身世界前列。除了動力以外,還有一項資料也是評判發動機實力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熱效率。此前國外的發動機在熱效率方面基本都停留在35%-37%之間。

“實戰”時外強中幹?國産車的問題,不在于發動機

而國内比亞迪首次将發動機的熱效率提升到了40%以上,随後國内領克、長城等企業也都紛紛将發動機的熱效率提升到了40%以上,這也意味着國内的發動機不光動力強勁,而且還非常節省能源,因為燃油的使用率非常高。

馬力達成率使國産車變成“紙老虎”

很多人會感到疑惑,明明國産發動機這麼強勁,為什麼國産車的性能表現卻如此不盡如人意呢?事實上,一輛汽車想要擁有強勁的性能表現光靠發動機是不夠的,發動機在燃燒能源生成動力之後需要經過變速箱、傳動軸等一些列零部件的傳導,最終才能讓汽車行駛起來。

“實戰”時外強中幹?國産車的問題,不在于發動機

而在傳動過程中,難免會存在動力損失,汽車廠商需要不斷地調校裝置,降低汽車在傳動過程中所存在的動力損失,這樣才能夠讓發動機的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目前國産汽車在傳動效率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哈佛,但是其傳動效率最大也僅僅隻能達到78%左右,也就是說有将近22%的動力被浪費了。

而國外車企的傳導效率基本都在80%以上,全球車企中傳導效率最高的是奧迪,效率達到了将近99%,這也是奧迪在發動機性能并不出衆的情況下汽車動力卻十分強勁的原因。國内在變速箱、傳動軸等方面的技術還不夠完善。這是因為變速箱、傳動軸等裝置在研發方面所存在的技術壁壘比較多,這不是靠模仿就能夠實作的,而是需要不斷累積經驗和摸索才能夠實作。

“實戰”時外強中幹?國産車的問題,不在于發動機

中國企業在變速箱等部件方面的研發非常晚,是以短時間之内想要追上國外是不現實的,不過這也是急不得的,技術研發領域沒有捷徑可走。雖然目前國内汽車行業發展還不是特别充分,但是我們已經能夠看到整個汽車行業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了,相信不久之後我們就能夠看到中國的汽車行業實作逆襲。

總結

對于中國的汽車廠商來說,想要追上國外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除了變速箱、傳動軸以外還有車體橫梁、曲軸等衆多零部件我國還落後于國外的,是以雖然國内的汽車産業發展已經小有成績,但是我們不能驕傲自滿,也不能放松警惕。

“實戰”時外強中幹?國産車的問題,不在于發動機

隻有不斷突破自我,我們才能夠迎接更好的未來。對于國内的消費者來說,應該對國産汽車有信心,如今的國産車已經跟十多年前不一樣了,現在的國産車已經具備了與國外汽車進行比拼和對抗的實力,是以不要再一味地妄自菲薄,國産車也可以是大家在買車的時候考慮的選項。

目前,國内的比亞迪、長城、長安等汽車都有不多的性能表現,在成本效益上很多汽車更是碾壓了許多國外車,是以我們應該多給國産車一些表現的機會,不要一味去否定國産汽車的進步。

“實戰”時外強中幹?國産車的問題,不在于發動機

“實戰”時外強中幹?國産車的問題,不在于發動機

“參數沒輸過,實戰沒赢過”,國産車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