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後,9萬德軍俘虜的下場如何?

相信很多朋友對題目中提到的這次戰役并不會陌生,它以血腥和慘烈在近代戰争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筆。

據有關資料顯示,雙方傷亡人數超過二百萬。這個數字背後顯示出來的是決策者的堅定和瘋狂。在戰争最激烈的時候,斯大林為保證不會讓這個地區失守,指令後退的兵要被槍決。

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後,9萬德軍俘虜的下場如何?

而德軍這邊也很瘋狂,在前期他們一直是占優勢的,曾拿下這個地區近百分之八十的土地,是以到嘴的肉他們自然不會輕易吐出來。如果不是後來拖延到了冬天,誰最終會勝還真不好說。

後來德軍投降後,因為在戰場上的情緒并未完全消散,蘇軍對他們态度很不好。在戰俘營中他們的待遇也很慘。接下來我将分時期給大家介紹德國戰俘在戰後的處境。

第一個時期,臨時戰俘營時期

1943年2月,随着德軍統領保盧斯的被俘,斯大林格勒之戰最終以蘇軍獲勝結束。這位剛剛升任元帥的德軍統領帶領着剩下的九萬人在寒冷的環境下朝蘇軍為他們提供的臨時戰俘營走去。

但是因為長時間的戰鬥,街上已經沒有什麼像樣的建築了,是以這九萬多人的戰俘就被安置在了之前作戰時挖的坑道裡面。同時這裡還是為他們專門設定的“醫院”。

當所有人都躺在這條坑道裡面時,無論怎樣都看不出來這是一個臨時醫院。先不說環境,因為此前的戰鬥很多人都受傷了,但是在這所醫院中幾乎沒有可以使用的藥物。

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醫藥資源本來就緊張,都給前線作戰的蘇軍士兵了,這群命比紙薄的俘虜又怎麼可能會分到多少藥呢?

是以,許多戰俘就因傷口感染,做手術時帶來的劇烈疼痛等原因死亡。除去藥以外,水和食物也沒有保障。

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後,9萬德軍俘虜的下場如何?

水都是被污染過的髒水,而食物隻能通過用财物和看守他們的兵士來換。據有關資料記載,他們日常的食物供給隻有平均十個人一條黑面包,一點湯。在這種極端環境下,德軍死亡率很高。但和之後的遭遇比,或許這還沒有那麼差。

第二個時期,向最終關押地行進途中

在這種環境下待了一個月以後,他們終于可以離開這個鬼地方了,他們要被送往位于東面的最終關押地,西伯利亞囚犯營。這是一場戰俘的“長征”。

之是以這麼比喻是因為這一次轉移路上很艱苦,前有惡劣環境,後有蘇聯士兵。1943年3月中旬,這批戰俘開始被轉移。

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後,9萬德軍俘虜的下場如何?

此時的他們大多都已不成人形,經過一個月沒吃沒喝,沒有治療的生活,許多人的健康狀況都不是很好。但是上路以後身後的蘇聯人一直催着他們快點前進,一旦落後,或者在路上生了病影響整體前進速度,就會被槍決。

一次在路上遇到其他蘇聯部隊,因為仇恨他們還朝着這群俘虜開了槍。等到了西伯利亞之後,當初投降時的九萬人現在已經變成了三萬人。

剩下的這些人還将面臨勞改,要在西伯利亞零下幾十度的環境下進行重體力勞動,水土不服導緻他們會生病,而生病的直接後果就是不治而亡。是以到最終戰争結束,原本數萬的戰俘隻剩下了幾千人。

第三個時期,戰後遣返時期

熬到了這個時候,這些戰俘就算是真正熬到頭了。不過經過層層磨砺的,隻有五千人。1955年,因為國際上的原因,這些人可以回家了,剩下的五千人終于回到了德國。到此這件事也就結束了。

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後,9萬德軍俘虜的下場如何?

最後發表一下個人看法,這群德國人本來是侵略者的身份,但是在被俘後他們好像和戰場上的敵人身份互換了。蘇軍成為了施暴者,他們成為了受害者。歸根結底,還是戰争的錯,是戰争挑起了兩個民族的仇恨,最終是失敗者承擔一切後果。我想,或許用我們中國的一句古話來形容這些戰俘最合适:可憐人定有可恨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