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不屈服的台灣

日清馬關條約中将台灣割讓給日本,條約簽訂時間為1895年4月17日。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戰争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

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幹涉還遼而未能得逞)、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并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有屈服的政府,卻無屈服的百姓。當割台消息傳出後,在大陸的進士、舉人也聯名上書,沒有人甘心降敵。

《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不屈服的台灣

《馬關條約》的簽訂

從1895年6月到10月的五個多月裡,台灣軍民和日軍打了100多仗,殺死日軍4600多人,傷3.2萬人,日本近衛師團長、陸軍中将北川宮能久親王和第二旅團長、陸軍少将山根信成也被擊斃。本文證明,在時過12年後,日本軍國主義也未完全征服台灣。

而1907年6月17日的紐約時報也有一則短新聞,如下:

東京,6月17日訊:

日本軍隊于6月13日使用武力,從台灣軍民手中搶奪又一戰略要地。至此,日軍征服台灣的戰鬥進入了重要關頭。然而,日軍為此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這次戰役行動中,日本軍方的傷亡人數已超過了250人。

這塊被占領的土地此前從未有人外人涉足,它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也許還有礦藏。據認為,當地台灣人的抵抗已被摧垮。

當無恥的清朝政府已經投降了,連割讓的條約都已經簽訂的時候,台灣的軍民還在用鮮血捍衛自己的領土和尊嚴,爛到根子裡的大清真的想讓我痛罵一萬遍!再次聯想到清朝在清法戰争中,法國不勝而勝,清朝不敗而敗!這是多麼大的屈辱和恥辱啊!

《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不屈服的台灣

怪不得說,我們不怕狼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啊!

這一則新聞很短,短到隻有五六行字,但是我想記錄下台灣軍民為了自由而戰鬥的精神!此為永遠不朽之精神,我雖不聞一名,但是我願意記下這段文字,這篇文章!

《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不屈服的台灣

台灣大象岩

而這則新聞前一段寫的是台灣的抗争,後一段寫的則是台灣的資源。而從中日戰中中獲利的日本已經激發了所有列強的野心,這篇短新聞中有的不是同情而是赤裸裸的侵略欲望,而甲午中日戰争之後的《馬關條約》也極大地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是以你看到這則短新聞不是贊頌台灣軍民的不屈服,而是眼睛落在了豐富的資源上。

是以,帝國列強的目的大抵相同,不要想什麼同情,如果弱小,你就是别人眼裡的一塊肉!

弱小,就是原罪!

而大清國的統治者們也永遠的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日夜鞭撻!

銘記曆史,繼往開來!

參考文獻

鄭曦原編,李方惠、胡書源、鄭曦原譯,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8.1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