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奉系軍閥張宗昌,為何被稱為“狗肉将軍”?一句諺語反映真實原因

張宗昌,奉系軍閥,他作為一名山東人,勢力主要也盤踞在山東,一般人在有權勢之後都會為家鄉做貢獻,張宗昌卻并非一般人,也就不走尋常路,他不僅不對家鄉建設,反而變本加厲的橫征暴斂,巧立名目之下,各種捐稅種類多達50餘種,在這樣的酷政之下,山東人們承蒙這位奉系軍閥的“照顧”,對張宗昌敢怒不敢言,于是,民間給張宗昌起了不少綽号,例如:“狗肉将軍、混世魔王、三不知将軍、五毒大将軍、張三多等等”,無一例外,都是貶義。

奉系軍閥張宗昌,為何被稱為“狗肉将軍”?一句諺語反映真實原因

今天咱們主要說說“狗肉将軍”這個綽号,探讨一下它的來曆。其實這樣的綽号,折射出的是當時山東民間對張宗昌的态度,即便不知其是以然,也可以在字面意思中感受到群衆對張宗昌的不滿。而“狗肉将軍”的出處自然也不會有記載,隻是在民間流傳着幾種由來,具體來自哪裡并不确切,且與好朋友們做一個分享,抛磚引玉。

張宗昌兒時生活所迫

據說,張宗昌小時候日子比較難,經常食不果腹,由于張宗昌個子生得比同齡人高大,小時候的張宗昌就已經具備了搏擊的力量資本,加上他的膽子也不小,在饑餓的促使之下,張宗昌經常帶着一個棗木棍,去尋找當地的野狗,通過與流浪狗“厮殺”的方式,來換取以狗肉為食的機會。

此事說來波瀾不驚,其實極為兇險。張宗昌畢竟年紀還小,依靠木棍殺流浪狗,需要極大的勇氣,更何況他當時屠宰的流浪狗可不是一般的寵物狗,而是經常遊蕩在亂墳崗的流浪狗,這種流浪狗因為饑餓什麼都會吃,多數都雙眼通紅,包含了猛烈的殺氣。

奉系軍閥張宗昌,為何被稱為“狗肉将軍”?一句諺語反映真實原因

張宗昌與這樣的惡犬搏鬥,并以惡犬為食,每一次搏殺都是拼命,也正是因為他這段打狗吃肉的經曆,有人說“狗肉将軍”的稱呼正是來自于此。

張宗昌與“狗”結了梁子

張宗昌在山東期間,有過一次閱兵,這一次閱兵張宗昌盯着很大的壓力,因為張宗昌部匪氣太重,讓奉系其他軍閥不滿意,在各方的壓力下,張作霖也有心遣散張宗昌部,派人到張宗昌部視察,檢查的标準很高。

在這次重要的閱兵當中,據說有一條狗攪了張宗昌的局。張宗昌當時騎着他的高頭大馬,在軍隊之前正春風得意之時,不知從哪裡竄出來一條兇惡的流浪狗,不顧左右衆人,獨獨奔張宗昌而去,飛身躍起撕咬之時,張宗昌擡腳踢去,在這個混亂的過程中,張宗昌的軍靴被咬破,十分狼狽。

奉系軍閥張宗昌,為何被稱為“狗肉将軍”?一句諺語反映真實原因

張宗昌惱羞成怒,将罪責怪到了衛兵身上,在責罵之後,張宗昌于次日下令,全城捕殺流浪狗,供部隊食用。

在濟南的大街小巷,張宗昌的軍人開始四處捕殺流浪狗,場面血腥、滑稽、荒唐。有人說張宗昌的綽号“狗肉将軍”正是由此而來。

張宗昌推牌九

這一說法的根據是,廣州對推牌九一事稱為“吃狗肉”,而張宗昌被稱為狗肉将軍正是因為他喜歡推牌九。

奉系軍閥張宗昌,為何被稱為“狗肉将軍”?一句諺語反映真實原因

這一說法可信性最低,畢竟張宗昌在山東,他更喜歡的是打麻将,而不是廣州的推牌九。不過,仍将此種說法分享給大家,一起探讨。

張宗昌的為人

張宗昌的為人,并不值得稱道,他的很多事情都讓百姓深受其害,甚至國家利益都因為他蒙受了損失。

無論是他的荒淫擄掠,還是對勞工的血腥鎮壓;無論是他巧立名目弄得民不聊生,還是他賣國求榮的一系列行徑。對于張宗昌的所作所為,用上一句“罄竹難書”絕不為過。

奉系軍閥張宗昌,為何被稱為“狗肉将軍”?一句諺語反映真實原因

正是因為張宗昌的劣迹斑斑,引得山東百姓民怨沸騰,正因為如此,張宗昌在民間貶義的綽号才層出不窮。

在民間有一句話流傳深廣,“也有蔥,也有蒜,鍋裡煮着張督辦;也有蒜,也有姜,鍋裡煮着張宗昌。”這樣一句俗話,把張宗昌和烹饪聯系到了一起,也正是這樣的說法,把張宗昌比喻為了一道食材,什麼食材呢?或許就是暗指“狗肉”吧。

奉系軍閥張宗昌,為何被稱為“狗肉将軍”?一句諺語反映真實原因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張宗昌的為人在百姓心中地位極低,大有“烹其人,啖其肉”的意思。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諺語與狗有關,“狗不上竈頭。”意思為狗肉低賤,上不了台面。也有說法是狗肉上不了筵席。是以,稱呼張宗昌“狗肉将軍”,也許正是因為民間對張宗昌的不認可,認為他根本上不了台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