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蔡瀾:人不自愛就完蛋了

喜歡我們的文章,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頂”吧!

蔡瀾:人不自愛就完蛋了

蔡瀾:人不自愛就完蛋了

| 蔡瀾

把生活的品質提高,今天活得比昨天高興、快樂,明天又要活得比今天高興、快樂。就此而已。這就是人生的意義,活下去的真谛。隻要有這個信念,大家都會由痛苦和貧困中掙紮出來,一點也不難。

那時候,我三歲……姐姐很乖,書讀得好。哥哥頑皮透頂,寫毛筆字課時,忘記帶水,就小便去磨墨,他人老實,自己告訴大家的。哥哥又喜歡剪報紙,把報紙中所有的廣告都剪下來,盤着腿,坐在地下剪,一不小心,剪到鳥,血流滿地,長大後也不用割包皮了。

一生中最怕遇見那種長嗟短歎,又不積極改善生活的消極主義者。跟這類人接觸,能量很容易被吸幹。誰未遇上困難?表面風光那些人,單是外表樂觀而已。問題是你怎樣面對困境。愈介意旁人的眼光,愈活得不快樂。到底你是為誰生存的?

做人總要有一個目标,确定之後,你就往這個目标走。從小就很羨慕那種比較自由自在,過得好一點的生活。那麼,就往這方向去努力,把自己扭扭捏捏的個性扭回來,這個做得到的。

人生變化多端,前面的事不可知,也不相信術士的占蔔,對死亡我還是懷有不安感的。是以我羨慕有安樂死的國土,一個人可以選擇走下人生舞台的姿勢和準确時刻。被生下來,是不受控制的。但是連走,也不肯讓我擡高着頭走,就太悲哀了。

人,首先要自愛,不自愛就完蛋了,任何環境之下,自愛的人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加上努力,還不成功,天就沒眼了。

有一次,那個餐廳老闆用毛巾包着一封利是,内裡有五千元,我即刻回給他。我想:今次我收五千,下次人們給四千九,我會罵他;你會不斷期望六千、七千,不會停的……況且,我都不是那麼平,五千元哪裡支使得了我。

父親逝世在做頭七的時候,請來兩名僧人,念經時聽起來很熟悉,原來他們把經文譜上《月兒彎彎照九州》的曲調,想起此事不禁冒火,心中大罵:秃驢!燒祭品之前,要先拜土地公,一份冥币和茶葉及糖果。冥币每張五億,加起來有數兆元之多。他媽的真是個A錢的家夥,要是當地有A錢調查局,非舉報不可。

任何事,由第三者來判斷,總是缺乏準确性。自己的經驗,不管是好是壞,終究是屬于自己的。假設,從創造性的角度去看,是積極的。許多偉大的理論,都由假設得來。假設,如果往消極去走,得到的隻有不必要的悲劇和一生的後悔。

有些事,是注定的。既然明知是反抗不了,煩惱來幹什麼?人類的邏輯不能解決,求哲學家分析,他們似是而非的理論并不能滿足我們,唯有信命了。中國人所說的“緣”“前世”“今生”,都還可以勉強地暫時給我們一個答案,姑且信之,好過繼續迷惘。

不喜歡我不正經,也不要緊,我還是活得快快樂樂。大家有大家看法,不必去理會。我算不算是你偶像,并無所謂,偶像是未成熟的人創造出來,成熟之後,就不迷偶像,轉變為欣賞。欣賞是可以接受的,我欣賞的人很多。肯自修,肯充實自己的人,我都欣賞。

聰明的演員,除了生活在角色裡,還要生活在角色的内心中,才能讓觀衆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精神上的支援,并不隻發生在戲裡。我夢蝴蝶,或是蝴蝶夢我?虛虛假假或實實在在,我們都得活下去,當它是真的,就是真了。

從小,父母親就要我好好地“做人”。做人就是努力别看他人臉色,做人,也不必要給别人臉色看。生了下來,大家都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要有一份互相的尊敬。是以我不管對方是什麼職業,是老是少,我都尊重。

說謊話是人的天性,有必要的時候就說;沒那個需要的,像森林中的土人,就不必說謊話了。宗教、學校、家庭裡的人都教我們别說謊話,結果這是他們最拿手的玩意,他們說得最多。說謊話是一個事實;但事實,是不用說謊話來解釋的。盡可能的情況之下,不要傷害到對方。

很小的時候我已經知道做任何事都要盡力、要開心,即使不開心都不要讓人知道。不過不快事不會經常發生,因為我本身個性已經很不在乎的了。當然仍會遇見令我不開心的人,一定會的,如果沒遇過,你就不會快樂,不會深切體會快樂的感覺。

書本上,紀錄片中,看過信鴿的報道。遙遠的路程,它們都會記得。曆史中,鴿子是傳訊的重要工具,人類沒有郵政時要靠它們。第一次大戰中它們更是貢獻不小。有了禽流感也好,放鴿子一條生路。幾年後,當大家忘記了這場浩劫,再去欣賞它的飛翔,重新确認它代表的和平吧。

熱愛生命的人,一定早起,像小鳥一樣,他們得到的報酬,是一頓又好吃又豐富的早餐。我的奶媽從小告訴我:“要吃,就吃飯,粥是吃不飽的。”奶媽在農村長大,當年很少吃過一頓飽飯。從此,我對早餐的印象,一定要有個飽字。

以為被蟹鉗鉗住,就像被剪刀剪着一樣,原來蟹咬人,是用蟹鉗最尖端的部位上下一鉗,我的手指即穿二洞,血流如注,痛入心扉,唯有保持冷靜,用毛巾包住蟹身,出力一扭,斷掉蟹鉗,再請人把鉗子左右掰開,方逃過一劫。今後殺蟹,再無罪過之感。大家扯過平手,不相怨恨也。

佛教故事教人說,你被人騙,是上世應還的債。現在給人騙,總好過年老時才給人騙。到上了年紀,打擊更大。乘年輕受了這個劫,是福氣。我不喜歡聽這個故事,還是覺得非報仇不可,一有機會,以牙還牙。别以為一向待人好便一定得到好報,對人好是一種“送”的行為,不是用來“收”的。

人生總是漂浮不定的,我們為什麼能夠穩重呢?好像船上有一個錨,我們有最傳統的信條,就是很簡單的,父母教的:孝敬父母,對朋友好一點,對年輕人要好好教導,遵守諾言,遵守時間。我們遵守了之後,人生的目的就很清晰了。很難,但是要做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