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所熟知的項羽烏江自刎,到底是真是假?司馬遷太能忽悠!

我國對于《史記》的評價是非常高的,将其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而對于上古三代到漢武帝時期的曆史的研究,很多都是參考《史記》來研究的。但是《史記》的記載都是真實的嗎?尤其是《史記》中被發現了很多記載前後有沖突的地方,這不僅讓人對于《史記》中一些記載存在疑慮。

我們所熟知的項羽烏江自刎,到底是真是假?司馬遷太能忽悠!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析分析“項羽自刎烏江”這件事,以此來探究其中的真假。

項羽敗走烏江的源頭,要追溯到公元前203年8月。當時劉邦按照蕭何和張亮的部署,發起了一場意圖擊潰項羽的戰争。雙方在多地激戰,互有勝負。最後時刻,雙方苦苦僵持,都到了強弩之末。

我們所熟知的項羽烏江自刎,到底是真是假?司馬遷太能忽悠!

而劉邦派人去征調韓信、彭越等人的軍隊,這些人卻持觀望态度,久不發兵,其中可能懷有不軌之心。本來按照戰略,劉邦是要韓信、彭越等人夾擊項羽的,無奈戰略意圖不能實作,而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于是劉邦和項羽議和,劃定了各自的勢力範圍,以鴻溝為界。這便是著名的“鴻溝和議”

之後,劉邦在陳平等人的建議下,毀約向疲憊的項羽軍發動攻擊,結果韓信還是沒有按照約定前來夾擊項羽,于是劉邦被打敗,項羽怒而包圍了劉邦的軍隊。無奈之下,劉邦以齊王封韓信,以同樣的方法拉攏彭越,兩人遂出兵攻擊項羽。

我們所熟知的項羽烏江自刎,到底是真是假?司馬遷太能忽悠!

此時的項羽受到五方的夾擊,而且後院起火。無奈之下,項羽隻能撤退,放棄了對劉邦的包圍。等到項羽退到垓下的時候,軍隊尚有十萬,他決定就地建起營寨,修整恢複士氣。韓信等人趁機包圍過來,合圍軍隊一度達到了四十萬。

在韓信的操作之下,項羽的進攻被擊退,項羽慌忙退入營寨之内,堅守不出。為了瓦解楚軍的士氣,漢軍半夜唱起了楚地的歌謠,緻使楚君軍心渙散,無心再戰。項羽知道之後,便親自率領八百騎兵連夜突圍,向南逃去。項羽率潰軍經過陰陵,到達烏江,拒絕烏江亭長渡江的建議,在此自刎。

我們所熟知的項羽烏江自刎,到底是真是假?司馬遷太能忽悠!

其實大家細細琢磨《史記》中的這段記載,便會發現其中的問題。項羽本來的意願是原地堅守,伺機擊潰漢軍。突圍隻是臨時起意,兵敗的非常急,遠在烏江的亭長如何得知項羽潰敗的消息?并且“停船以待”?

而且項羽當時曾經往垓下西南的陰陵去過,而後才往烏江潰逃,情況非常的緊急。烏江亭長在沒有實時通報的情況下,如何能猜得出項羽要來烏江?并且剛好在那個位置等他?

我們所熟知的項羽烏江自刎,到底是真是假?司馬遷太能忽悠!

其實小編我傾向于認為項羽本紀的結尾是司馬遷采集的一些傳聞,經過文學加工之後,補充到項羽本紀的後面,一方面可以突出項羽的形象,一方面可以将這個故事寫的圓滿一點,到底有沒有項羽自刎,這就不好說了,但烏江亭長停船接項羽這一段,應該是沒有的。

總的來說,項羽在我國曆史上還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氣概一直為後世所傳頌,這和太史公司馬遷的記述是分不開的,尤其是那個結尾,無疑是點睛之筆,為這位霸王添上了一些悲情色彩,令後世文人唏噓感慨。各位讀者朋友,關于項羽本紀的結尾,你們有什麼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