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東北抗聯戰鬥十年退入蘇聯,東北野戰軍4年就解放全東北?

沒辦法,東北抗戰太難了。

為什麼東北抗聯戰鬥十年退入蘇聯,東北野戰軍4年就解放全東北?

最主要的一點是孤立。1931年東北淪陷,那會兒組織被破壞,組織實際上是面臨重建的艱難,還要等着上面派人下來組織工作什麼的。一個系統的重建,非常艱難。并且,他沒有人支援,甚至還有人拆台,比如老蔣。當年咱們主力,紅軍那些部隊都是面臨生存的問題,要應對老蔣的圍剿,誰有心思顧及抗聯啊?沒人顧及,就沒有支援,想生存,全靠自己。而這會兒的東北,已經是日本人的天下了,日本人已經建立了僞滿政權了,抗聯要獨自面對一個國家應該面對的敵人。本身,日本是整個中國的敵人,但是現在卻要靠抗聯自己面對。

另外,抗聯本身規模小。所謂抗聯多少個軍,實際上一個軍幾百人,有幾千人的都算是多的,一個師的兵力,叫師,實際上就隻有一二百人。當年,老金也是抗聯的指揮官,手下二百人左右,這些人後來是人民軍的上司層。部隊本身就少,你還要面對關東軍、僞滿洲國軍的圍剿,這本身就太難了。

為什麼東北抗聯戰鬥十年退入蘇聯,東北野戰軍4年就解放全東北?

當年抗聯在東北的群衆基礎也是個問題,抗聯的上司不會建立根據地,老百姓也不認。這裡,雙方都沒錯,不會建立根據地,這是能力上的問題,但又不是能力有問題,而是根本不是幹這個的出身。老百姓上,不認不識的,也沒給啥實惠,支援你還容易掉腦袋,也很難去支援。而且,日本人已經建立起來一個新秩序了,這些老百姓在這個新秩序下生存,你讓他們去參與打破這個秩序非常難。

我之前曾經說過一個問題,老百姓最需要的是生存,尤其那些不怎麼認字的老百姓,沒受過什麼正規教育,他們很多人對于國家是沒有概念的,國家、民族這個概念,都是處于一個摸索階段,一些人有概念,一些人沒概念,這是當時的一個普遍性問題,他們眼裡,能吃飽飯就行,不掉腦袋就行。

然後日本人為了對付抗聯,實施集團部落制度,歸屯并村,抗聯就進一步失去了群衆。本來支援抗聯的老百姓,現在連抗聯都看不到了,抗聯也找不到老百姓,吃飯都是問題。楊靖宇将軍,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被日本人殺害的。

抗聯本身,雖然叫聯軍,實際上是一夥抗日遊擊隊聯合體。抗聯很多都是一些遊擊隊、義勇軍,甚至是土匪組成的,謝文東本人是土匪,李華堂是義勇軍。大體上就是,一夥正規的有組織有紀律有思想的遊擊隊,遇上一些和日本人打的隊伍,商量商量一聯合,你們也加入我們吧,然後隊伍就擴大了。這是抗聯的一個組成,成分也是比較混雜的。後來一些叛變的叛徒出現,也是在所難免。本身抗聯規模就不大,出現叛變這種情況,就是個非常嚴重的打擊。

作戰孤立、沒有群衆基礎、沒有後援,最後的結果就是失敗,仗越打越虛弱。最後沒辦法,你不撤退到蘇聯,你剩下這點人,隻能是被鬼子消滅了。當年東北的抗戰,難度之大,不是關内能比的。關内國軍敗退,好歹還有大片土地可以跑,抗聯撤退都隻能出國了。

為什麼東北抗聯戰鬥十年退入蘇聯,東北野戰軍4年就解放全東北?

而四野開進東北的時候是啥局面?

四野進東北,第一是日本戰敗,進去争取地盤了。現在争鬥雙方變了,咱們還是十萬大軍開進去的,兵力是足夠用的。對于老百姓而言,都是新來的。那麼好,這兩夥新來的,誰給我實惠,我就支援誰。

等到後來呢,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真真切切的得到了實惠,而這個實惠,老蔣那邊是給不到的。不光給不到,還去破壞這個勝利果實,老百姓自然是不會支援老蔣的,反而是支援四野。

而且,四野本身十萬大軍進去,這是一個非常完善的部隊,有着足夠的組織架構,還有相當多的工作隊進去争取群衆。當年我爺爺就是那會兒參加革命的,他的老上級就是工作隊的,一個安徽人(後來我爺爺當指導員了,我爺爺總會學他的口音去叫“指導員”)。我爺爺後來講的是,當時那位老上級是跟着挨家挨戶的去做工作,而且很會挑人,看到精幹的、有本事的,就跟着不放了。那些根據地,就是這麼一點點、一個人一個人、一戶戶的建立起來的。那會兒的群衆基礎,是相當的紮實的。

順便講講我爺爺那一代人吧,都是46年參加工作的,都是20歲左右。幾年前,我去姑奶家串門,那會兒老太太已經九十多了,我爸也六十多了,我爸當時坐在那,而姑奶是非常激動地站在那拄着拐棍,給我們爺倆講他們當年那些事,肉眼可見的那種兩眼放光。老太太基本給那一輩人挨個介紹一遍,最小的是本家的一個四爺,17歲當了個通訊員。這點事裡,你就能看出來,當年那個群衆基礎是多麼的紮實穩定,而且是非常榮耀的事情。

當時的東北,民心就是在四野這邊,老蔣則沒有民心。四野入關十萬人,出關百萬人,問題就很明顯了。本身四野接收了日軍相當一部分武器裝備,從盟友手裡又接收一部分,再加上紮實的群衆基礎,指揮官林總也非常厲害,這仗打不赢,天理難容,成功是必然的事情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