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东北抗联战斗十年退入苏联,东北野战军4年就解放全东北?

没办法,东北抗战太难了。

为什么东北抗联战斗十年退入苏联,东北野战军4年就解放全东北?

最主要的一点是孤立。1931年东北沦陷,那会儿组织被破坏,组织实际上是面临重建的艰难,还要等着上面派人下来组织工作什么的。一个系统的重建,非常艰难。并且,他没有人支援,甚至还有人拆台,比如老蒋。当年咱们主力,红军那些部队都是面临生存的问题,要应对老蒋的围剿,谁有心思顾及抗联啊?没人顾及,就没有支援,想生存,全靠自己。而这会儿的东北,已经是日本人的天下了,日本人已经建立了伪满政权了,抗联要独自面对一个国家应该面对的敌人。本身,日本是整个中国的敌人,但是现在却要靠抗联自己面对。

另外,抗联本身规模小。所谓抗联多少个军,实际上一个军几百人,有几千人的都算是多的,一个师的兵力,叫师,实际上就只有一二百人。当年,老金也是抗联的指挥官,手下二百人左右,这些人后来是人民军的领导层。部队本身就少,你还要面对关东军、伪满洲国军的围剿,这本身就太难了。

为什么东北抗联战斗十年退入苏联,东北野战军4年就解放全东北?

当年抗联在东北的群众基础也是个问题,抗联的领导不会建立根据地,老百姓也不认。这里,双方都没错,不会建立根据地,这是能力上的问题,但又不是能力有问题,而是根本不是干这个的出身。老百姓上,不认不识的,也没给啥实惠,支持你还容易掉脑袋,也很难去支持。而且,日本人已经建立起来一个新秩序了,这些老百姓在这个新秩序下生存,你让他们去参与打破这个秩序非常难。

我之前曾经说过一个问题,老百姓最需要的是生存,尤其那些不怎么认字的老百姓,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他们很多人对于国家是没有概念的,国家、民族这个概念,都是处于一个摸索阶段,一些人有概念,一些人没概念,这是当时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他们眼里,能吃饱饭就行,不掉脑袋就行。

然后日本人为了对付抗联,实施集团部落制度,归屯并村,抗联就进一步失去了群众。本来支持抗联的老百姓,现在连抗联都看不到了,抗联也找不到老百姓,吃饭都是问题。杨靖宇将军,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被日本人杀害的。

抗联本身,虽然叫联军,实际上是一伙抗日游击队联合体。抗联很多都是一些游击队、义勇军,甚至是土匪组成的,谢文东本人是土匪,李华堂是义勇军。大体上就是,一伙正规的有组织有纪律有思想的游击队,遇上一些和日本人打的队伍,商量商量一联合,你们也加入我们吧,然后队伍就扩大了。这是抗联的一个组成,成分也是比较混杂的。后来一些叛变的叛徒出现,也是在所难免。本身抗联规模就不大,出现叛变这种情况,就是个非常严重的打击。

作战孤立、没有群众基础、没有后援,最后的结果就是失败,仗越打越虚弱。最后没办法,你不撤退到苏联,你剩下这点人,只能是被鬼子消灭了。当年东北的抗战,难度之大,不是关内能比的。关内国军败退,好歹还有大片土地可以跑,抗联撤退都只能出国了。

为什么东北抗联战斗十年退入苏联,东北野战军4年就解放全东北?

而四野开进东北的时候是啥局面?

四野进东北,第一是日本战败,进去争取地盘了。现在争斗双方变了,咱们还是十万大军开进去的,兵力是足够用的。对于老百姓而言,都是新来的。那么好,这两伙新来的,谁给我实惠,我就支持谁。

等到后来呢,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真真切切的得到了实惠,而这个实惠,老蒋那边是给不到的。不光给不到,还去破坏这个胜利果实,老百姓自然是不会支持老蒋的,反而是支持四野。

而且,四野本身十万大军进去,这是一个非常完善的部队,有着足够的组织架构,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队进去争取群众。当年我爷爷就是那会儿参加革命的,他的老上级就是工作队的,一个安徽人(后来我爷爷当指导员了,我爷爷总会学他的口音去叫“指导员”)。我爷爷后来讲的是,当时那位老上级是跟着挨家挨户的去做工作,而且很会挑人,看到精干的、有本事的,就跟着不放了。那些根据地,就是这么一点点、一个人一个人、一户户的建立起来的。那会儿的群众基础,是相当的扎实的。

顺便讲讲我爷爷那一代人吧,都是46年参加工作的,都是20岁左右。几年前,我去姑奶家串门,那会儿老太太已经九十多了,我爸也六十多了,我爸当时坐在那,而姑奶是非常激动地站在那拄着拐棍,给我们爷俩讲他们当年那些事,肉眼可见的那种两眼放光。老太太基本给那一辈人挨个介绍一遍,最小的是本家的一个四爷,17岁当了个通讯员。这点事里,你就能看出来,当年那个群众基础是多么的扎实稳定,而且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当时的东北,民心就是在四野这边,老蒋则没有民心。四野入关十万人,出关百万人,问题就很明显了。本身四野接收了日军相当一部分武器装备,从盟友手里又接收一部分,再加上扎实的群众基础,指挥官林总也非常厉害,这仗打不赢,天理难容,成功是必然的事情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