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物新疆|漫談“吉”文化

文物聯接古今,文物印證曆史。“文物新疆”旨在通過文博專家學者以現實筆法深入挖掘新疆出土文物、文物遺址蘊含的曆史文化資訊,實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曆史程序和新疆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充分闡釋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曆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雞作為“六畜”和“十二生肖”之一,諧音為“吉”,常被視為吉祥辟邪的化身,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截至目前,新疆考古發現最早的雞形象當屬2011年布爾津縣也拉曼墓群出土的一件雞首銅簪。

文物新疆|漫談“吉”文化

雞首銅簪(春秋戰國)

另外,溫宿縣包孜東墓地共發現三件漢代的環座骨飾,其中的雞形骨飾件,上端雕刻一隻雞,雞頭上的眼睛、嘴和身上的羽毛等雕刻得清晰可見,下端是環形座。

文物新疆|漫談“吉”文化

雞形骨飾件 (漢)

1976年吐魯番采坎古墓群4号墓出土一件雞首陶壺,年代為5-6世紀,高29厘米,底徑8.8厘米。平底鼓腹,細高頸,柱狀弓形單耳從肩部跨至口沿,與流相對,形似一隻雞首。

文物新疆|漫談“吉”文化

雞首陶壺(5-6世紀)

吐魯番阿斯塔那西區605号墓東晉時期的《莊園生活圖》壁畫中,除了墓主人及侍者外,還飼養有馬、牛、駱駝、狗和雞等動物。

文物新疆|漫談“吉”文化

《莊園生活圖》壁畫

更有意思的是,阿斯塔那186号墓出土南北朝時期的綠地對羊對雞樹紋錦,在葉綠色地上,顯大紅、白和菊黃色。紋樣呈橫向排列,由兩側向中軸對稱布置。現殘存了一側的對羊、燈樹、對雞和小株花樹等紋樣。紋樣以燈樹紋為主,樹有台座,塔形枝葉,6隻燈分三層布于樹葉間。燈樹台座兩側是對跪的大角羊,燈樹梢和小株花樹間有相對的雞紋。這是以上元燈節火樹銀花為題的圖案花紋,表明這一風俗在當時已出現,到了隋唐時期更為流行。

文物新疆|漫談“吉”文化

綠地對雞對羊燈樹紋錦(南北朝)

喪葬用雞的習俗在新疆有陪葬雞形的枕具、随葬關于雞的文字記載以及生肖雞俑等表現形式,說明中原的雞文化已在古代新疆地區傳播并備受當地各族居民的喜愛。

先秦時期,新疆各地墓葬發現枕在死者頭下的枕具種類衆多,有石塊、土坯、毛氈片、木闆、羊毛、枯草等,可視為新疆早期枕具的雛形。漢晉墓葬出土的枕具材質更加豐富,有用動物皮、毛布、絲織品等做成口袋狀,内填碎皮條、碎氈塊、羊毛、植物稭稈、草木灰和粘土等。最有代表性的枕具莫過于雞鳴枕。

1959年,和田地區尼雅遺址1号墓區的東漢墓葬發現了一件“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錦雞鳴枕。這件雞鳴枕長50厘米,寬13.5厘米,高9厘米,由“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錦縫綴而成,中部是雞身,兩端作雞首相背狀,白絹為底、疊放三層圓形紅絹片縫制出了圓眼,天青和白兩種絹剪出鋸齒形的雞冠。枕芯是植物莖杆。人枕在中間,剛好讓兩端的雞頭高高翹起。在縫制這件雞鳴枕的織錦面料上,除了織有“延年益壽大宜子孫”的漢字外,還織有花卉、祥雲等圖案。錦面織有“延年益壽大宜子孫”的吉利字樣,表現出人們渴望生命延續及對後世子孫美好的祝願。據猜測,來自中原的吉祥語錦可能是中原王朝賞賜給當地首領的物品。

文物新疆|漫談“吉”文化

“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錦雞鳴枕(東漢)

2003年,烏魯木齊市有關部門移交了一件造型相似的雞鳴錦枕,長47厘米,寬12厘米,高12厘米。不同的是,由紅色錦縫制,頭頂雞冠,雞嘴帶穗,雞身内填棉花。時代為漢晉時期。

文物新疆|漫談“吉”文化

雞鳴錦枕(漢晉)

相同類型的雞鳴枕,在尉犁縣營盤墓地、洛浦縣山普拉墓地以及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巴達木墓地等都曾發現過。

營盤墓地出土的雞鳴枕,是由淡黃色對禽、對獸、獸面紋绮縫綴而成。枕兩端下垂,各縫綴四瓣形花葉狀紅色絹飾。每片葉端飾有一縷絲線,其上各套串一枚珍珠。枕面上織出對禽、對獸、獸面、網格等紋樣,有深藍、褐、草綠、米黃、淡藍、灰、棕紅等繡線顔色。枕面兩側各縫有絹帶,系紮在死者前額上。枕芯是小米。對禽對獸的圖案是魏晉時期流行紋樣之一。

文物新疆|漫談“吉”文化

對禽對獸紋雞鳴枕(魏晉)

山普拉墓地出土的鳥獸紋錦雞鳴枕,原呈長橢圓形,通長67厘米,枕部織錦長25厘米,寬25厘米,翼寬8.2厘米,分為枕的兩翼和枕體三部分,雞頭裝飾缺失,後被拆開。兩翼由白、綠絹縫制,枕體是藍地鳥獸紋錦,顯橘黃色花紋,有人物、鳳、小鳥、獅、龍和獸面等圖案。

文物新疆|漫談“吉”文化

鳥獸紋雞鳴錦枕

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存在按照祖、父、子、孫輩份排列的家族埋葬方式,死者大多安放在墓室的土炕或簡易木床上,頭枕雞鳴枕,面部掩巾,眼上蓋瞑目,雙手握木。同河西走廊及中原葬俗有許多相似之處。

數量可觀的雞鳴枕與内地的雞鳴枕極為相似,一端是雞頭,另一端是雞尾,由不同的紡織品縫制而成,黑線繪出眼睛和羽毛。此外,還發現大量的晉唐時期的随葬衣物疏文書。據不完全統計,記載“雞鳴枕”的随葬衣物疏達20多件。

文物新疆|漫談“吉”文化

雞鳴枕(東晉)

綜上所述,新疆發現随葬雞形象的實物與記載,說明中原習俗随絲綢之路傳播到新疆并被當地居民所接受,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對新疆産生深遠影響的曆史見證之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孫維國)

- End -

編輯:阿林

稽核:葛建

監審:司元勳

新疆是個好地方

文物新疆 | 大猴背小猴,“輩輩封侯”~

文物新疆|漫談“吉”文化

【長按上圖關注" 新疆是個好地方 "】

點選“在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