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三野後勤司令卻沒授軍銜,功勳赫赫一生清廉,女兒後成副總理

前面文章曾提到過革命英烈李碩勳,他短短28年人生履曆中,卻創造出輝煌的成就,先後上司浙江、江蘇、廣東等地武裝革命運動的發展,還在半年之内組建了紅軍三個軍,雖然在強大敵軍勢力的“追剿”下,三支紅軍隊伍早早消逝在革命曆史長河中,卻為我軍留下一批經受住革命鬥争考驗的軍事人才,這些人多年後都堪以大用,成為開國功臣。

就拿紅14軍來說,軍長何昆、軍政委李逾時都早早犧牲,幸存者中卻走出多位名人,開國上将張愛萍,開國功臣黃火青,還有曾任農業部副部長的劉瑞龍。

他是三野後勤司令卻沒授軍銜,功勳赫赫一生清廉,女兒後成副總理

解放戰争時期,劉瑞龍曾任三野的後勤司令員,與在前方領兵打仗的将軍相比,他的責任也同樣重大,尤其是幾十萬人參戰的淮海戰役,除了前線作戰的官兵還有人數衆多的民兵,上百萬人的隊伍,每天的消耗是個天文數字。即使如此,後方人員還是依靠簡陋的獨輪車,将各種物資源源不斷輸送到前線,這場戰役取得勝利,是後方百萬農民工的功勞,與劉瑞龍的上司和籌劃也是分不開的。

加入革命之路

1910年,劉瑞龍生于江蘇的南通。他可真是個命苦的孩子,他來到人世間還不到三個月,父親就因意外去世,料理完後事,母親都不知道今後的生活何去何從,幸虧有舅舅的幫助,這孤兒寡母才渡過難關。

雖然家窮但志不短,到了入學的年齡,母親咬牙将兒子送進私塾讀書,為了供他讀書,這些年母親不知受了多少苦。劉瑞龍深知母親的不易,15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南通師範學校。

在南師讀書期間,他與恽子強結為摯友,恽子強的哥哥就是恽代英,他經常将從哥哥那裡聽到的革命理念講給劉瑞龍聽,後在恽子強引薦下,劉瑞龍還有幸認識了恽代英,正是這段特殊經曆,讓劉瑞龍改變了人生觀,決心投身革命事業。

他是三野後勤司令卻沒授軍銜,功勳赫赫一生清廉,女兒後成副總理

1927年,革命事業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正處于低谷時期,劉瑞龍卻在這時候選擇加入我黨,足以彰顯他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在他的努力下,南通師範成立了黨支部,劉瑞龍擔任黨支部書記,當時顧民元、江上青等革命愛國青年都是在他影響下加入共青團和共産黨的。

紅十四軍創始人之一

1929年,江蘇農民武裝力量發展迅速,省軍委書記李碩勳計劃把各地松散的武裝力量整編起來,這樣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時任南通縣委書記的劉瑞龍參與紅十四軍的建立工作。

在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心腹地帶組建工農武裝難度很大,也易引起敵人的注意,隊伍成立沒多久,就遭到敵軍重兵“圍剿”,經過一年多的艱苦鬥争,紅十四軍還是失敗了,幸存下來的劉瑞龍也被調到省軍委擔任委員。

當時由于顧順章的叛變,上海很多革命同志被捕,一些人沒有經受住敵人的酷刑投敵叛變,因為劉瑞龍的身份暴露,已不适合留在上海,本來組織打算送他去蘇聯留學,但想到險峻的革命形勢,他決定留在國内繼續工作,此時紅色方面軍剛進入川陝地區,急需幹部,于是劉瑞龍被派往川陝蘇區工作。

他是三野後勤司令卻沒授軍銜,功勳赫赫一生清廉,女兒後成副總理

從上海到川陝要跨越好幾個省,中間途徑數千裡,這一路行程可不容易。幸虧随行的由陝北特委派到上海彙報工作的交通員崔逢運作伴,劉瑞龍扮成商人,崔逢運裝成夥計,一路上有驚無險終于到達川陝蘇區,擔任紅29軍政治部主任,後升為軍政委。

有一次劉瑞龍帶着兩個排出去執行任務,混入革命隊伍的張正萬趁軍部開會之際,聯合敵人發動了襲擊,戰鬥中紅29軍各級軍官包括軍長陳淺倫犧牲了四十多人,敵人趁着這群龍無首的難得時機向紅29軍發動猛烈進攻,全軍損失慘重。

劉瑞龍回來時,帶人尋找失散的紅軍戰士,最後隻集合了120多人,加上他身邊的兩個排,組成陝南遊擊隊,後來劉瑞龍調入川陝省委擔任宣傳部長,遊擊隊也編入紅四方面軍。

蘇區剛成立不久,外部環境還很惡劣,必須快速把蘇區群衆發動起來,這樣才能壯大紅軍隊伍,鞏固工農政權。為此劉瑞龍做了大量工作,他要求“紅軍發展到哪裡,黨的宣傳就到哪裡!”于是鑽花隊、粉筆隊、貼發隊、文藝隊、工農劇團等組織應運而生。

作為上司者,劉瑞龍的工作非常繁重,白天他要和大家一起印智語、發傳單,晚上還要策劃節目、撰寫智語,至今還保留着由他親自籌劃撰寫的智語還有4000餘條。

西路軍九死一生

長征到達陝北後,劉瑞龍跟随紅色方面軍參加了西征,這支兩萬多人的隊伍,一進入河西地區,就遭到馬家軍的圍追堵截,紅軍将士浴血奮戰,給敵人造成很大的傷亡但畢竟敵衆我寡,西路軍越打越少,最終兵敗河西。

劉瑞龍曾跟追畢占雲支隊在山裡與敵人周旋了兩個月,最後還是被俘。他們被押往張掖看守所,身處獄中仍沒有放棄抵抗。他們在獄中建立黨支部,繼續與敵人作鬥争,即使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也堅決不做叛徒。幸運的是,抗戰爆發兩黨第二次合作,他們這些被俘人員也都重獲自由。

新中國成立後,劉瑞龍擔任上海市委秘書長,後調入農業部,此後他的工作職位雖有調動,但都與農業有關。

他是三野後勤司令卻沒授軍銜,功勳赫赫一生清廉,女兒後成副總理

劉瑞龍是農民出身,又打了這些年的仗,了解農民的不易,糧食的重要性,堅決反對鋪張浪費,一切從自己做起。

他到外地視察時,從不參加宴席,隻吃簡單的飯菜,拒絕收納禮物,吃完飯後還要付自己的飯錢。劉老征戰多年,身上有不少傷病,經常疼痛,有一次他出去調研時,對方是他的老部下,了解劉老的情況,非常細心的安排他去進階飯店居住,但劉老拒絕了,隻住進簡單的招待所,還告誡部下以後不要這樣了。

老将軍不為名利、清廉一生,教育出的子女也非常優秀,幾個兒女都取得不錯的成就,尤其是二女兒劉延東還當選為副總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