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漢相争的時候,劉邦命手下大将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二十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陉關迎擊。
當時,韓信隻帶了一萬二千人馬。
為了打敗趙軍,他将一萬人駐紮在河邊列了一個背水陣,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
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隻能拼死奮戰。
這時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趙軍遭到前後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
戰後有人問韓信:“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将軍為何明知故犯?”
韓信笑着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戰,由司馬遷的妙筆生花以後,這個故事就成為了經典。一般人認為,韓信打仗厲害,有創意性。
其實,這不是韓信故弄玄虛的謙虛,兵書上的确有記載,這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故事的出處在源自于《左傳·文公三年》裡的記載:“秦伯伐晉,濟河焚舟。”
這是什麼樣的經過呢?
秦穆公時期,秦國大夫百裡視,即孟明視,本是百裡奚之子。
百裡奚早年外出謀官,留下妻子和兒子百裡視守家。
但這個百裡視從小就不喜歡幹農活,整天聚集一幫年輕人,大家在一起使槍弄棒,他的母親雖然年老體衰,但還得供他吃喝。
後來在虞國實在待不下去了,百裡視就随他母親流落到秦國。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如願以償的找到了失散四十多年的父親,此時他的父親百裡奚,已經當了秦國的相國。
他們母子來到秦國後,受到秦穆公的接見,穆公見他武藝高強,遂拜他做了大夫。
公元前628年冬,秦穆公決定興師征讨鄭國,拜百裡視為大将,西乞術、白乙丙為副将。
百裡視率領着大軍行至滑國(在今河南省偃師東南)的時候,正好被鄭國一個名叫弦高的牛販子碰上了。
弦高是個有愛國心的商販,他在去洛陽做買賣的途中,聞聽秦兵要攻打本國,非常焦急。但是此時自己回去報信已經來不及了。
于是一方面叫人趕快回鄭國報信,自己則趕着牛群去迎接秦國的軍隊。
他冒充鄭國的使臣,帶了四張熟牛皮和十二頭牛去慰勞秦軍。
他對百裡視說:“我們的國君聽說三位将軍要到敝國去,是以趕快派我慰勞貴國的軍隊。敝國雖不富裕,可是願意供給你們每天的日用必需品;要是開拔,我們願意在你們動身的前夕,代你們守夜,保衛你們。”
沒有經驗的百裡視被牛販子弦高的花言巧語所欺騙,他以為鄭國真的早已得知消息,有了防守準備,是以不敢再前去攻打鄭國。
可是大兵經過長途跋涉,終于到了鄭國,這麼勞師動衆的來到鄭國,因為怕鄭國的抵抗而空手而歸,回去以後怎麼向秦穆公交差呢?
也罷,鄭國打不了,那就換一個軟柿子捏一捏吧。于是大軍改變作戰目标,滅了更小的諸侯國滑國。
這一趟也算沒有白來,軍隊搶了不少玉帛、糧食和男女人口,裝滿幾百輛大車,取道而回。
滿載而歸的百裡視帶兵歸國時,放松了警惕,四月十四日,他帶領的軍隊到了地勢險絕的崤山地帶(今河南陝縣東),被早已埋伏在那裡的晉軍殺得全軍覆沒,他自己和西乞術、白乙丙兩名副将也做了俘虜。
這一下可陪大發了,不光搶來的戰利品都統統歸了晉國,自己還做了俘虜。
晉襄公打算把他們幾個押到太廟裡,宰掉當祭品,但他母親文嬴(秦穆公的女兒)聽說秦國打了敗仗,秦國的三員大将也給晉國逮住了,擔心晉、秦兩國的冤仇越結越深,趕緊趕到晉襄公那裡。
她給兒子出主意:“百裡視這幾個人要争勢力,弄得秦、晉兩國傷了和氣,我想秦伯一定很恨他們,如果能得到他們,就是吃了他們的肉都嫌不甘心,何必屈尊你去懲罰他們呢!是以,不如放他們回去,讓秦伯拿他們正法,也好消去心頭怒氣。你看怎麼樣?”
晉襄公聽從了母親的勸告,把他們三個人釋放了。
百裡視灰頭土臉的回到秦國,養精蓄銳了好幾年,到了公元前625年,終于憋不住了,于是向秦穆公請求,發兵攻打晉國,以報崤山之仇。
秦穆公看到百裡視那嗷嗷的戰鬥勁頭,覺得這次一定會大有收獲,于是就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這次帶兵的依然是百裡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大将軍,他們共率領四百輛兵車去攻打晉國。
晉襄公派中軍大将先且居前往抵禦,兩軍在秦國西部的彭衙相遇了。
雙方列陣後,晉國的車右将軍狼曋,率部下二百餘人首先沖入敵陣,殺的秦軍陣腳大亂,随後晉軍主力發起猛烈的攻擊,秦軍大敗。
又敗了!這回雖不像上次在崤山敗得那麼慘,可在百裡視眼裡,比上一次更覺得慚愧無比。因為上一次是中了敵人的埋伏,這一次是面對面的交鋒。
在敗退回來的路上,百裡視讓人把他捆綁起來,上了囚車。這次他要負擔戰敗的責任,不希望秦穆公赦免他的罪過。
可是,富有閱曆的秦穆公知道,老在順風裡駛船的,不一定是好船夫,國家的大船隻有讓久經大風浪,甚至翻過船的人掌握才放心。他對百裡視勉勵了一番,繼續讓他統帥軍隊。
公元前624年夏天,百裡視再次請求,要去攻打晉國,以報當年之仇。
古代有個事不過三的說法,是以這次百裡視向秦穆公請戰時,特意表決心:“要是這次再打不了勝仗,我決不活着回來!”
這次他親自挑選了國内的精兵,準備了五百輛兵車,為了鼓勵士氣,秦穆公拿出大量财帛,安撫出征士兵的家屬。
這次的全國總動員,和上兩次果然不一樣,全國兵民情緒高昂,一緻決心奪取戰争勝利。
當父母的來到軍前送兒子,當妻子的也來到軍前送别丈夫,雖然心情不一樣,但囑咐的話都是一個意思——“要是不打勝仗,可别回來呀!”
于是秦軍浩浩蕩蕩,開始東渡黃河。
過河後,百裡視指令戰士将渡河的船全部燒掉。
他的這個指令一下,令衆将士大出意外,大家都不解其意——這不是明擺着自斷退路嗎?
的确是這樣。
百裡視對士卒們解釋道:“咱們這回出來,背水一戰,有進沒退!”
鬥志旺盛的秦軍攻占晉邑王官,在戰鬥中百裡視身先士卒,勇敢沖殺,不幾天就奪回了上次被晉軍奪去的兩座城,還打下了晉國的幾座大城,史稱王官之戰。
秦國軍隊所向披靡,耀武揚威;晉軍鑒于秦軍來勢兇猛,遂堅守城池,拒不出戰。
秦軍求戰不成,遂轉而南下自茅津南渡黃河,來到當年的崤山舊戰場,将三年前在此地戰死的秦軍士兵遺骨,悉數掩埋,并樹立标志,以志紀念。
這些事情都做完之後,大軍凱旋班師。
秦穆公的這次軍事行動大大的提高了秦國的國際聲望,打破了晉軍天下無敵的神話。
此戰以後,晉襄公繼承其父晉文公中原霸主的地位,發生了動搖,秦穆公作為繼任者接過春秋霸主的權柄,帶領秦國開始縱橫馳騁于諸侯之間了。
參考資料:
《左傳》春秋·左丘明
《史記》漢·司馬遷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