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古人重視嫡長子?

嫡長子繼承制的尴尬

有充分證據表明,從周朝以後,除了個别少數民族王朝(比如元朝)以外,其餘的中國王朝,幾乎全部奉行“嫡長子繼承制”。

事實上不光是朝廷在選擇儲君的時候奉行“嫡長子繼承制”,在地主和貴族官僚的家族裡,财産繼承和爵位繼承方面,也是奉行“嫡長子繼承制”,甚至因為這個制度,還引起過殃及全民的悲劇:西晉晉武帝司馬炎的嫡長子司馬衷是一個白癡,但是,就因為司馬衷是嫡長子,最終司馬衷登基後,八王之亂拉開序幕,之後便是著名的永嘉之亂和衣冠南渡,華夏為此導緻南北大分裂上百年,直到隋朝隋文帝一統南北,才結束這一分裂。

為什麼古人重視嫡長子?

雖然嫡長子繼承制統治華夏數千年,但是事實上,從漢朝以後的曆代皇帝中,嫡長子出身的比例并不大——以唐朝為例,唐朝的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肅宗,連續數代大唐天子都不是嫡長子,其原因在于,嫡長子固然在繼承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也會因為是皇位繼承人的關系引起皇帝的猜忌以及政敵(其他皇子)的打擊。

是以小編認為嫡長子繼承制在皇家是一種尴尬的制度:因為一方面,嫡長子被曆代王朝所推崇,但一方面,又并沒有得到落實,而執行這一制度的,往往又制造了悲劇。

那麼,古人為什麼如此重視嫡長子這個地位?

小編認為,這個問題要從兩個角度來說。

所謂“嫡”,相對于“庶”。“嫡”是正妻所生,而“庶”則是妾所生。在當下的中國,存在“剩男”、“剩女”問題,而“剩男”其實是自古以來的。因為古代富人妻妾成群,窮人孤獨終老。古代不論是天子立皇後還是富人娶正妻,都要考慮對方的出身門第,既:門當戶對。至于納妾,則沒有太多講究。小門小戶的女兒,往往會充作豪門大戶的小妾。因為妻妾出身不同,進而導緻地位不同,是以,又決定了兒女的地位不同——嫡出的子女因為母親地位高、出身好,就要比庶出的子女尊貴。

為什麼古人重視嫡長子?

長子

從法理學角度來說,法律的制訂,是為了維持秩序的穩定,是從現實利益考量,而非立法者一時的心血來潮。

在古代,由嫡長子來繼承家業(江山),也是出于對秩序穩定的考慮。

古代統治者推行的價值觀,要求臣子服從君主,子女服從父親,弟弟禮敬兄長。這樣可以保證天下處于一個穩定的狀态。

為什麼古人重視嫡長子?

是以在這種價值觀下,嫡出大于庶出的基礎上,嫡出長子,地位也要大于其他兒子。

為此,嫡長子的地位要高于其他兒子。

曆史上,清朝康熙帝廢掉太子後,導緻清朝皇位繼承秩序發生混亂,引發“九子奪嫡”,一定程度消耗了大清國的國力,導緻雍正帝在位初年,為收拾“九子奪嫡”的殘局,耗費了不少力氣,是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嫡長子繼承制固然不完美,但是,再沒有更好的辦法前,嫡長子繼承制可以避免秩序混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