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歲看老‘’:項羽的失敗,從小就注定了

項羽和劉邦的争鬥,是很多人都感興趣的曆史事件。項羽是如何從占盡優勢,到最後的淪落到自刎于烏江的下場,也是很多人都争相讨論的。其實,項羽的失敗是注定的,因為劉邦天生就是個當皇帝的料。

三歲看老‘’:項羽的失敗,從小就注定了

兩人的出身,讓兩個人追求不同

項羽一直被很多人認為是真正的西楚項氏的掌門人,但是真正的掌門人并非項羽,而是項梁。如果不是他早死,項羽也不會繼承西楚的人馬。但是即便項梁早死,項羽在軍中的地位也受限,因為他的資曆太低,軍中的範增等人,都算是他的長輩,即便他以少主的身份即位,還是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三歲看老‘’:項羽的失敗,從小就注定了

但是這并不意味着項羽就沒有享受權利,項梁起兵時,項羽還年少,又以西楚繼承人的身份一直跟在他身邊,其實享受到了一定的權力意味。是以,他追逐的并非權力,而是對秦王的''彼可取而代也'',就是說他追求的更多的是統一天下!

三歲看老‘’:項羽的失敗,從小就注定了

而劉邦呢?他出身很低,最早出現在史書上記載他隻是個亭長,與自小跟着項梁征戰的項羽相比,他太缺乏曆練!但是正是因為他出身底層,感受到了底層的艱辛!是以,他追求的隻是權,相比于項羽想要一統天下,劉邦最初的追求要遜色的多,相比于項羽的取而代之,劉邦在見到秦始皇的想法是:''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他看到的是,一個君主的高高在上,他追求的也是他一人的未來,一人的地位提高!

三歲看老‘’:項羽的失敗,從小就注定了

兩人的性格,讓他們後來的争霸路上表現不一

但是也正是這不同的出身,幾乎直接就影響到了他們将來的結局!劉邦因為出身低微,十分的會來事,察言觀色更是手到擒來。在項伯在鴻門宴之前冒死前來告密的時候,他的反應是趕緊讓人把他請進來,不僅像對待兄長那樣對待他,而且還主動提出要和他結兒女親家。這不僅僅表現了劉邦的會來事,還表現了在生死存亡之際,他很能聽取别人的意見,這是謀大事的基礎,因為人術業有專攻,有些人就是善于出謀劃策。

三歲看老‘’:項羽的失敗,從小就注定了

但是項羽不行,從小跟着叔父南征北戰,從無敗績的他,對自己有種高度的自信。項羽他做事一切隻憑借自己的喜好,比如亞父多次建議劉邦需要除掉,他就是不聽。鴻門宴上也無視亞父的建議,甚至還對敵方大将,一見如故,又是賜酒又是賞肉,關注點過于清奇。沒有正确看待劉邦,被鴻門宴上劉邦送禮伏低的姿态所迷惑,或者是根本就沒有在意劉邦,才會給了劉邦逃脫之機。

三歲看老‘’:項羽的失敗,從小就注定了

兩人在把握時機時,表現不一

劉邦在危難之際,可以為了保命而卑躬做小,可稱張良為兄,用大王稱呼項羽,參加鴻門宴,被安排在末席,也能談笑。一旦有逃命的機會,毫不猶豫立馬逃脫,知道留着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劉邦連自己老父親被人拖在地上都能談笑,甚至還開玩笑。多次被項羽打到幾乎就剩光杆司令的情況下,仍然不抛棄不放棄,能跑就跑。

三歲看老‘’:項羽的失敗,從小就注定了

但是項羽呢,在烏江時,明明漁父特意等着要帶他走,說江東父老等他歸來,但是項羽為了所謂的面子,在追兵未到,隻要上船就能跑的情況下,堅決不願意逃命,說是無臉見江東父老,可是明明漁父已經早就傳達了江東父老等他歸去!對比劉邦多次被項羽打到幾乎就剩光杆司令的情況下,仍然不抛棄不放棄,能跑就跑,項羽的做法實在是不像一個統兵的大将,更不像一個封王之臣的想法。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還能有''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感歎,讓人着急得很。

三歲看老‘’:項羽的失敗,從小就注定了

項羽自小就喜歡半途而廢

一個人的性格養成,在小時候就可以就看出端倪,中國古話講''三歲看小'',項羽小時候就是個半途而廢的人。《史記》記載: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說他小的時候,學書不成,學劍又不成,兩次都半途而廢,要不是項籍生氣了,怒斥他,他估計就是個纨绔子弟的料。項籍用心教他兵法,這才有所成,''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三歲看老‘’:項羽的失敗,從小就注定了

可見他從小就是個愛放棄的性子,這也一直伴随着他長大。在後來,從無敗績的他,一朝失敗,就扛不住了,與他小時候愛放棄,做事堅持不住,應該有很大的關系。''三歲看老'',而到了可以學兵書的年紀,應該不止三歲,他的性格早就定型,後來不成功也是可以了解的。

三歲看老‘’:項羽的失敗,從小就注定了

劉邦如有天助

再則,他的對手劉邦,仿佛是有天意加持,項羽與劉邦争天下,簡直就不像是跟人在對抗,更像是在逆天而行。天意是個過于玄幻的詞,但是劉邦的确仿佛是這個詞的最好解釋。他的運氣好像永遠用不完似得,仿佛那打不死的蟑螂小強,無論面臨多大的危機,最終都有貴人相助、或者機緣巧合,進而化險為夷,絕地逢生,一如電影情節般狗血。

三歲看老‘’:項羽的失敗,從小就注定了

最有名的就是鴻門宴,項羽的叔父項伯剛好就那麼巧的被張良救過,如果不是項伯在項莊舞劍的時候,處處以身護之,劉邦恐怕早就玩完兒了。而劉邦被發配漢中後,被稱為''國士無雙''的韓信在出走的路上,那麼巧,天降大雨,擋住了韓信的歸路,被蕭何趕上勸回。估計劉邦就在蜀地那富庶之地安享晚年了,哪裡還有雄心壯志?無非另一個劉備罷了。

三歲看老‘’:項羽的失敗,從小就注定了

還有,後來劉邦還定三秦,集結六十萬大軍進攻西楚,然後呢?被項羽用三萬騎兵拿下,打的不成樣子,三十萬人或跑或叛,另三十萬人死在瀔水、睢水之畔,屍體幾乎築成一道肉壩,竟使睢水為之不流。加上項羽的兵馬,把劉邦死死圍住,插翅難逃。

三歲看老‘’:項羽的失敗,從小就注定了

可這關鍵時刻,一場多半發生在中國北方靠近沙漠地區冬春之際的沙塵暴,竟然奇迹般地在蘇北山區之中爆發了,結果,劉邦便趁着這風沙輕松逃出了項羽的魔掌,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逃走,如果不是巧合的話,隻能說他真有神助。再後來項羽又多次将劉邦打成光杆司令,劉邦一次次在這兵荒馬亂的世道上單身逃亡,卻總能毫發無傷的順利逃回關中或者河北,找到蕭何或韓信要兵來東山再起。不像那齊王田榮,隻一次被項羽打敗,就在逃亡途中為亂民所殺,真是倒黴透頂。總之,劉邦的運氣就是這麼好,而且永遠用不完,你說這不是天意是什麼!

三歲看老‘’:項羽的失敗,從小就注定了

劉邦深谙帝王之道

還有就是劉邦深谙帝王之道,不在治國之能,而在于包裝自己,将自己神化,是以,劉邦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仗劍斬白蛇、頭頂五彩雲之類的神一樣的人物。項羽呢?除了''力能扛鼎''的大力士形象,還有什麼?再加上''義帝被弑''一案,又被對手說:你們看,項羽背約弑主,大逆不道罪該萬死!天下應共同推翻此暴君才對!結果,劉邦集結了一大批人馬,項羽從一位不世的軍事奇才,淪落到烏江自刎的下場!

項羽的失敗,是自身性格的内因,劉邦運氣好、表現強大為外因,内外交錯,才成敗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