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百裡加急”手無寸鐵,為何強盜都不敢劫?看他的腰牌,誰敢動

古代的交流通訊不是很發達,一個資訊的傳遞往往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在路上還極有可能遭遇各種各樣的風險,為了能夠盡快以及精準地傳遞消息,中國古代的資訊傳遞方式,其實也一直都有在發生進化與生更新,最早的一種叫做烽煙傳信。

“八百裡加急”手無寸鐵,為何強盜都不敢劫?看他的腰牌,誰敢動

早在西周時期,烽煙就已經作為一種傳遞資訊的重要載體,在人們的生活中廣為應用,國家會在邊境線每隔一段距離就設定瞭望台,一旦遇到有外敵入侵的時候,這些瞭望台就一個接一個地燃起烽火,讓其它的諸侯國也能夠迅速知道這一消息,可以在最快的時間裡,組織起軍隊來抗擊外敵。

“八百裡加急”手無寸鐵,為何強盜都不敢劫?看他的腰牌,誰敢動

關于烽煙傳信還有着一個很著名的故事,那就是西周時候的周幽王,為了博取自己心愛的女孩褒姒一個笑容,而多次點燃了烽火台,褒姒望着那一些急匆匆帶着大軍趕來的諸侯們,由一臉驚慌轉為一臉茫然又轉為滿面憤怒,大覺有趣于是哈哈大笑,讓周幽王也覺得大為高興。

“八百裡加急”手無寸鐵,為何強盜都不敢劫?看他的腰牌,誰敢動

于是周幽王一而再,再而三地點起烽火,前兩次的時候還有諸侯帶着大軍過來,但是在被戲弄兩次以後,就沒什麼人理會周幽王的烽火,等到他真正遭到襲擊時,也就沒人趕來救援,西周就此滅亡。

通過烽火來傳達資訊的這種方式,到後來很多年裡都有繼續使用,如三國時期關羽就曾經在荊州,設定了很多的烽火台。不過随着社會的發展,資訊傳遞的方式也發生了更多的變化,出現了“飛鴿傳書”與“快馬傳書”。

不過由于飛鴿傳書更加容易發生意外,是以人們在傳遞那一些重要資訊的時候,還是會選擇快馬傳書,并且由此而誕生了專門的“驿道快馬”,通常每隔30裡路就會設定一個驿站,由本地的縣令負總責,驿站的驿卒平常主要就是養護好驿馬,招待過往的官員與傳令使。

“八百裡加急”手無寸鐵,為何強盜都不敢劫?看他的腰牌,誰敢動

一個又一個的驿站,組成了龐大帝國的資訊傳遞網絡,通常情況下,這些驿站在傳遞資訊時是“日行三百裡”的速度,不過若是資訊非常重要的話,那麼這個速度也會有所提升,根據重要程度的不同,又可分為“日行四百裡、日行五百裡,日行六百裡”等等。

級别最高的行進速度為“日行八百裡”,通常能夠使用“日行八百裡”這個級别的資訊,基本上就是有人造反之類的大事,古代總共也沒有發生幾回,最為著名的就是唐朝時,安祿山造反的消息以“日行八百裡”的速度,在六天之内就傳到了數千裡外的唐玄宗耳中,一路上累死了幾十匹馬以及好幾個傳令使。

“八百裡加急”手無寸鐵,為何強盜都不敢劫?看他的腰牌,誰敢動

當人們在使用“日行八百裡”來傳遞資訊的時候,為了能夠盡可能地快,會減輕所有能夠減輕的負重,自然是不會帶上兵器什麼的,可以說是真正的手無寸鐵,但是為何卻不怕打劫呢,因為強盜也是有智商的,雖然已經當上了強盜早就不怕死,但是給全族人找死的事情,又有誰敢幹呢?

畢竟“八百裡加急”的資訊,那是誰都不敢延誤的,否則傳令使也不會将自己跑死都要不停地跑了,若是因為遭到強盜打劫,而導緻資訊沒有及時傳出,乃至于導緻了戰事的失敗,傳令使固然是難免一死,這些敢于打劫的強盜也會遭到官府的激烈報複,抄家滅族那是免不了的。

“八百裡加急”手無寸鐵,為何強盜都不敢劫?看他的腰牌,誰敢動

那麼強盜是怎麼分辨出這是“八百裡加急”的呢?主要是因為這些傳令使身上,會随身攜帶有一塊很特别的腰牌,看到這塊腰牌,強盜們就能夠辨識出傳令使的身份,自然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