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驚了!2200多人寫網文隻為講述甲骨文的故事

1月5日,國家圖書館聯合閱文集團在國圖天津津灣文創中心舉辦“甲骨文推廣公益項目”主題釋出會,雙方将深化戰略合作,共同推動以甲骨文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播與普及。

驚了!2200多人寫網文隻為講述甲骨文的故事

2200多人參與甲骨文故事創作

以甲骨文呈現的新年關鍵字在社交平台刷屏傳播,從甲骨文開始的文字長河展覽在天津驚豔亮相,為甲骨文創作的 60篇微小說集結上線,用甲骨文更新的網文章節收獲熱評……新年伊始,“甲骨文推廣公益項目”就以新穎的形式、豐富的内容圈粉無數,讓甲骨文成為2022開年最“火”的文化IP之一。

就在1月1日,《喚醒甲骨文之古字新說》在閱文集團旗下起點讀書、QQ閱讀兩大用戶端正式上線。60 篇微故事摘選自“萬物俱有形,甲骨會說話”主題征文活動的優秀作品,每篇微故事約500字。

驚了!2200多人寫網文隻為講述甲骨文的故事

本次征文活動吸引了2200多人參與,約7成是90後和00後創作者,年輕一代的創作賦予甲骨文全新的趣味故事。在2571篇征文作品中,既有關于前沿未來的科幻題材,也有來自中國遠古的神話故事,既有家國天下的曆史情懷,也有反映當下的現實題材。在一個個融合了現代想象與曆史底蘊的故事裡,每一個古老的文字,都被賦予了靈性和溫度。

閱文作家“行者有三”出生于1992年,他創作的《旦生》以甲骨文“旦”為核心,化用“後羿射日”的神話傳說講述了太陽初升的故事;95後作家“見異思劍”的作品《家鏡》則從甲骨文“若”入手,刻畫了現代社會的祖孫親情;大神作家“水清竹”創作的《哨所的除夕夜》在甲骨文“吉”中汲取靈感,描繪了邊防戰士護衛疆土的無私大愛。三位作家均表示,從甲骨文的文字之美出發,創作出網絡文學的故事之美,以古文字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正在成為好故事的靈感之源。

與此同時,起點讀書和QQ閱讀兩大平台還上線了“甲骨文推廣公益項目”小彩蛋活動。愛潛水的烏賊、會說話的肘子、老鷹吃小雞、血紅、希行、吱吱、純潔滴小龍、黑山老鬼、我最白、遠瞳等10位閱文白金大神作家集體在連載作品中用甲骨文更新彩蛋章,吸引衆多讀者前來閱讀打卡。多位年輕讀者表示,彩蛋章的形式拉近了甲骨文與普通人的距離,傳統文化之美令人大受震撼,讓人更有興趣探尋古文字的故事。

驚了!2200多人寫網文隻為講述甲骨文的故事

甲骨文與網絡文學的跨千年交彙

“傳統文化是網絡文學想象的根源,網絡寫作也以新鮮活力回饋傳統”,首都師範大學美育研究中心教授許苗苗認為,甲骨文與網文的共通之處在于文字與媒介的緊密親緣,“作為商代最先進的書寫媒介,龜甲與獸骨忠實地傳承曆史;而作為當今最有力的傳媒,網際網路則有效地服務大衆。二者是彼此時代的縮影,是最先進媒介上想象力的凝結。”

釋出會現場,國家圖書館和閱文集團還舉行了“甲骨文與網絡文學的跨千年交彙”對談沙龍。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金石組組長、副研究館員趙愛學與閱文集團白金作家“孑與2”共同探讨文字與故事的流變。

趙愛學認為,古老文字與三千多年後的網絡文學碰撞,并且碰撞出了令人滿意的火花,令人欣慰,“我們希望蘊含祖先造字智慧的古老文字能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走到大衆中間。網際網路為甲骨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各種可能,網絡文學就是其中一種。”

作為網絡文學作家代表,“孑與2”也表示,将甲骨文與網絡小說結合在一起,是古文字與現代文學的一次碰撞交流。對此,他為“甲骨文推廣公益項目”創作了短篇故事《家之初》。這篇故事以甲骨文“家”為靈感, 結合了“四方風”甲骨的内容,讓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風及風神在網文中重制。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傑

編輯/喬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