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文出海,中美韓大戰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金角财經,作者 | 林石

海外網文市場,大戰一觸即發。

根據國内三家數字閱讀巨頭日前釋出的年報,中文線上的海外業務營收已接近總營收一半,閱文則表示疫情期間海外網文作家數量增長了三倍,掌閱未公布海外業務詳情,但也表示“比較平穩增長“。

連直播出身的映客互娛也在業績釋出會上宣布要加大海外網文市場的布局,

硝煙不止是“内鬥”。去年7月,亞馬遜推出了自家網文平台——kindle-vella,南韓網際網路巨頭Naver旗下的網漫平台也宣布入局網文。

“晉西北”亂成了一鍋粥,布局良久的中國網文企業,又能否戰勝本土巨頭?面對内容“水土不服”的難題時,背負“文化輸出”重任的海外網文,又能否突出重圍兌現期待?

海外網文,一片藍海

海外網文市場,曾是一片空白。

正如今年3月,映客互娛在業績釋出會上宣布進軍海外網文時,董事長奉佑生的說法就是,“中國有15億人口,而海外有55億人口,蘊藏着比國内更巨大的市場潛力”。

截至2021年底,中國的網文使用者已經到達5.02億,占到了網民總數48.6%,網文市場規模已超300億。這十年來,《後宮甄嬛傳》、《琅琊榜》等具有影響力的ip改編影視劇更是不勝枚舉。

相比之下,作為網際網路發源地的美國,網絡文學的出現明明遠早于中國。不過多年以來,網絡文學在北美仍處于一種較為原始的狀态,既無比較成規模的産業,也沒有出現過具有影響力的作品與平台網站。原因在于,美國有着極為龐大且完整的傳統出版産業鍊,讀者基數大且利潤高,無論讀者還是作者均青睐于傳統出版。

正如那個給土著賣鞋的故事一樣,市場越是空白,想象的空間就越大。

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的網文出海使用者規模已達8300萬人,市場規模約12.16億人,出海作品數量過萬部。

據頭豹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網文出海的使用者規模有望可達到13.29億人,市場規模将達到193.35億元。

14年由美籍華人賴靜平建立的“Wuxiaworld”

2014年通常被視為海外網文的起源。在此之前,網文出海的模式通常隻有一種,那就是實體版權的出售,如《鬼吹燈》、《誅仙》這樣的早期網文神作,均以這一模式銷向了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直到2014年12月22日,美籍華人賴靜平建立的一個專門翻譯中國網絡小說的網站“Wuxiaworld”正式開始營運。當時的他,還是美國駐越南大使館的一名三等秘書,大量業餘時間則用來翻譯小說。一年後,兩頭兼顧而疲憊不堪的他,甚至為此辭去了大使館的工作,回到了故鄉成都租下一間普通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全職進行小說翻譯和網站營運。

當時的網文巨頭起點中文網仍未意識到海外市場的價值,隻是與賴靜平的“Wuxiaworld”進行了版權合作。甚至到了2016年末,閱文集團CEO吳文輝還是持保留态度——“目前海外這幾個網站加起來,收入隻占我們的1%,我覺得不如讓子彈再飛一下。”

然而到了2017年4月,Wuxiaworld 的日均獨立通路量已經達到了97.92 萬,其中約 1/3 的通路使用者來自美國,并覆寫了東南亞和歐洲的近百個國家,在全球 Alexa 排名中位列 954,遠超起點中文網的16128名時,閱文才終于決定改變。

5 月 15 日,閱文集團旗下起點國際正式上線,首批上線的網文作品為41部。行業龍頭的舉動,拉開了網文出海的序幕,成為海外網外走向主流化、正版化的标志。

隻是藍海之下,風高浪急。

文化輸出的大旗,不好扛

網文出海之初,便身披“文化輸出”的大旗。

多次登頂網絡作家富豪榜頭名的唐家三少曾言,“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的方向應該是傳播中國文化。”

中文線上董事長童之磊的話更是将網文的高度提了一個層次,“回顧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我認為有三次比較大的傳播:首先是張骞通西域開始的陸路傳播,然後是從鄭和下西洋開始的海陸系統性傳播,現在,數字化傳播開啟了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三次系統化傳播。”

閱文的掌舵人吳文輝幹脆将中國網文和美國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南韓偶像劇并稱為“世界四大文化奇觀”。

确實如此嗎?如果以目前的情況看來,海外網文市場确實是在高速增長之中,但要說扛起“文化輸出”的大旗,或是能與好萊塢、韓劇、日漫比肩,則還言之尚早。

網絡上曾盛傳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名為凱文·卡紮德的男子,因失戀染上毒瘾,後來在讀到了一本中國網絡小說《盤龍》時一發不可收拾,在連追15部中國網文之後,竟徹底戒掉了毒瘾。抛開故事的真僞不談,這個案例顯然也還無法印證網文的地位。

《盤龍》在“Wuxiaworld”赢得了90%的好評

海外網文目前最現實的問題,是培養讀者的消費意願。

如前文所述,最早推動海外網文出現的“Wuxiaworld”,近三分之二的讀者來自東南亞國家。在全體讀者中,來自印度、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欠發達地區的讀者占比更是達到了81%,這更像是海外網文版的“農村包圍城市”。這同時意味着的就是,海外網文大部分讀者的付費意願并不高——資料證明了這一點,截至2020年,付費少于30美元的輕度使用者占比達到了73%。

相較之下,2021年上半年,閱文在國内的930萬付費使用者的人均月付費為36.4元,一年算下來大概就是66美元。

而内容付費恰恰是目前海外網文平台最主要的收入手段,占比達到了80%,廣告變現僅僅占到了20%,如ip營運等其它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其次,海外網文必然面臨的就是“水土不服”的問題。

盡管目前國内的網文存量已經超過2000萬部,但适合出海的、能出海的卻并不多,關鍵就在于翻譯是一道繞不開的坎。尤其是最早出海的的仙俠、武俠類小說,其中涉及的修煉等級、武學秘籍等等元素,要“信達雅”地翻譯到位并非易事。

這直接導緻的是,如今最受海外市場歡迎的網文題材,是已經成為男性閱聽人主要青睐的“狼人”流、女性閱聽人青睐的霸道總裁流。

國内網文巨頭的解決政策是本土化。閱文旗下的起點國際自2018年開始推出本土作者招募計劃,目前已有超1.2萬的海外作者,上線英文原創作品近兩萬部。對比之下,經翻譯出海的網文上線數量也僅有3000餘部。

但本土化之後的網文,還能扛起“文化輸出”的大旗嗎?這是個問題。

本土巨頭殺入戰場

中國網文平台們還在尋求突破時,本土巨頭也決定殺入戰場。

作為一家改寫了傳統出版業曆史的巨型企業,亞馬遜去年7月推出了自家的網文平台kindle-vella。

另外一家号稱月活躍使用者達9000萬人次的本土網文平台Wattpad,去年則被南韓網際網路巨頭Naver以6億美金的金額進行收購。

巨頭的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

據 Apptopia 統計,歐美七大網文/網漫平台的應用内支付額,在過去一年裡增長了近50%,并且在2021年的5月和7月,都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200萬美元。

電影《After》海報

更顯而易見的,是本土巨頭們在IP營運上的優勢。

更早起家的Wattpad,先後有兩部作品的IP改編都取得了成功。美國人安娜·陶德(Anna Todd)發表在Wattpad的網絡小說《之後》(After),系列作品獲得了超過15億次的閱讀,順利實作實體出版,改編的電影甚至還獲得一個獎項。

另一部由英國作家瑞可(Beth Reekles)發表的的愛情喜劇小說《The Kissing Booth》也在獲得讀者認可後,被改編成網飛的大電影,曾被網飛列為“年度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

來勢洶洶的本土巨頭,中國網文平台有還手之力嗎?

隻能說,不是完全沒有。

相較于遲遲入場的本土巨頭,中國的網文從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開始,迄今已經發展了24年。無論是作品存量,還是内容變現的模式,中國網文平台都早已有一套成熟的流程。

尤為突出的是ip運作方面。在中國市場有過成功經驗的《後宮甄嬛傳》、《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作品,就曾在東南亞等地進行二次傳播時,取到了很好的成績。這說明,網文作品的影視化改編,并非不能讓人接受。

目前在全世界都具有影響力的ip,如哈利波特系列、《權力的遊戲》系列、前不久上映的《沙丘》,無不是由文學作品改編而來。劉慈欣的《三體》在引發讀者轟動後,目前也已由網飛進行投拍。

這都能說明的是,ip改編是絕對有機會征服國外觀衆,且在世界範圍内取得成功的。

歸根結底,中國網文的存量是個不可磨滅的優勢。

網文平台們所要解決的,不外乎如何輸出其中的“精品”而非“糟粕”,以完成一個優秀的影視化改編。畢竟,請流量明星拍爛劇收割粉絲的那一套,出海之後未必就行得通了。

參考資料:

《中美兩國網絡文學發展情況對比研究》斯瑪特SMART

《中國網文出海20年得與失》馮源 商意盈

《網絡文學平台Wattpad創始人:“我們把很多權力還給粉絲”》Jessica Murphy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