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左宗棠晚年為一幅畫作序,寥寥幾句,便暴露了他對曾國藩的心聲

左宗棠晚年,曾經為一幅叫《銅官感舊圖》的畫作序,其中有一句話徹底暴露了他的心底秘密。

銅官就是曾國藩靖港大敗後投湘江自殺的地方,《銅官感舊圖》畫的就是曾國藩當年自殺的情景。左宗棠在他寫的序中說:“公(曾國藩)不死于銅官,幸也;即死于銅官,而謂蕩平東南,誅巢馘(古代戰争中割掉敵人的左耳計數獻功)讓,遂無望于繼起者乎?殆不然矣。”

後面這局話很關鍵,什麼意思呢?

曾國藩如果那次投江死掉了,天下難道就沒救了嗎?我看完全不是那回事。

言下之意,還有我左宗棠呢。

再朝深層次引申一下,曾國藩命好得太讓人郁悶了,那次他要真的挂掉了該多好呀,這天下第一功名不就是我左宗棠的了嘛。

這不就是典型且有些陰暗的”瑜亮情結“嗎!

可以說,左宗棠和曾國藩最終決裂,這個情結是最深層次的原因。

左宗棠晚年為一幅畫作序,寥寥幾句,便暴露了他對曾國藩的心聲

左宗棠一生自诩為諸葛亮再世,而曾國藩就是那個該死的”周瑜“。讓左宗棠心理嚴重失衡的是,他一生都固執地認為曾國藩的才華很一般,頂多就是精神可嘉,外加大運奇好;而他本人呢,恰恰相反,才華牛上天了,偏偏在科舉的道路上走不通。在科舉的道路上走不通,就沒有上升的通道。就是因為這個,他才憋屈了那麼久,等到有機會大展其才時,曾國藩因為仕途順利,踩到了天下大亂的鼓點,早已成了鎮壓太平天國的湘軍統帥,中流砥柱。

而他隻能從空隙中努力殺出屬于自己的一片海闊天空。可無論怎麼海闊天空,那最大的功名始終是曾國藩的,誰也無法超越。

事實上也是這樣,曾國藩死後,慈禧就定下了這個調子,漢臣,甭管創下多大功勳,必須排在曾國藩之後,爵位不能超過曾國藩,死後蓋棺定論的谥号也不能。

左宗棠收複新疆後,朝中曾有給左宗棠封王的呼聲,再不濟至少應該跟曾國藩持平,但因為慈禧劃定的紅線在,終究沒戲。

對左宗棠這種内心始終想當天下第一的人來說,對曾國藩他怎能不羨慕嫉妒恨。

另一點,晚清這批所謂的中興名臣,都是書生帶兵,骨子裡的科舉情結很重。左宗棠恰恰沒有進士功名,這是他一生的痛。這批名臣,但凡是進士出身的,他心裡都不待見,尤其是對中興名臣的領袖曾國藩,這種心理始終矮半頭的不爽,也是他和曾國藩最終決裂的一個内因。

概括起來說,”瑜亮情結“加”科舉情結“是曾左不合的核心内因。

左宗棠晚年為一幅畫作序,寥寥幾句,便暴露了他對曾國藩的心聲

因為這兩個要命的情結在,官場上一旦有争鬥的機會,曾國藩自然不會主動和左宗棠過不去,但生性本就好鬥的左宗棠肯定不會放過羞辱貶低乃至整臭曾國藩的機會。

曾國藩和左宗棠決裂,其實有兩次,一次是鹹豐七年,曾國藩借父親病故,以撂挑子的方式向鹹豐要督撫實權,結果遭鹹豐打臉晾曬。平心而論,作為一起打拼的老友,此時的左宗棠理應積極寬慰曾國藩,給老友打氣,但左宗棠沒這麼幹,他是逮住機會對曾國藩狠狠地來了一通冷嘲熱諷,說的不好聽點,就是朝曾國藩傷口上撒鹽。

為此,曾國藩很長時間不再搭理左宗棠。

又平心而論,曾國藩為人處世的修為還是有高度的,”自立立人,自達達人“這一條就沒幾人能做到,至少左宗棠是做不到的。

因為有這樣的修為,重新出山後,曾國藩不僅主動和左宗棠修複關系,個人獲得兩江總督的大權後,更是不惜餘力地提攜左宗棠。

可以說沒有曾國藩的大力提攜,左宗棠最終能不能跻身頂級名臣的行列,還是個未知數,至少不會那麼快。

但左宗棠是不領情的,不僅不領情,相反他抓住湘軍攻陷天京時刻意隐瞞的瑕疵問題,狠狠地向曾國藩捅了一刀。

兩人最終決裂就是因為這事。

左宗棠揭發曾國藩向朝廷撒了緻命大謊,太平天國僞幼天王明明是跑了,曾國藩卻說已經被燒死了。

之是以說左宗棠有些惡劣,不夠意思大揭其短外,他還刻意放大了僞幼天王逃走的危害。其實,當時的僞幼天王幾乎就是沒有價值的小屁孩,逃走的危害根本沒多大。

這一刀捅得曾國藩不可謂不兇,是以曾國藩最終怒了,再不顧及聖賢的姿态,對左宗棠發起了兇猛的反擊。

左宗棠晚年為一幅畫作序,寥寥幾句,便暴露了他對曾國藩的心聲

很多人說曾左決裂是故意演給朝廷看的雙簧戲,這種說法不夠準确,從官場權謀的角度看,他們這是真戲真做,以至于做出了心照不宣的決裂默契。

這在當時也是一道官場奇景。

對于左宗棠的忘恩負義,曾國藩陣營曾把左宗棠形容為“絕無良心科第二名”,第一名是林則徐女婿沈葆桢。

但左宗棠卻說,什麼忘恩負義,他所有的忘恩負義都是因為“忠介”二字。

曾國藩死後,左宗棠從未停止貶低謾罵,這幾乎成了他日常的必修課,似乎唯有如此,他才能心理平衡,才能顯示自己的不同凡響。

隻能說,有血有肉的英雄也在君子和小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