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5年,梅少卿成為大校,為何上将卻說:給他特殊待遇誰都沒意見

1955年的授勳儀式上,我國有很多優秀将領都得到了屬于自己的榮譽,在這次授銜儀式上,有一位大校十分引人注目,因為他得到了很多的特殊待遇,那個時候有個上将說:

“給他特殊待遇誰都沒意見。”

這位大校是誰?為何會獲得這麼多的關注?

1909年,河南省商城縣吳家店斑竹園鄉(現屬安徽省金寨縣)一名男嬰降生,取名為

梅少卿

,梅少卿的家庭情況有點特殊,全家六口人全部都參加了革命,這在當時也是很少見的。

1955年,梅少卿成為大校,為何上将卻說:給他特殊待遇誰都沒意見

圖 | 梅少卿

在梅少卿小的時候,他就經常聽大人們講那些英雄的故事,心裡十分向往自己也能成為英雄,但是他不知道要怎樣成為一個英雄,直到1927年的那天,他才英雄是什麼。

1927年的一天,梅少卿像往常一樣來到了田裡幹活,就在他打算要回家的時候,從遠處走來的一支隊伍,他們的動作整齊劃一,一看就知道是訓練有素。一開始梅少卿認為他們隻是路過自己的家鄉,是以也沒有太放在心上,拿好自己的工具就準備回家。

當他回到家後,突然聽到了地主家傳來了一陣嘈雜的聲音,出于好奇,梅少卿便和家人們前往地主家檢視,當時在地主家的門口還圍着很多人,這種場景是很少見的,因為平時地主總是作威作福,欺負百姓,大家都避之不及,根本就不會跑到地主家附近。

這種情況讓梅少卿感到很奇怪,他想不明白是什麼原因,隻是隐隐覺得有什麼事情要發生,就在這時,梅少卿看到在人群的前面有幾個熟悉的身影,定睛一看,原來是之前遇到的那支隊伍。

1955年,梅少卿成為大校,為何上将卻說:給他特殊待遇誰都沒意見

圖 | 地主

百姓們都在議論紛紛,猜測到底是出了什麼事情,不一會兒,那支隊伍的帶頭人說:

“鄉親們好,我們是紅軍,紅軍是一支人民的軍隊。”

說完又指了指押在一旁的地主說:

“這個就是整天欺負百姓的地主,今天我們要把他打倒,把那些從百姓身上壓榨出來的糧食全部都分出去。”

當這句話一說完,引起了陣陣歡呼,大家都為這支隊伍豎起了大拇指,誇贊他們是好人,在所有人都在歡呼的時候,梅少卿愣在了一旁,此時他的心裡翻起了驚濤駭浪,心想:

“這不就是我一直都在尋找的英雄嗎?”

這件事情結束後,梅少卿便有了加入這支隊伍的想法,等人群散去,大家都各自回到了家中,梅少卿找到了父親說出來自己的想法,父親感到十分欣慰,并且還全力支援梅少卿。

第二天一大早,梅少卿便找到了紅軍,說出了自己想要加入紅軍的想法,當時紅軍的首長看着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十分高興,拍了拍他的肩膀說:

“小夥子,真是好樣的。”

就這樣,梅少卿如願以償地加入了紅軍的隊伍。

1955年,梅少卿成為大校,為何上将卻說:給他特殊待遇誰都沒意見

圖 | 紅軍

剛加入紅軍隊伍的梅少卿被編入了紅11軍32師,不久後加入了共青團,1931年的春天,梅少卿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巨大的危機,那個春天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那個時候,梅少卿所在的紅軍隊伍正在一個叫做白馬畈的地方和敵人戰鬥,就在戰鬥處在白熱化階段的時候,敵人的一顆炮彈落在了梅少卿的身邊,當時梅少卿隻感覺到頭部傳來一陣劇烈的疼痛,之後梅少卿就暈了過去。

等梅少卿再次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正躺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一旁還有一個農婦正在照顧自己,看見自己已經醒來後,那名農婦把事情的前因後果都告訴給了梅少卿,原來自己的臉部被炸傷,上嘴唇已經炸裂,一直昏迷到現在,是幾個紅軍戰士送過來的。

當農婦跟梅少卿解釋清楚後,一個人沖進了房間,隻見他對着那名農婦說:

“快,快把他藏起來,國民黨來了,他們還揚言說誰要是敢私藏紅軍,就把他殺掉。”

這個時候,農婦趕緊攙着梅少卿來到後山的一個山洞,把梅少卿藏在了裡面,還給他留了一盞煤油燈。

1955年,梅少卿成為大校,為何上将卻說:給他特殊待遇誰都沒意見

圖 | 煤油燈

之後,那個農婦就一直在照顧梅少卿,親自為他熬粥,但是由于梅少卿的上嘴唇被炸傷,吃東西十分不友善,感覺上嘴唇随時都會掉下來,于是他便讓農婦找到了針線和一面鏡子,借着煤油燈的燈光,自己把整個上嘴唇縫好。

在當時那種情況下,肯定是沒有麻藥的,梅少卿隻能忍住疼痛,一針一針地把嘴唇給縫上,期間不知道有多少次,梅少卿被這巨大的疼痛疼暈,這需要十分強大的意志才能做到。

幾個小時後,梅少卿的嘴唇終于縫合好了,不久後,在農婦的無微不至的照顧下,梅少卿終于痊愈,他告别了農婦,回到了隊伍中去。

回到隊伍中後,組織根據梅少卿的英勇表現,讓他由共青團員成為了共産黨員,他的事迹也在部隊中傳遞開來,大家都很佩服他的意志力。

1955年,梅少卿成為大校,為何上将卻說:給他特殊待遇誰都沒意見

圖 | 共産黨員

1932年,梅少卿被派到了商南縣擔任共青團書記,在敵人的一次圍剿中,梅少卿和7連一名通訊員的任務是負責掩護群衆轉移,然而也是在那次掩護群衆撤離的過程中,梅少卿再一次受到了嚴重的傷,他又是如何活着回到了部隊呢?

當時,梅少卿在掩護群衆撤退的過程中,腹部不幸中彈,不能再繼續完成接下來的任務,這個時候一旁的通訊員對梅少卿說:

“梅大哥,我背着你吧,這樣子快一些。”

然而梅少卿卻拒絕了通訊員的幫助。

他對着通信員說:

“你别管我了,快去保護群衆轉移,這是我的指令。”

一旁的通信員還想說些什麼,但是又咽了回去,轉過身繼續完成他的任務。

1955年,梅少卿成為大校,為何上将卻說:給他特殊待遇誰都沒意見

圖 | 通訊員

當通信員走遠後,梅少卿低下頭看了看傷口,鮮血一直在不停地流,而且依稀還能看見腸子,這個時候,梅少卿忍住疼痛,把自己的衣服撕開,系在傷口上面止血,然後撿起一旁的木棍,撐着它一瘸一拐的向前走着。

到了傍晚的時候,梅少卿看見前面有個草棚,這個時候天也快黑了,于是梅少卿便決定今天晚上到這個草棚裡面休息一晚,明天再出發。

當他走進草棚後發現,裡面還有有個乞丐,乞丐看見面前這個渾身是血的人,被吓得瞬間不敢動彈,而梅少卿也看出了乞丐在害怕自己,便向他解釋說:

“老鄉,你别害怕,我不會傷害你,我是紅軍戰士,被敵人打傷,不知道能不能在你這裡借宿一晚。”

而這個乞丐看見梅少卿實在是有點支撐不住後,便趕緊把他扶進了自己的草棚,幫他清理傷口,通過聊天,梅少卿知道這個乞丐姓吳,家就在隔壁村,父母都被敵人殺害,無奈之下,隻好做起了乞丐。

1955年,梅少卿成為大校,為何上将卻說:給他特殊待遇誰都沒意見

圖 | 草棚

就這樣,這一個月梅少卿都住在草棚中,白天乞丐會出去乞讨,然後把乞讨來的食物分給梅少卿,每當梅少卿渴了的時候,他便會去小溪旁幫梅少卿打水。

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梅少卿的身體也漸漸地恢複,在身體痊愈後,梅少卿就要去尋找大部隊了,臨走的那一天,梅少卿把乞丐叫到了身邊,對他說:

“老鄉,謝謝你這段日子對我的照顧,要是沒有你,我現在肯定已經犧牲了,如今我身體痊愈了,接下來就是要去找大部隊,這是兩塊大洋,謝謝你這段時間的照顧。”

乞丐看見梅少卿掏出兩塊大洋要給他,他馬上拒絕,但是梅少卿又說:

“老鄉,你就收着吧,這是我們紅軍的紀律。”

聽到梅少卿這麼說,乞丐隻好把那兩塊大洋收下了,然後又對着梅少卿說:

“你回去後一定要多殺幾個敵人,為我爹娘報仇。”

梅少卿重重地點了點頭,便離開了草棚,當梅少卿回到部隊後,把自己這段時間的經曆都說了出來,通過其他戰士的解釋,梅少卿才知道,原來自己戰鬥的地方離草棚有25公裡,自己就是在身受重傷的的情況下走了25公裡。

1955年,梅少卿成為大校,為何上将卻說:給他特殊待遇誰都沒意見

圖 | 大洋

1955年,在我國的第一次授銜儀式上,梅少卿被授予了大校軍銜,在那次授銜儀式上,備受矚目,當時他還獲得了一些特權,有個上将笑着說:

“梅少卿能享受這些特殊待遇,所有人都不會有意見。”

1981年,廣州軍區又給老紅軍們發放了一些“優待證”,憑這些“優待證”,可以免費公園,優先購買電影票之類的,但是,梅少卿從來都沒有使用過這些特殊待遇,他總是說:

“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中國人,不需要這些特殊待遇。”

記得還有一次,梅少卿作為廣州軍區空軍幹部部長來到附近部隊視察,本來以梅少卿的職位和獲得的榮譽,是完全可以有專車接送的,但是梅少卿還是選擇了乘坐大巴前往,他說:

“不要浪費國家的資源,坐大巴去也挺好的。”

1955年,梅少卿成為大校,為何上将卻說:給他特殊待遇誰都沒意見

圖 | 大巴

等到了距離部隊還有35公裡的時候,大巴已經不能再送他們過去了,這個時候,一旁的人對着梅少卿說:

“部長,我們幫您叫輛車代步吧。”

這句話剛一說出口,就遭到了梅少卿的拒絕,他對着身邊的人說:

“我還能走得動,也不是很遠了,我們走過去吧,發揮紅軍長征的精神也挺好的。”

就這樣,一行人跟着梅少卿走到了部隊,等到了部隊的時候,戰士們已經吃過飯了,這個時候,其中一名戰士問梅少卿:

“部長,你們吃過飯了嗎?”

其實當時梅少卿并沒有吃飯,但是他不想麻煩别人,便笑着說:

“已經吃過了。”

梅少卿從來在生活中不搞特殊化,除和别人同甘共苦外,他還緻力于青少年的教育問題。

當時,梅少卿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四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看見那些貧窮的孩子因為負擔不起學費,梅少卿就拿出自己的工資資助這些孩子上學,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導孩子們要愛國,要自強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1955年,梅少卿成為大校,為何上将卻說:給他特殊待遇誰都沒意見

1983年1月18日,梅少卿因為癌症去世,當他的親人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這個老人隻有160元的遺産,而且還在遺囑上特别強調,把這160元錢分成四等份,交給四所學校,作為他對這個社會最後的貢獻。

梅少卿用他一生的經曆告訴我們什麼是紅軍精神,什麼是人民的好幹部,好榜樣,最後他還讓我們知道,作為一個中國公民,應該負起一些社會責任,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