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是常國強的大師
八卦湘菜 74 我跟幾個湘菜大師
張義雄
在我開始寫湖南菜的文章之前,我隻和湖南菜大師張志軍有過一段戀情。其他一些大師,其中一些隻有一兩個聯系人,甚至不能說出我的名字。
張志軍和我是30多年的老朋友。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就是《湖南日報》編輯部共青團報道的一名小記者,省直組委推薦我去采訪張志軍。他的湖南菜師傅石銀祥的真門弟子,當時的名字非常大。還有一點,他的國畫很有力量,我很佩服,是以我寫了一篇采訪發表在《湖南日報》上。因為我們都住在省政府大院裡,幾十年來一直進進出出。前一年的一個大雨天,老朋友易軍請我和志軍師傅來九家酒店喝茶,他向我講解了"東安雞"和"甜鴨"的做法。我隻知道"打品"的技巧是什麼,這引起了我對湖南菜的濃厚興趣。
我認識師傅石銀祥,就是我經常參加省委的一些重要會議和招待活動,品嘗過他自己做的菜。我讀到的第一本關于湘菜的書是史師傅編的《撣族菜集》。在我的新書中,我第一次編輯了一條新聞,這是與他建立關系的開始。但真正與他接觸的,是他的兒子在芙蓉飯店附近開了一家香餐廳,記得招牌是李麗老先生寫的小巧,很别緻。我去那裡吃飯,總是和坐在門口的石匠聊天。可惜,餐廳沒過多久,老先生就去了河西。
王墨泉師傅和徐菊雲師傅都很有名,我和他們沒有太多密切的聯系。我很小的時候,每次去五一廣場的"實驗餐廳"吃飯,總聽到有人說,那裡的菜是徐師傅,一定嘗過很多次了。後來從報上看到徐師父的兒子徐妍也成為了湖南菜師傅。最近去了"老徐家",徐師傅自豪地說,從他父親那一代,徐家有四代名廚,我有一顆美好的心的欽佩。
記得在1980年代末,那已經是名哥的時候,帶我去"别村"吃王墨泉的菜。當然,他是所有"百葉窗"中最好的。那天,王師傅的揍蛋動作,我還記得。可惜的是,他很快就去了駐外使館服務,多年沒見過,直到去年去新長福吃"中餐大師宴",才和他握手聊天。
在上個月,參加策劃和挑選的"長沙文化主題宴會"活動,與常國強師傅在評審團中,兩人相遇,很快成為好朋友。常師傅還曾在駐外使館任職,經驗豐富,廚藝精湛,還是餐飲業的前輩管理專家。著名大師徐菊雲,是由他介紹到黨内,可以看出他的資曆、超凡能力的人都能。他當評委和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每次到後廚看看,從食材的選擇,到餐具擺放,一定要仔細觀察,才能看得有多細心。
每次以文化為主題的宴會結束後,我都會寫一篇文章,收錄在我的"八卦湘菜"系列中。我第一次給常國強師傅寫信,竟然把他的名字誤認為是"國勝",張師傅居然看到了。我以為他會生氣,這是不尊重的。沒想到他隻是哈哈笑了笑,說這能"加深記憶",真的很大氣。每次我們去吃飯上菜時,我們并排坐着,隻是為了幫我問他很多專業問題。他總是耐心地向我解釋,說成分,說工藝,通俗易懂,我受益匪淺。他每次在我的文章後都留言,稱贊我在評論後拍照時故意把廚師放在中間,"與其說是對廚師和菜肴的認可,不如說是對文學家體力勞動的尊重和對廚師行業的尊重"。這種評價,高,聲譽過高。我隻是說實話。
我在網際網路上看到過,幾年前他正在評論一場大型比賽。他說:"比賽規格很高,無論是主辦方、規模、參賽者還是菜品,整體水準和品質,相比其他比賽都非常好。比賽整體進行非常流暢,隊員們紀律嚴明,聽着安排,非常符合現場工作,儀器幹淨恰到好處,在這麼多人中,颠覆了人們對傳統廚師衣服油膩的看法。從菜品上看,整體水準不錯,但也有一些問題。例如,有參賽者對比賽菜肴和供應菜肴的了解不完全清楚,供應菜肴主要注重口味,而比賽菜肴更注重刀功和搭配,具有一定的工藝制作性質。湖南選手的小炒黃牛肉、辣椒炒肉等菜肴雖然味道不錯,但相比其他選手的菜肴,外觀、藝術性都有所欠缺。另外,有些菜品裝飾性太強,卻不注意菜品本身。也有不臭裝飾的情況。有些裝飾品應該用在冷盤上,但是在熱盤上,讓生吃的,影響菜肴的衛生和口感。烹饪比賽更注重刀手和火等操作測試,但有些菜品沒有展現出生産這一要求,進而影響了分數。
這樣的評論,專業,真實,謙遜,可敬。
張師傅不僅評論到位,高興的時候還寫了幾首詩,挺有意思的。那天在冰火建築産品"夏至已經到了冰心"宴會上,他即興創作了四句話:
冰與火樓上,冰塘,
文化主題受到贊揚。
環境優美,服務好,
菜肴的品質是最重要的。
簡約明亮,随便來臨,沒有雕刻,和張志君大師的山水畫相比,共同欣賞,沒有心情。
附上幾條消息:
1991年6月1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石銀祥同志"湖南烹饪大師"榮譽稱号。
1997年11月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徐菊雲、王墨泉、于厚忠、譚天三四位同志"湘菜大師"榮譽稱号。
授予張立航同志"湘多大師"榮譽稱号。
2004年5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張志軍、曹秋泉、肖厚錢、平健、易國平、朱克全等六位同志"湖南烹饪大師"榮譽稱号。
此後,"湖南省烹饪大師"稱号由省烹饪協會(注:省餐飲行業協會)嚴格按照相關程式進行評定,授予。
2007年11月29日,湖南省食品飲料行業協會頒發:鄧平、徐大斌、任維正、譚兆元、黃惠明、張濤、黃邦偉、周四安、周慶凱、楊文斌、李坤、陳傑、翟志旺、王福明、羅繼祥、簡忠耀、王凱忠、高申祥、羅泉、左宗軒、朱玉森、常國強、肖克志、 秦振強、林有清、劉永平、吳濤、譚兆群、毛發青、歐陽海林、徐燕、王彥峰、于波、朱建龍等34人均獲"湖南菜大師"榮譽稱号。
授予:何華山、龍海偉等2人獲"項點大師"榮譽稱号。
授予:周英華"湖南省食品服務大師"榮譽稱号。
2011年12月5日,湖南省食品飲料行業協會頒發:朱文明、張偉明、石興輝、羅固林、李建國、黃國軒、齊月東、毛啟新、羅幹武、楊建安、雷兵清、郭慶賢、鄭約翰遜、楊立新、張曉春、馮海泉、嚴健、劉偉、于世軍、蔡志敏、帥明武、劉偉、楊軍、 龍曙光、肖志忠、于兆勇、王永斌、夏戈、李強、曾光複、張亮、廖勝仁、夏曉虎、陳燦、羅冰、廖仁、李燦、張麗、楊龍、劉毅、羅志和、左忠東、歐陽八陽、周天順、周俊良、王海林、嚴紅、陳國順、劉光華、陳志華、王志華、 王農、 謝德毅,張俊生,劉廣新,童鵬飛,傅興明,鐘青山,丁金忠,石定貴,唐宏偉,馬滿生,劉光明,徐石等。
授予:彭雪平、吳平、黃麗雲等3人獲"項點大師"榮譽稱号。
授予:熊紅霞、李玉雪、王錫雲、肖海燕、李芳、唐利民、彭民麗等7人獲"湖南餐飲服務大師"榮譽稱号。
2014年5月5日,湖南省食品飲料行業協會授予:周國強、李慶明、羅磊、李偉、秦飛來、盛金鵬、徐建橋、黃正義、王勇、羅贊、吳星、李登克、範志偉、盛鹹陽、燕德鏡、丁建國、周嶽、易斌、胡志明、吳世平、向桂華等24人。
授予:吳銀華、唐靜、劉紅等3人獲"湖南省食品服務大師"榮譽稱号。
2019年,湖南省食品飲料工業協會通過資質考核、全面品格品質篩選、實際操作考核,嚴格按照相關程式執行。共授予湖南菜大師197人(含湘點大師、餐飲服務碩士):其中湖南菜師164人,湖南餐飲服務碩士1人,32人。
(以上資訊來自網絡,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