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1949年9月,中華大地已是一片沸騰,解放戰争開始進入尾聲,整個華夏大地即将再次迎來一統。

為確定新疆地區能夠和平解放,在毛澤東的指揮下,彭德懷帶領第一野戰軍和二十二兵團向西進發,與此同時,

王震兵團率領部隊向祁連山行進,以共同震懾盤踞在新疆的國民黨殘存部隊。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為了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王震兵團在接到訓示後,立刻動身前往祁連山脈。由于是從草原轉戰而來,戰士們的禦寒物資并不十分充裕,面對冰天雪地的祁連山,他們甚至不敢停下急行的腳步,在夜晚戰士們也隻能抱團取暖才扛得過漫漫長夜。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戰士永久地留在了這片土地之上。

在曆經磨難後,王震兵團終于越過了祁連山脈,并直下酒泉同彭德懷部隊彙合。

雖然在國民黨軍官張治中及我黨其他人員的共同努力之下,新疆地區沒有再大規模兵戎相見,但部分反動勢力仍蠢蠢欲動。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新疆地區的和平穩定,組織上決定派部隊盡快入疆,以穩定局面。

10月20日下午,在經過十餘天的長途跋涉之後,王震便率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戰車營抵達今日的烏魯木齊,接管了這片廣袤大地的省會。

但限于當時的條件,隻有少部分隊伍能夠驅車前往,

大多數戰士想要到達新疆各處,隻能靠雙腳前行。

部分戰士為了能夠盡早到達指定地點平定叛亂,甚至選擇穿越素有“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幹沙漠。

多年之後,曾有親身經曆的老兵回憶道:“沙漠裡最困難的就是沒有水喝,即使嘴唇幹裂,也隻敢喝上一小口。”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之下,戰士們仍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僅花費了不到半年時間便進駐了當時新疆的各個主要城市及重點軍事要塞地區。至此,新疆地區再次牢牢地投入了祖國的懷抱。

随着解放軍陸續進駐新疆各地,一個棘手的問題便顯現了出來。

解放後的新疆一窮二白,萬事萬物皆百廢待興,由于當時生産方式相當落後,進而導緻生産力水準極為低下,普通群眾時常在溫飽線邊緣徘徊,

如何去供應數十萬戰士的口糧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無論是從内地運糧,還是向周邊國家購買糧食,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然而毛澤東當初之是以将王震派去新疆,在很早之前便對此事有了一定的想法。

早在1941年,王震曾率領部隊開發“南泥灣”,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将人們口中的“爛泥灣”開發成了塞上小江南,保證了部隊的自給自足。

正是基于此,毛澤東才派王震前往新疆,希望這位将才之人能帶領戰士們開荒耕種,在戈壁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王震自是明白這些,在全面接管新疆後,便會同陶峙嶽、趙錫光等人着手新疆建設相關事宜。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戰士們一窮二白,想要将新疆建設為塞上“小江南”其中艱辛可想而知。不僅如此,

部分戰士在聽到要讓他們從事農業生産時,内心是難以接受的。

在他們看來,當兵就是要打仗的,現在卻要他們在這裡當農民種地,心中不可避免地産生了落差,為此,王震一方面親自帶領部下跟這些同志做說服,另一方面在農忙之餘組織衆戰士進行軍事訓練,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盡管如此,仍有不小的問題擺在衆人眼前,最亟待解決的便是戰士們的住宿問題。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起初,很多開墾荒地的戰士連最基本的睡覺地方都沒有,

隻得以地為床,以天為被,露天宿營。後來,在衆戰士的努力探索之下,才得以就近搭建簡易的“地窩子”休息,解決了最基本的住宿問題。

所謂的“地窩子”就是在平地上向下挖出規整的深坑,然後以土坯子堆砌出矮牆,上面以幾根結實的椽子為梁,蓋上樹枝草葉等,再用泥巴加以固定的便大功告成了。

這種“房屋”比起我們對正常房屋的認知而言,要簡陋的多,甚至都不如茅草屋,雖說相對來說冬暖夏涼,但其通風卻相當不暢,屋内常年彌漫着渾濁的氣味,經久不散。

但作為早期的“家”,衆戰士已經相當知足了。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對于後來援疆來的知青而言,這“地窩子”也絕對算得上是個稀罕物。

曾有一批黃昏來到此地的知青,見目之所及,荒野一片,但轉瞬間便是人頭湧動,甚是驚奇,好似人從土裡長出來一般。

但等他們真正住到這個地方,才發現衆多不便之處。對于新來的成員而言,“地窩子”太過相似,出了門便找不到回家的路,經常暈頭轉向一大圈才能摸到住處。并且天一黑,個别不熟悉路況心急地回家的戰士也偶有一腳踩到房頂,空降他屋的笑話。

曾經部隊文藝彙演,匆匆往回趕的女知青便一腳踏空,落到了正在屋裡喝酒談天的其他戰士的床上,屋内衆人片刻錯愕之後,便是一陣哄鬧,還有人打趣道這真是“人在家中坐,美人天上落”,以此苦中作樂。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然而随着生活條件的改善,兵團中才慢慢出現了土房子。

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中才逐漸浮現了磚混結構住宅的身影。

後來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兵團内部掀起了一股建房熱,“地窩子”這才徹底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消失在衆人的視線中。

另外,在

墾荒之初,雖說住的問題因“地窩子”的出現,已經基本得到了解決,但開荒種地水也是不可缺少的,

要想獲得充足的水源,戰士們想到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挖溝渠,從天山上将水引下來。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但在當時的條件下,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工程,光是修建溝渠的石頭就需要七千立方米,這一工程量是相當龐大的。

對于當時的戰士而言,他們既無車輛又無工具,有的隻是血肉之軀,靠的隻能是肩扛手挑,但即便是這樣,戰士們也從未退縮。

在搬運石頭的過程中,

為了避免衣服被石頭磨壞,有的戰士幹脆脫了上衣,肩上墊着撿來的羊皮墊幹活。

雖然石頭運到了,但另一個接踵而至的難題:水泥從哪裡來卻愁壞了衆戰士。

苦思冥想之際,一個戰士急中生智,提出了可以将磚磨成粉加入石灰後來替代水泥的使用。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經過幾次試驗之後,這種方式制造的“水泥”基本上已經能夠達到相當不錯的效果了,不過也産生了明顯的副作用。

那些去生産“水泥”的戰士手上腳上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燒傷,

并且由于長期在灰塵下工作,很多戰士甚至能咳出血來,這無異于在用生命去奮鬥。

在如此高強度的工作之下,很多戰士的營養也無法跟上,久而久之,許多戰士便得了“夜盲症”,為了不耽誤開墾進度,衆多戰士一緻決定挑選出年輕的孩子在黑夜中成為衆人的眼睛。

雖然事隔多年,但提及此事,部分知情的戰士依舊熱淚盈眶。如今參與新疆生産建設的第一代開荒戰士早已随着歲月老去,但他們為新疆所作出的貢獻卻值得被永遠銘記。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在新疆的博物館中,有一件補着兩百九十六塊更新檔的軍大衣在衆多展品中顯得格外紮眼,這是一位當年軍墾戰士所穿的軍大衣。

在墾荒之初,每名戰士配給的物資極為有限,基本上每三年才發一套棉衣。

而這套棉衣在高強度的勞作下,磨損相當嚴重,更新檔幾乎是必備品。同時為了節省布料,戰士們的軍衣幾乎沒有口袋和衣領,就這樣,每位戰士能省則省,全力支援新疆的生産建設。

雖說萬事開頭難,但正是在這股不服輸、有幹勁、能吃苦的精神下,衆多将士共同努力,一直開拓進取,終究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年便出色地完成了組織上下達的任務,基本實作了部隊的自給自足。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随後,考慮到新疆地區的實際情況,王震等進階将領共同決定向中央軍委提議将在新疆的部隊進行集體轉業,成立新疆建設兵團。

中共中央結合曆史經驗,慎重考慮後決定采納這一建議,

于1954年10月7日作出重大訓示,要求在新疆的駐軍戰士及其家屬共計17.5萬人集體就地轉業,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

與此同時,兵團原有的自給自足的生産模式發生轉變,開始向企業化管理過渡,業務領域也逐漸向第二、第三産業全面鋪開。

并且這之後,兵團又從全國各地源源不斷補充新鮮血液,逐漸壯大,最終形成了一支以生産建設為主的軍事建制式兵團。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但好景不長,特殊時期來臨之際,剛走上正軌不久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也受到了波及,直到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在經過實地考察,聽取各方意見之後,才做出了恢複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建制的決定,并且将其名稱正式更名為“新疆生産建設兵團”。

此後,

兵團在黨的帶領下才開始逐漸從混亂無序中走出來,正式開啟了二次創業之路。

1983年以後,兵團開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速進行農墾經濟體制改革。1990年,兵團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始在國家實行計劃中單例,為兵團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作為黨政軍企合一的體制,1997年中央正式發文明确規定,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是履行屯墾戍邊使命的特殊組織,其不僅要接受中央政府的上司,而且同時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上司。

同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内部能夠設定行政機關和政法機關來分别負責兵團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務。另外,作為一個“準軍事實體”,兵團仍能保留着師、團、連等軍隊建制及相應的軍隊職務稱呼。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自成立伊始,便始終貫徹落實着“不拿群衆一針一線”、“不同當地百姓争利”的良好工作作風,

是以,大部分的開荒活動基本都是在沙漠的邊緣組織進行的。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在遼闊的大漠邊緣,每片綠芽、每株綠植,皆凝聚着兵團戰士的心血,都是一代代兵團人手拿鋤頭,渾汗如雨,勤懇耕作的碩果。

農業作為兵團開荒之初的重頭産業,如今已發展成為當地的基礎産業。

憑借着當地所蘊藏的資源優勢,一代代兵團人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已經在廣袤的戈壁灘上開墾出了一片片綠洲。

走近這片片綠洲,可以清晰地觀察到這裡的農業裝置已基本同内陸的國營大農場般實作了高度的機械化,可以說現今的農場已基本完成了現代化大農業體系的建構。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這裡所生産的農牧産品不僅品種繁多,且相較于市面上的同類産品而言,無論是單産,還是品質和商品率均處于優勢地位,主要的經濟作物單産水準更是在全國名列前茅。

作為全國知名的商品棉銷售基地,兵團每年的棉花産量便能占到全國總産量的六分之一。

同時,兵團為了確定農業的生産灌溉,進行了大模的水利建設。這樣一來,水庫、輸水管道及機電井共同組成的輸水網絡,便覆寫了整個農場,幾乎可以将水輸送到兵團的每一個角落。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與兵團的農業相輔相成,兵團現有的工業體系以農副産品加工為主體,輔之以能源和基礎工業,基本涵蓋了食品、煤炭、化工等數百個門類,共同組成了現代化的工業體系。

事實上,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可以當之無愧地稱得上是新疆現代化工業的奠基者,

在當時艱苦的條件下試水工業,是需要巨大的勇氣和犧牲的。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便沖在了最前列。

經過初期的試水,兵團圍繞着當時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抵制住了外界産生的重重壓力,這才造就了現如今兵團在工業方面欣欣向榮的局面,并且産生了數十家優秀的上市公司,其所生産的工業産品還曾數次斬獲國優、部優、區優等榮譽稱号。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但無論是發展農業還是工業,要想将産品推銷出去,發達而又便捷的商貿流通體系是必不可少的。

事實上,兵團在開發建設的過程中一直将其視為重點進行推進,

大規模的基建服務,不僅将新疆内部連成了一個緊密的整體,而且徹底打通了新疆同内地及周邊國家的經貿往來。

不僅如此,由于前期的積累,現在的兵團擁有着勘測、設計、施工一條龍的建築、安裝施工隊伍,他們能夠到國内外各地去承建鐵路、公路、水利水電等大型建築工程,為新疆的經濟建設添磚加瓦。

另外,随着墾荒戍邊的不斷深入,兵團的人口數量也在逐年增加,截止到2019年末,其人口數量便已從初期的17.5萬人猛增至324.8萬人之巨。

毛主席有多明智?成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荒漠中再造一個小江南

每代兵團兒女均在這片土地上奉獻着自己的青春,并将根深深紮入腳下的這片土地之中。

總的來說,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使命和宗旨便是“屯墾戍邊”,屯墾作為手段,戍邊才是真正目的,屯墾最終服務于戍邊。

兵團作為中央支援地方,穩固地方經濟發展,保衛國家和平安全的産物,不僅有效地粉碎了地方勢力及外國霸權分裂新疆的企圖,而且在經濟上兵團的生産總值曾一度達到近3000億元,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