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則徐被稱為“毒品沙皇”?美國人的教科書如何描述中國近代史的

從一個國家對曆史的總結,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的精英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了解美國人的曆史教科書,或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當今的美國,為何會做出種種行徑。

以下是美國得克薩斯州公立學校高中教材的節選翻譯:

林則徐被稱為“毒品沙皇”?美國人的教科書如何描述中國近代史的

19世紀全球力量再平衡的過程中,最明顯的變化莫過于中國與歐洲關系,這一變化在著名的鴉片戰争中表現得最為顯著。

鴉片源于八世紀或更早的阿拉伯商人,長期以來,它們一直被小規模地當作藥物;被認為是治療痢疾的靈丹妙藥。

直到十八世紀末,英國才開始在印度種植和加工鴉片,用以扭轉與中國貿易的不平衡。直到這個時候,鴉片才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到了19世紀30年代,英國、美國和其他西方商人已經成為這種高度成瘾的毒品,找到了一個巨大、不斷增長、利潤豐厚的市場(指中國)。

從1773年的1000箱到1832年的23000多箱,中國的鴉片進口量激增。

但沒多久,清政府便認識了這個日益嚴重的問題。

因為鴉片進口是非法的,是以必須通過走私的途徑運輸到中國,這藐視了中國的法律。許多官員因為受賄而對非法貿易視而不見。

此外,因為購買鴉片,導緻大量白銀外流。逆轉了中國數百年來吸引世界大部分白銀的能力,這種不平衡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問題。

最後,中國發現自己有數以百萬計的瘾君子——男人和女人、法院官員、準備考試的學生、參戰的士兵以及尋求克服工作痛苦的苦差勞動者。

1836年,清政府在法庭上。就毒品是否應該合法化或禁止,展開了長期的辯論,皇帝最後決定予以取締。

一位正直的官員,被稱為“毒品沙皇”的林則徐上司了反對鴉片的運動。(“毒品沙皇”原文“drug czar”,把林則徐稱為毒品沙皇是什麼鬼!)

林則徐被稱為“毒品沙皇”?美國人的教科書如何描述中國近代史的

英國人對沒收鴉片财産的行為感到憤怒,并因其新的軍事力量而膽大妄為,派遣了一支大型海軍遠征隊前往中國,決心結束長期以來與該國進行貿易的限制條件。

他們認為,他們要向中國人傳授自由貿易的優點以及處理國家間關系的“正确”方式。就這樣,第一次鴉片戰争開始。在這場戰争中,英國工業化的軍事力量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842年戰争結束,并按照英國的要求簽訂了《南京條約》,對中國主權施加諸多限制。

《南京條約》表明,随着英國工業革命的出現,全球力量的平衡已經發生了變化。對中國人來說,這項協定則是嚴重削弱中國獨立性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筆者:為什麼要給不平等打引号?)

但這不是最後一個。英國在第二次鴉片戰争中燒毀了頤和園,進一步羞辱了中國。并強迫清政府開放了更多港口。

現在,這些外國人被允許在中國自由旅行和購買土地,在清政府的保護下傳教,并可以在中國的一些河流上巡邏。此外,中國人被禁止用“野蠻人”這個字來指代外國人。

林則徐被稱為“毒品沙皇”?美國人的教科書如何描述中國近代史的

在和法國(1885年)、日本(1895年)的軍事鬥争失敗後,中國失去了對越南、北韓和台灣的控制。到19世紀末,西方國家、日本和俄羅斯。都在中國的境内劃定了勢力範圍,并在該範圍内取得了建立軍事基地、開采原材料和修建鐵路的特權。許多中國人認為他們的國家正在被“瓜分”。

再加上國内危機,歐洲帝國主義使這個驕傲的中央王國淪為西方的附庸。

它成為歐洲“非正式帝國”的一部分,中國不再是被尊敬的文明中心,而隻是一個弱小和依賴歐洲的衆多國家之一。

清朝仍然掌權,但處于衰弱狀态,這對歐洲利益有利,對中國利益不利。不平等條約施加的限制顯然阻礙了中國的工業化,因為外國商品和外國投資基本上不受限制地湧入中國。

中國商人大多為外國公司服務,而不是發展成為一個能夠上司中國自身工業革命的獨立資産階級。

你覺得美國人的描述客觀公正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關注作者,我們明天接着了解美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近代史的?

林則徐被稱為“毒品沙皇”?美國人的教科書如何描述中國近代史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