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繞開關隘可直接避免軍隊消耗,那麼古代軍隊打仗為何不繞開呢?

看有關曆史的電視連續劇或者影視作品的時候,我們經常可以發現一旦古代軍隊出征某地的時候,總會優先必經之路上的關隘,而基本上不會選擇先繞開,先繞開明明可以避開許多大可不必的強攻關隘下的人員傷亡的啊,難道是古代人打仗都這麼愚蠢嗎?還是這隻是電視劇編輯的主觀臆斷——為了劇情的展開?

如果有人真覺得可能是古代人打仗愚蠢,換我我也行的話,可能就太小看古代人了,至于是否是編輯的主觀臆斷,那也是非常明顯的絕不可能——因為在中國軍事史上确實有許多經典戰例是這樣子的,往往都要先将所攻之地之前的關隘先行拔除,這樣才能完整的進行下一步操作,也就是向着攻擊目标進軍。

繞開關隘可直接避免軍隊消耗,那麼古代軍隊打仗為何不繞開呢?

那麼到底是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樣做有沒有什麼有用的價值呢?關于這樣的問題很多人都抱有強烈的疑問,畢竟打一次關隘所需要花費的兵力損耗将是一場非常大的賭博,這種賭博,不是每次都能賭赢了的,有很多時候,将會血本無歸——之是以會被稱作為關隘,往往是因為這個地方地形險要,并且被派駐重兵。比如虎牢關就為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以秦時以其地險設關。

是以,攻打這樣的重地,不掉幾層皮是根本打不下來的,況且就算你掉了好幾層皮,損耗了無數兵力,也不能100%保證可以将這關隘拿下。這種很明顯就是嚴重不對等的投資與回報,但凡是一個智商正常的人都會覺得嚴重不對等。可是他們(古代軍事家們)依舊樂此不疲地這麼做。

繞開關隘可直接避免軍隊消耗,那麼古代軍隊打仗為何不繞開呢?

我們來揭曉謎底,很明顯,這種投資與回報不成正比的情況一定有它沒辦法避免的苦衷。這樣的苦衷到底是什麼呢?

答案就是一旦繞開敵方占據的這個關隘,就意味着你将自己的後背完全交給了這個關隘。

我們剛剛上文已經提到過,一般這種關隘,往往除了地勢險要,還具有駐紮重兵的特點——也就意味着,在你全心全意進攻你的目标的時候,有一隻重兵徘徊在你的背後,準備随時給你插上一刀,問你害怕不害怕?

最重要的還是,就算你的軍隊實力足夠,分兵拒之,将背後捅過來這刀擋住,請問你的軍隊需不需要吃飯?隻要軍隊還是人類生理範疇,吃飯這件事必不可少,那麼這支背後的尖刀可以選擇将你的糧食給斷掉。

我們換一句話可以講,關隘城裡敵軍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直接來一場雙面夾擊讓你,腹背受敵;另外一種選擇就更有意思了,直接将你前來押送糧草的運輸隊給殲滅掉,切斷你的大部隊的一切後勤補給。

繞開關隘可直接避免軍隊消耗,那麼古代軍隊打仗為何不繞開呢?

我們首先看第一種選擇,假設你帶大軍繞過一座關隘,直接撲向你想要的那個要地,這個要塞的守軍隻需要在你與那個要地的守軍打得如火如荼之際,突然就如猛虎下山一般,從你的背後狠狠地殺過來,幾乎會立刻演變成一場大規模的潰敗。

我們再來看第二種選擇,假設你帶一隻規模超級巨大的軍隊,你完全不必擔心會出現剛剛說的那第一種情況,你相信就算出現那第一種情況,你留守後方的預備隊,也足以能夠将那些守軍擊退,非常好,那麼,留守關隘的守關将領會選擇一種非常高明的手段——斷你的糧食。

由于古代落後的生産力導緻運送糧草,隻能通過陸地運送或者水力運送,絕無可能通過空運,是以這就給留守後方的那個關隘的守軍創造了斷你糧草的機會。糧草一斷,那麼你之前的所謂超大規模的軍隊優勢将會變成你的噩夢。

繞開關隘可直接避免軍隊消耗,那麼古代軍隊打仗為何不繞開呢?

俗話說,人馬過萬,漫山遍野,你隻需要想象一下,你擁有一隻超大規模軍隊每天的糧食消耗量将會有多可怕,你就能夠推算到你是真麗你崩潰還有多遠?

其實,上文漏了一種選擇,第三種選擇也是有的,那就更加慘烈,那就是被你繞過的那個關隘,還有可能會既從後方偷襲你又斷你的糧食,這麼一來,雙管齊下,你的大軍将會敗得更快,而你後來總結你失敗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你沒有進攻那個擋在你面前的關隘,而是為了節約所謂的損耗選擇了繞開它。

繞開關隘可直接避免軍隊消耗,那麼古代軍隊打仗為何不繞開呢?

為了便于大家了解,我就以古代的一座城市來打比方,就比如說宋代的揚州城,你既然打算打揚州城,那麼,揚州城的要塞高郵,寶應,江都你全部選擇了放棄,直接繞過。

話又說回來,你既然打算打揚州城,那麼手上的軍隊應該不會低于四萬人,考慮到你需要的民夫,那麼保守估計你将擁有六萬人,考慮到自從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在揚州出現了揚一益二的情況。是以,此時的揚州城,必然是一座非常堅固的雄城——什麼叫雄城呢?就是說這座城他城高溝深,意守難攻,且兵馬糧草都充足,軍隊士氣旺盛,那麼我們就按最理想的情況算攻破這樣的城市,你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六萬人吃飯,一天三頓,一頓大半斤,一天的大米消耗差不多十萬斤,兩個月就是近千萬斤。怎麼樣?聽上去是不是就很刺激?

還沒完呢,更刺激的還在後面,這個時候來自你後方的寶應,江都,高郵當地守軍紛紛出動,将你的糧食給斷掉了,這麼一來,作為軍隊領袖,隻得通過削減士兵吃飯的頓數來延續糧食消耗的時間,我們就估計你的糧食還能撐得住一個月,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内,你并沒有很好的機會奪得糧食(因為古代作戰之前,往往會堅壁清野),你覺得在這種斷糧的情況下,你的軍隊還能夠保證在兩個月之内攻破揚州城嗎?

繞開關隘可直接避免軍隊消耗,那麼古代軍隊打仗為何不繞開呢?

更要命的,除了糧食,還有來自從後方運過來的大量的馬料、武器、盔甲、鞋帽、攻城器械…… 再加上恐怖到驚人的運輸成本,你覺得你打這個仗是為了什麼?難道單純隻是為了将你的母國拖垮嗎?如果不是,仗打成這樣,是不是就該撤了?

很好,現在你終于打算撤退了,你覺得你撤退的時候,來自寶應高郵江都的守軍,以及揚州的守軍不會作出反應嗎?他們當然有自己的反應,這個反應就是兩面夾擊,讓你土崩瓦解。

是以說,古代打仗并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不繞開關隘純粹是出于軍事意義考量。若繞開,軍隊作戰将倍加艱難,為了之後更好的作戰,主帥大多都是穩打穩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