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韓戰争的第五次戰役,彭總沒有聽進參謀長洪學智的建議,沒有考慮到志願軍的後繼補充能力,雖然部隊作戰勇敢,但由于糧食彈藥的供應出現問題,導緻隻帶三天糧食的部隊無法持續作戰,面對李奇微的反擊計劃,盡管彭總做出了撤退的安排,可是戰局對志願軍非常不利,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整個北韓戰場上百分之八十的被俘志願軍,都是在這短短一兩個月之内造成了。
最令人遺憾的,莫過于180師。雖然戰争的硝煙散去了那麼多年,随着這些年網絡的發達,越來越多關于戰争的内幕也漸漸披露。
1951年5月23日下午,60軍電令180師:撤過北漢江,繼續沿江步防。
當夜,60軍軍部撤離馬迹山指揮所。
深夜,在有線和無線聯絡中斷并在先後派出12名通訊員都沒能傳達撤退指令之後,180師參謀樊日華和朗東方親自将撤退指令送到正在南岸堅守激戰的538團和539團。
5月25日,淩晨,538團和539團靠着三根電線,帶着傷員,偷渡過北漢江。偷渡中,600多指戰員被激流卷走。
是日,180師糧盡,彈藥不多,勢态仍然滞後,三面受敵。
如果180師不沿北漢江步防,而繼續北上與179師并肩防禦,即可迅速擺脫險境。但從全局看問題,聯合國軍有可能趁機沿公路向北快速突擊北撤的3兵團和19兵團。
下午5時,60軍軍長韋傑發現了勢态極不利于180師,立即電令鄭其貴:180師以兩個團迅速向北沿公路進至馬坪裡北側占領有利地形阻擊敵人,一個團沿山上路到駕德山阻擊敵人,掩護傷員撤退。
師長鄭其貴
師長鄭其貴立即指令:師直和師醫院立即北移,538團為前衛,539團跟進,540團堅守陣地掩護。
下午5時10分,中斷聯絡達三天的三兵團兵團部急電60軍:……180師應以兩個團在駕德山一線阻擊敵人為宜……。
當180師538團收到師部轉來兵團的指令時,團隊已在撤往馬坪裡的途中。538團團長寵克昌政委與就近的540團政委李楸召商量,結論是:上級總的意圖是向北轉移,180師已陷入不利處境,部隊斷糧幾天,十分疲勞,調來調去更加疲勞,将可能陷入不拔。是以,主力應該繼續北移。
180師師部對538團和540團的意見是:按指令執行。
當180師539團背擡着全師300多名重傷員冒雨行軍到梧月裡,接到師部指令時,已是5月26日的拂曉,細雨蒙蒙中,東方發白了。
指令是:部隊停止前進,搶占梧月裡要點步防。
5月26日。
拂曉,538團反身南下,重新占領駕德山陣地。
此時,180師左面的美7師已突破179師陣地,将179師和180師分割,并深入180師側後,切斷了180師的退路。
在25日繼續北撤,通過了馬枰裡的180師的師機關,直屬分隊和沒接到回防堅守指令的539團三營都脫離了險境。
忠實執行軍部和兵團部指令的180師主力,在芝岩裡以南陷入了5倍敵人的重圍。
180師收到軍部的指令:固守待援。
180師此時已無固守抗擊聯合國軍5個滿員師的彈藥和兵源了,不得已向軍部提出突圍的請示。
下午4時30分,軍長韋傑口述指令:立即向180師發報,他們決心突圍是正确的,準許他們的突圍計劃,向西北方向突圍到鷹峰集合!。立即給181師發報,指令他們從華川附近出發……,策應180師突圍!直接給179師536團發報,指令他們迅速占領馬坪裡向芝岩裡出擊,接應180師!
政委袁子欽補充電文:告訴180師放心,有部隊接應,越過公路,馬坪裡以北鷹峰山下就是我軍陣地,堅信他們一定能勝利突出重圍!
下午6時30分,180師分兩路突圍。
山上的538團、540團、師直為一路,由駕德山,經蒙德山,突向鷹峰。 山下的539團為另一路,經納實裡、馬場裡、芳确屯,突往鷹峰。
5月27日。
拂曉,經過慘烈的浴血戰鬥,180師的兩路突圍隊伍,以傷亡2/3的代價,突出包圍,越過公路,抵達鷹峰山下。全師指戰員已不到2000人。
然而在鷹峰主峰上等着他們的不是179師和181師的接應部隊,而是美24師的部隊,180師再次陷入包圍。
538團在團長寵克昌和參謀長胡景義的組織下,把全團班以上的共産黨員集中起來,組成突擊隊,全部帶上沖鋒槍,攻上主峰東側東台山高地。
539團團長王至誠和政治部主任李全山,集中全團能戰鬥的幹部戰士組成5個排,奪下了主峰。
180師與60軍再次請示進一步突圍方案,軍長韋傑親自對話:指令你們集中向史倉裡方向突圍!軍部派部隊接應。
5月28日。
在漏夜大雨中,179師的接應部隊沒能趕到史倉裡。
在徹夜苦戰中,180師最後的400指戰員編成三個突擊連,在師長的親自指揮下,向西北突圍。
在突破三個陣地後,這支不斷突圍不斷拼殺了整整十天并斷糧了三天的部隊,在最後一個陣地——128.6高地前,耗盡了最後的力氣。
至此,為了堅定不移地執行掩護任務的180師,建制基本打沒了。師長鄭其貴指令分散突圍。
之前很多人都認為180師全軍覆沒,實際上,180師并沒有全軍覆沒,最起碼,在那場生死突圍戰中,盡管180師在五次戰役受到重損,但師首長裡師長兼政委鄭其貴、副師長段龍章、參謀長王振邦安全突圍傳回,隻有政治部主任吳成德被俘(其實他本來也可以突圍,但半路遇到幾百名傷病員,他實在不能把他們丢下,是以決定帶他們一起突圍,後帶幾百人在敵後開展遊擊戰,等待第六次戰役,多次伏擊美韓車隊,在敵後堅持了400多天,直至52年7月10月彈盡糧絕被俘)。
另外,180師下轄的三個團中,538團團長龐克昌帶人突圍成功、但政委趙佐瑞被俘。 539團團長王至誠帶人突圍成功,但政委韓啟明因負重傷不忍連累戰友行動,拔槍自殺。540團團長劉耀虎帶二營負責軍部警衛沒有參加戰鬥,但政委李懋召帶一、三營殘部突圍成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隻要是傳回的指揮員,所帶的各團的關防引信、地圖、檔案等重要物件全部安全帶回。
全師安全突圍4000餘人,近2000人犧牲,被俘4000多人,是北韓戰争中成建制受挫最嚴重的一次。
180師損失如此慘重,彭總痛心疾首,在戰役總結會上,他罕見大怒,把60軍軍長韋傑狠狠批評了一頓,甚至還說出了“像你這樣的指揮員就該殺頭”的氣話。彭總一向愛兵如子,180師一下損失了幾千人,他難免會動怒,但把責任都歸結在韋傑身上,似乎也欠妥當。
事後, 對于180師的責任人處理,60軍軍長韋傑撤職,師長鄭其貴降為兵團的管理處長(正師降到正團),副師長段龍章降為軍作戰處長(副師降到正團),180師突圍出來的團以上幹部全部留黨檢視,降職撤職。
被俘後的吳成德,在1953年回來後,一直接受審查,并被開除軍職,下放到一個農場中,直到1980年之後,多番申述才恢複其待遇。
我認為,在那場戰役中犧牲的人,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