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年前,中國人并不是黃種人,那以前究竟是什麼膚色?

晚清時期,西方列強用槍炮打開了中國大門,各種不平等條約相繼簽訂,康有為眼看白色人種的優越性,就提出“白色改革”,将黃種人變成白種人,他在《大同書》當中就提出了改良的辦法。

200年前,中國人并不是黃種人,那以前究竟是什麼膚色?

無非是有兩種,一、走出去,二、走進來,他的想法就是中國人到歐美各國去發展,同時引進洋女人,久而久之,黃就白了,不得不說康有為的建議實在太瘋狂了,太盲目崇拜西歐人,不過中國人在被定義為“黃種人”之前,并不是黃,而是白種人。

衆所周知,如今我們将人種劃分為四大種類,最早的人種劃分是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的陵墓出土了一塊壁畫,壁畫當中采用了四種顔色,埃及人為赤色,亞洲人為黃色,南方尼格羅人為黑色,西方和北方為白色。

200年前,中國人并不是黃種人,那以前究竟是什麼膚色?

人種之間形成差異性,是決定血型的等位基因,IA等位基因在白種人中出現的頻率比較高,IB等位基因在亞洲黃種人中頻率高。Ii等位基因在南美印第安人中高,形成等位基因差異性也是生活環境不同,例如黑色人種多分布在赤道附近。

18世紀中期,美國學者奇邁可在他的論文當中,結合了各種西人旅行報告,但他們對東亞人(中國人和日本人)從來都不是用黃色,而是用白皙、略暗的白色等稱呼,西方人也将中國人定義為白種人。

200年前,中國人并不是黃種人,那以前究竟是什麼膚色?

那麼中國人為什麼變“黃”了呢,林奈在《自然系統》一書當中先後将亞洲人的膚色用拉丁文的fuscus和luridus形容,也就是“淺黃色”的意思,随後布魯門巴哈在《自然系統》的基礎上使用“黃種人”的概念。

他在黃種人的概念上,又相繼提出了“蒙古人種”,在兩個概念的結合下,19世紀時期,就誕生了“黃禍論”,從蒙古人種來講,成吉思汗對亞歐大陸無疑是一股龍卷風,13世紀,成吉思汗的“上帝鞭撻”橫掃了整個基輔。

200年前,中國人并不是黃種人,那以前究竟是什麼膚色?

俄羅斯對蒙古人是有一種深深的忌憚,從19世紀開始,俄國無政府主義者巴枯甯提出了“來自東方的巨大危險”一觀點,“黃禍論”就開始從俄羅斯流傳開來,是以西方人就用“黃種人”來稱呼中國人。

200年前,中國人并不是黃種人,那以前究竟是什麼膚色?

此時的“黃”是一種相對貶低的詞彙,不過如今“黃”在國際上是相當又分量,黃種人也是中國人驕傲的一個稱呼,如今中國大地除了“黃”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外國友人,雖然外國有一種的“種族歧視”,但我國都是親如一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