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斬獲最佳女主角等五大獎項,小劇場粵劇《金蓮》有什麼魅力?

斬獲最佳女主角等五大獎項,小劇場粵劇《金蓮》有什麼魅力?

小劇場粵劇《金蓮》接連斬獲了最佳劇目、最佳女主角、最佳燈光設計、最佳音樂設計、最佳人氣作品等五大獎項。

剛剛過去的2021年最後一天,小劇場粵劇《金蓮》在“好腔調·2021小劇場戲曲季”接連斬獲了最佳劇目、最佳女主角、最佳燈光設計、最佳音樂設計、最佳人氣作品等五大獎項。

最佳女主角蔣文端塑造了不一樣的潘金蓮的藝術形象,把行當表演藝術都融合在人物的塑造上,一腔一調、一招一式,堪稱完美。正如頒獎詞所說:“無論是少女時期的純真嬌俏,情窦初開時的悸動忐忑,還是被迫下嫁時的痛苦掙紮,蔣文端都用她細膩的表演,為大家勾勒出一個在悲劇命運下無知無覺的活生生的金蓮。可以說,蔣文端是真正賦予了金蓮靈魂,她那被愛意與羞怯折磨下的眼神,隻要看一眼,哪怕是石頭,都要生出一顆愛憐的心。”

作為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是什麼吸引她作出這次稱得上是颠覆性的嘗試?這次的演出中最困難的地方在哪裡?日前,蔣文端接受了南都記者的專訪。

斬獲最佳女主角等五大獎項,小劇場粵劇《金蓮》有什麼魅力?

蔣文端塑造了不一樣的潘金蓮的藝術形象,一腔一調、一招一式,堪稱完美。

主角對話——

小劇場裡能演話劇也能演粵劇

南都:是什麼契機讓你出演這出戲?

蔣文端:對于小劇場的表演形式,我一直都有關注的。在廣州,小劇場的表演是以話劇為主的,好像很少見到有戲曲的小劇場。我知道在上海、北京已經是比較成熟的了,但是在廣東這邊我覺得還沒有。其實,我一直都有這樣一個願望,或者說是嘗試的念頭。

一個比較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編劇陳雲升的劇本。當時我聽到“金蓮”這個名字,覺得“潘金蓮”這個題材,之前很多戲曲演員都演過,我能否勝任這一行當呢?畢竟沒有嘗試過。但是當我看到這個劇本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個劇本有一個非常大的表演空間給到我們的,而且是很适合我們戲曲表演的。我們本身也是演粵劇的,是以我們掌握了很多戲曲表演的手段。我希望還是以粵劇表演為主,這個根基我們絕對不會松的,然後再以小劇場的形式去表演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效果呢?我覺得真的可以去嘗試。

把拍電視劇的經驗用在粵劇舞台上

南都:排演這出戲最難的地方是什麼?

蔣文端:我們這個劇的主創團隊,其實都有着很深厚的戲曲根基,音樂和唱腔設計都是由我爸爸媽媽完成的,而星海音樂學院畢業的樂師馮嘉甯則擔任編曲,在傳統戲曲音樂中加入了現代的、時尚的元素;導演胡家偉也是我們粵劇學校畢業的,他是學表演的,然後去了北京,讀的是導演專業。他會多方面地去涉獵很多表演的手法,不同的藝術門類。是以在我們創作排演《金蓮》的時候,他是運用了很多話劇的手段,但是也給了我足夠的戲曲表演空間。是以我們排演這個劇的時候,說到戲曲部分我們就覺得比較得心應手一點。但是在整個節奏的把控、人物時空的跳出跳入,是即時變換的。這方面的把握對于我來說真的是一個新嘗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這個表演形式對于我來說也是一個大挑戰,因為是在70分鐘的一個時間段裡,要能夠展現不同情景、不同的情緒,也是不一樣的年齡段,不同的心理變化。是以在這裡我們要有幾番的轉變,而且是即時的,節奏是很緊湊的。對于我來說是一個挑戰,但是我有一個以前拍過電視劇的經驗(蔣文端曾赴港參加TVB主辦的藝員教育訓練班,與黎明、古天樂、張智霖等明星合作演過如《刑事偵緝檔案》《重案傳真》《射雕英雄傳》《鐵膽梁寬》等近20部電視劇)就是,我的表演是要立刻能夠到位,立刻能夠進入到角色。這個鍛煉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經驗,也可以運用到這個小劇場的表演裡。

觀衆的呼吸能跟着演員的呼吸變化

南都:小劇場演出與你之前的舞台演出有什麼不同?

蔣文端:小劇場的空間,是一個很開放的空間,我們的表演和觀衆可以說是零距離,真的就是在觀衆座位旁邊表演。是以我們演員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心理變化、每一個呼吸,因為觀衆是零距離觀看,是以他們會跟着你的呼吸、情緒去變化,這個是很直覺的交流。在上海演出的時候,我是穿梭在觀衆身邊的。那是一個三面開放的劇場,觀衆席的四個角,我幾乎都走遍了。每一個角我都可以利用到,作為我人物表演的一個支點。三面的觀衆都可以看到,都是可以近距離地去感受。但是這個對于架構舞台而言,是很難做得到的。有一個情節就是武松和金蓮剛好是處于劇場的一個對角,這是一個呼應,一個對答。在金蓮這邊的觀衆,他們會感受到我的情感,和武松有距離的感覺其實是和我一樣的。等于這個是沉浸式的,這個體驗和我們架構式舞台是不一樣的。

斬獲最佳女主角等五大獎項,小劇場粵劇《金蓮》有什麼魅力?

小劇場的觀演形式,觀衆的呼吸能跟着演員的呼吸變化。

小劇場的表演形式,給觀衆更多思辨的作品

南都:怎麼看待小劇場粵劇的未來?

蔣文端:我覺得粵劇的發展要秉承“守正創新”的精神,小劇場的表演形式也是一種創新發展的方向。我希望将來能夠更多人去關注這種表演形式,小劇場的表演是引人思考的,也可以給觀衆很多思辨的作品。我覺得這個形式應該很多人會接受,尤其是年輕的觀衆比較容易接受這種模式。戲曲是一門唱、做、念、打有機結合的綜合藝術,如何把這門綜合藝術運用到小劇場的表演形式裡,這是很值得我們去探讨、嘗試的。我希望可以吸引到很多年輕人走入劇場去觀演。這個觀演的模式,我覺得是可以走下去、值得我們探讨的。

正如我們在廣州演出完畢,進行交流會的時候,有專家提出,這個小劇場的表演形式挺好的。大家收工之後,吃點東西就看演出,演出之後還有時間去喝一杯、聊聊天,可以坐下來邊吃邊聊一下這個戲,交流一下、思考一下。我覺得這樣的生活都還挺充實。是以我覺得小劇場戲曲是值得我們去嘗試的、去發展的。

斬獲最佳女主角等五大獎項,小劇場粵劇《金蓮》有什麼魅力?

小劇場的表演形式,能給觀衆帶來更多思辨的作品。

專家聲音——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中國戲曲學會會長王馗:

反觀傳統讓粵劇走向時尚

潘金蓮題材之于我是少有的不喜歡,不過小劇場粵劇《金蓮》的演出卻沒有任何接受障礙,甚而至于因為兩位主演細膩的表演、因為這個年輕團隊的自主思考而心有所會。劇作隻選取了潘金蓮情感悸動一瞬時的人性純粹,隻聚焦在她為奴而淹煎于人格被張大戶污損的被動,以及為婦而沉浸在情感無法主宰的被動,是以她乍見武松而得到一份尊重與了解,哪怕是客套,而升起片刻的感動,由此成就了她放任神思追逐真實情感的自由。由金蓮内心一點中開掘出她的一份真實,由金蓮行動中一點自由開掘出她的一份純情,這已然與以前的潘金蓮有了截然不同的形象質感。是以,該部作品不是為人所共知的“潘金蓮”進行翻案,而是聚焦一個女性走向異化前的人性本真。蔣文端的表演和演唱令人驚豔,或者說是她對形象的藝術诠釋張揚着戲劇結構、戲劇文學的表達空間,更加深刻地呈現着人物形象本該具有的情感幽微。反觀傳統而讓粵劇走向時尚,這是年輕的創作者最寶貴的藝術态度。

斬獲最佳女主角等五大獎項,小劇場粵劇《金蓮》有什麼魅力?

反觀傳統而讓粵劇走向時尚,這是年輕的創作者最寶貴的藝術态度。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吳國欽:

非常現代的粵劇,塑造了不一樣的潘金蓮

粵劇《金蓮》着重寫潘金蓮與武松關系。帥哥武松的出現,讓潘金蓮内心激烈震蕩,戲用各種藝術手段表現潘金蓮強烈的感情變化與内心活動,用夢境、正叙、倒叙、插叙甚至意識流方法,還用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用旁述者進行穿插解讀,是以,這是一出非常現代的粵劇,導演的處理非常流暢。

蔣文端塑造了不一樣的潘金蓮的藝術形象。蔣文端戲路寬,閨門旦、花旦、青衣、刀馬旦都内行,她扮演的金蓮,我們很難說屬于哪個行當,她把行當表演藝術都融合在人物的塑造上,身段動作恰到好處,尤其是眼神靈動,非常有神采,惟妙惟肖。蔣文端的表演,有兩個特點,一是感情真摯,表演非常投入,某些場次眼泛淚光;二是自然而然,演來不造作、不矯情,水到渠成。這兩個特點,與她以前在香港拍了兩年影視劇有關系,影視拍攝要求真實而自然,它與粵劇雖分屬不同門類,但藝理是相通的。

斬獲最佳女主角等五大獎項,小劇場粵劇《金蓮》有什麼魅力?

蔣文端把拍電視劇的經驗用在了小劇場的舞台上。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董上德:

不是寫“翻案文章”,塑造的是“純色”金蓮

粵劇《金蓮》将戲曲傳統的“線性叙事”改為“焦點叙事”,聚焦于金蓮在初遇武松後的心理現實,呈現出了一位苦命少婦本能地追求已經失去的“少女初戀”的感覺,其舉止、其夢幻,皆是一種頗有虛幻色彩的“心理補償”。我不認為是寫“翻案文章”。大衆可能以為編創人員在為金蓮“翻案”。其實,不宜如此了解,這樣看就顯得淺了。金蓮是一個生活在沒有“選擇空間”的女子,她的情感、欲望與被愛的權利,完全被當時的社會“懸置”,《金蓮》呈現的正是這樣的殘酷事實,演出因而帶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金蓮》一劇,隻是橫切金蓮嫁給武大郎後的一段短暫時空裡的心理現實,塑造的是“純色”的金蓮。

小劇場是堂會戲的劇場化,又是對大劇院演出方式的簡易化。前者保留了觀衆與演員的親近感,後者則提供了堂會戲不一定有的劇場感。二者結合,相得益彰。不能将小劇場看作是大劇院的微縮版,因為小劇場有自身的規定性。

連結——

小劇場粵劇《金蓮》

小劇場粵劇《金蓮》,由端·藝坊出品,陳雲升編劇,胡家偉導演,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蔣文端主演。

《金蓮》全戲聚焦于潘金蓮的心理與人性,為觀衆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悲劇女性形象。在開幕後第一場便是對金蓮的審判,為她列出了勾引叔叔、通奸西門慶、謀殺武大的三大罪名。其後,故事便由一個大雪紛飛、金蓮做好一桌飯菜等待武松回家的夜晚開始,講述她的内心掙紮與盼望。

更特别的是,《金蓮》采用小劇場形式,營造沉浸體驗的氛圍,讓戲中人物與戲外觀衆互動交流。在演出中,部分演員突破原來舞台框定的區域,來到觀衆席的過道中。這樣的設定打造出了一個“開放的裁決場”,将對金蓮的判斷權交還給劇場中的觀衆。與此同時,《金蓮》在對舞台影像的使用、音樂方面的中西搭配上都有所創新,如在演奏中使用了鋼琴。

粵劇《金蓮》以精巧的切入方式,将一個極具争議的題材改編成了一出既有看點又有特色的小劇場戲曲,2021年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演出時反響熱烈,一票難求。

近年來,粵劇的“善變”成功吸引年輕觀衆的例子屢見不鮮:有世界首例“網遊+粵劇”的試驗戲劇《決戰天策府》,更有火出圈的粵劇電影《白蛇傳·情》。而略顯小衆的《金蓮》,也以其颠覆性的表演形式,引起年輕觀衆的關注。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陳悅 陳芊芊

圖檔由端·藝坊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