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浙江抗戰基本是以遊擊戰為主導

浙江抗戰基本是以遊擊戰為主導

在八年抗戰中,雖然浙江省大型會戰也有,比如浙贛會戰。但是遊擊戰,仍然是第3戰區的重要特點之一。日軍主要占據戰略要點或交通要點,而其他廣大地區為中國軍隊的遊擊隊所控制,他們不斷在後方擾襲日軍,破壞交通,予日軍極大威脅,往往逼迫日軍困守點 線,打破了日軍“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陰謀,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浙江抗戰基本是以遊擊戰為主導

浙江的遊擊戰,是由正規軍和地方遊擊隊共同進行的。1940年秋,國軍遊擊隊組織了6個突擊隊,夜襲馬當,消滅日軍150多人,并将要塞内的大炮掉過頭來,對準江中的日軍艦船開火,擊沉擊傷敵艦船多艘,并焚毀了彈藥庫。此次夜襲戰,遊擊隊員沒有一人傷亡,成為抗戰史上一大奇迹。在敵後抗日戰場上,還有很多将軍血染疆場。

浙江抗戰基本是以遊擊戰為主導

1941年7月1日,國軍魯蘇皖邊區遊擊第四縱隊少将司令陳中柱,身中數彈壯烈殉國,兇殘的日軍割下将軍的頭顱,陳中柱的妻子含悲忍痛,找到日軍要回了丈夫的頭顱。如山東省府委員範築先、第98軍軍長武士敏、陸軍第3軍軍長唐淮源、沂水遊擊司令劉震東、第24師師長寸性奇、東北遊擊司令唐聚五等,都在遊擊戰中壯烈殉國。這些英烈,在敵後的抗戰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浙江抗戰基本是以遊擊戰為主導

地方遊擊隊主要由省會警察隊、内河水警及紹興、餘姚等地方部隊改編。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1932年就存在的皖浙贛邊紅軍和遊擊隊,同國民黨地方當局談判,達成停止内戰、共同抗日的協定。1938年1月,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1支隊第2團第3營,奔赴抗日前線。至1941年,發展為2萬餘人。

浙江抗戰基本是以遊擊戰為主導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後,原先被捕入獄的大批共産黨員、革命群衆獲釋出獄。原臨安支部書記沈子球出獄後,聯絡了一些同在監獄坐過牢的獄友共50餘人,成立了邊區遊擊隊,隊伍逐漸擴大到200餘人。1938年3月,日軍侵犯臨安山川鄉,到處殺人放火。邊區遊擊隊進行了反擊,擊斃日軍9名,繳獲一批戰利品。

浙江抗戰基本是以遊擊戰為主導

在浙西有一支活躍的遊擊隊,是國民自衛第5支隊。1938年支隊司令鄭器光率隊從紹興渡過錢塘江,開展敵後遊擊戰,一年時間與日軍接戰20餘次,斃傷敵軍300餘名。在第5支隊渡過錢塘江後,徐志餘司令率領第6支隊,黃權司令率領第3支隊,也先後進入浙西。第5支隊乘海鹽日軍調防之機,收複海鹽縣城,殲敵百餘人。1938年10月第5支隊收複吳興縣新豐鎮,擊退日軍400餘名,斃傷百餘名。由于有了這些支隊,7縣的縣政府,得以順利地推行縣工作。

浙江抗戰基本是以遊擊戰為主導

浙西各縣于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先後建立的遊擊隊,共有54支。其名稱有“遊擊隊”、“保安隊”、“抗日義勇軍”、“忠義救國軍”等,每支隊伍人數從數千到幾十人不等,控制着廣大鄉村。浙西遊擊隊活躍于杭嘉湖、滬杭鐵路、京杭國道、天目山南北,襲擊日軍據點,打擊僞組織。僅1938年一年,浙西的各種遊擊隊就參加戰鬥200餘次,殲敵萬人。

浙江抗戰基本是以遊擊戰為主導

1941年春,在上海浦東的一支800餘人武裝來到浙東,華中局又派來一批骨幹,一起開辟浙東抗日根據地。數年發展,根據地達兩萬餘平方公裡,新四軍武裝隊伍達15000餘人,包括所屬第1旅、第2旅、海防大隊,是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之一。浙南由紅軍遊擊隊400餘人整編為41個分隊,分屬3個支隊進行遊擊活動。成為打進淪陷區的棋子,支援了長期抗戰。

浙江抗戰基本是以遊擊戰為主導

浙北大大小小的戰鬥達200多起,實力最強的遊擊隊是國民黨陸軍十三師77團二營營長朱西收容200多名散兵組建而成,一年内擴編到4000多人,下轄五個團9個大隊。1938年11月11日,也就是雙11,日軍調集萬人強攻烏鎮,遊擊隊撤退後。日軍層層堵截,在鐘家墩再次血戰,除了少量戰士突圍,大部分壯烈殉國。負傷的朱西被村民救走,39年後朱西再次來到烏鎮組織遊擊隊抗戰。

浙江抗戰基本是以遊擊戰為主導

在艱苦的條件下,面對日軍的鐵壁合圍,浙江各路敵後遊擊隊,拉扯住了大量的日軍主力。這些遊擊區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形成敵後遊擊戰場,為正面戰場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繼續閱讀